远去的乡愁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游子而言,故乡总是在倒退的田野里远去;当他归乡时,又总是在寻找那些在不知不觉中远去了的乡愁……总在为那些远去的乡愁而长叹。
  一 消失了的西阁
  记得我的父辈叫我到村的西边干点什么时,他们总是这样说:“大侄子,我在西阁外等你!”我们村的人会立刻明白这话语的意思,可如果你不是这村土生土长的人,你会像当年村里的下乡知青那样四处打听:“村的西阁外在哪里?”
  清朝时家乡的村西头在进村的必经之路处建有一座阁,它曾是家乡的标志性建筑;那座远近闻名的故乡大集的西阁,它也曾是家乡老辈人的自豪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村里有位从台湾回乡的国民党老兵曾站在当年的阁址处喟然长叹:“唉——我夜思梦见的西阁呵,怎么会不见了呢?”
  听村里老人说,西阁连同西山上的土地庙是在当年日本鬼子进村前被民兵们拆掉的,当时是怕鬼子借这高势的建筑物修碉堡或炮楼。台湾老兵当时已加入了国军,且随国军南撤了。而今对于当年西阁的拆除他却是甚是不解,不停地刨根问底,陪同他散步的同胞哥哥却牢骚满腹地说:“有许多事你是肯定弄不懂的,就像你离开家后,家里人是怎样为你而遭的罪,这些事你能弄懂吗?”
  “这……我似懂非懂……”
  这个我感觉似乎有些“懂”,因为我也曾是一名红小兵,亲自参与过监视这位国民党兵的亲属的行动,也多次梦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在他家屋后亲耳听到“通敌”电台的嘀哒声,并能勇敢地冲进去将其俘获……当然,他们一家人的坎坷遭遇也是那个岁月里的似乎很平常的事。
  老兵回乡只住了十几天。临走时,留给哥哥二万元钱,且老泪纵横,默默无语。
  他再也没有回故乡!
  后来,听他哥哥说他曾想出资重建西阁,被他劝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弟弟在台湾无妻儿,而当局给的老兵安置费他劝他应好好存着,以备晚年用。
  现在回味着体谅着这回乡老兵的心绪,唉!老兵在异乡的梦乡里,他少年家乡的那座阁一定总在萦绕不散……
  二 渐行渐远的石器
  今年五一长假,小女儿郑重其事地对我说:“爸爸,老师叫你们家长带我们去参观地雷战,并且要写篇作文!”“噢,简单,搜索出《地雷战》电影看就是了!”“不行,老师叫我们去现场看!”噢,我明白了,老师是叫我们领着孩子去红色旅游呢!于是,我和爱人开始商量着去处。家乡海阳是“地雷战”的故乡,全市有好几处纪念地雷战抗战的红色旅游景点。挑来选去,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去最真实的地雷战的故乡——赵疃村走一趟。
  赵疃村离我们小纪村仅十五华里,我们驱车一会就到了。赵疃村东一座孤山上耸立着一座洁白的纪念碑,拾级而上,碑上边迟浩田将军的亲书碑文逐渐清楚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地雷战精神永存。
  游玩一圈下来,女儿忽然蹙眉问我:“爸爸,石雷是什么?”
  “就是用石头做的雷呀!”
  “石头做的?当时很缺铁吗?”
  “当然。”
  “嗯。‘旧石器’时代!”
  “对——哎!不对!”我被女儿给绕进去了!
  ……
  走回山下,女儿又被景点里的石碾子吸引住了。她左摸摸右瞧瞧,突然笑了,说:“这个我认识。”
  “叫什么?”
  “名字不知道!可我在姥姥村见过,只不过那个大石盘子和大石滚子是分离的。”
  “噢,对,姥姥村那个是废弃的。”
  “爸爸,这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
  “它叫碾子,过去用它来碾碎粮食。”
  “是旧石器时候用的吗?”
  “啊?不是……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在哪儿学个‘旧石器’今天全用这儿了!”
  “老师前几天讲的故事,说原始社会的人用石头做劳动工具,叫‘旧石器时代’!”
  “这……女儿啊,这些石器可比那时的先进多了。”
  “那也是石器呀!爸爸,你说,当时是不是让鬼子闹得那么落后呀?”
  “嗯……也差不多吧!”我几乎晕过去了!只好附和着。
  ……
  一路上,我是满脑子的“旧石器”!唉,儿时和父母乡亲们用这些“旧石器”的往事又用力将我拽回到那旧时光里。
  小时候我家老屋正间北边安置着一盘石磨,听父亲讲连同那老屋都是爷爷当年分“胜利果实”时分到的。老屋曾是财主家的磨坊。我小时候是十分憎恨屋里那盘石磨的,因为我曾无数次和母亲一起推着它转,直转得我满脑子只剩下了石磨的嗡嗡声,也转没了我和小伙伴玩游戏的欢叫声——虽然它在转圈中留下了金黄黄的玉米面或雪白白的麦子面!我家门口几步远就是村民们的石碾子。那时候只要是好天气都有乡亲们推着它转。记得母亲每次用石碾子都是要排队的,也常常排到天黑也轮不上;可只要排上了,大伙儿帮着把地瓜干往石盘上倒匀,接着,好劳力在两端推着碾架子走,几百斤的石碾子立马将干脆的地瓜干压得粉身碎骨。母亲和婶婶们头上裹着头巾,有扫碾盘上压溢出的瓜干渣子的,有筛面的,有往后倒筛出的粗渣子的,大冷的天,人人却忙得浑身冒热气儿。现在回想那和睦场面心里仍是热乎乎的。
  石碾子的不远处是个大石墩,家乡人称之“墩窝”。女人叉开双腿坐在墩窝上边,把放进墩窝里的谷子、高粱等谷作物用那带柄的圆滑石锤用力砸,一直将谷身上的糠皮捣下才算完事。在记忆里干这活计都是女人的事,男人们说男人不能干这叉开双腿的细活,据说是有个男人干这活时不小心失了手,生生将蛋仔给砸飞了呢!当然,这一准是男人们偷懒编造的天大的笑话。
  ……
  而今,当听到磨坊的隆隆机器声时,当看到那些身首异处的碾子磨盘时,再回味孩子今天的童言稚语,我默默感叹着昨日的落后和今日的进步。我想,我们应告诉孩子们:前辈造的石雷,正是为了炸碎旧世界,告別“旧石器”的。
  三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听家乡的老人说,村东山上曾有座庙,抗战时期庙里住着仨和尚,仨和尚种着山根下十几亩地。鬼子没来时,小庙香火旺盛,仨和尚活得有滋有味。老和尚是方圆十几里的红人,家家户户的红白喜事、择日拆字等习俗营生踏破了他的庙门,自然,香主们给的施舍也很丰盈。然而,鬼子来到后,什么也变了。
  老人说日本鬼子刚到时,没有马上杀人放火,而是叫汉奸们声嘶力竭地宣传着“王道乐土”。不过老乡们却发觉街中间的民国警局的人在一夜之间没了踪影。
  鬼子们是要吃饭的,于是叫汉奸们挨家挨户要粮食。乡亲们不愿给,汉奸们便领着鬼子打起了老和尚的主意,要求老和尚进村念佛,告诉村民们皇军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并叫老和尚带头捐粮食给皇军。
  老和尚问鬼子:“你们啥时走啊?”
  鬼子軍官回答:“不走了。”
  “我佛慈悲,但救急不救贫。你们不在日本吃饭,赖我们这里不走,还要叫我们管饭,这是什么王道乐土?再者,我庙门净地只管受灾遭难人的饭,別的人免谈!”
  老和尚这番不卑不亢的回答让鬼子官大恼,他命令部下捆绑起老和尚游街示众。老和尚沒有怯弱,只是大喊着:“乡亲们,藏好粮食!饿死倭寇!”
  结果是鬼子们疯了,他们杀了老和尚,烧了庙,开始了挨家挨户搜粮食,稍有不从者就是刺刀伺候。
  鬼子们的暴行,激怒了俩小和尚,他俩利用夜幕掩护,潜进了鬼子的宿地,一连杀死了三个鬼子兵!最后,被鬼子的乱枪打死一人,而我们本村的那位小和尚侥幸逃脱了。
  小和尚参加了许世友领导的胶东八路军部队,解放战争负伤后回到了家乡。村里照顾残废军人,让他看东山和那条道,于是,这条山道我们至今叫着“和尚道”。
  和尚看着东山道,每年春天都忙着栽树,他说过,他师父当年就喜欢满山栽树。
  故乡的庙虽然毁于战乱,但我们后辈却口口相传着那座庙和三个英雄和尚的故事,这也成为了我们永远铭记的乡愁。
  故乡消失的景物,恰似游子远去的乡愁,它们在时刻揪着我们的乡情,用心去甄別着,去思考着,去探索着。
  孙焕华,文学爱好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少年文艺》《海阳文艺》《海阳广播电台》《烟台晚报》等发表文字多篇。
其他文献
那一年在我考职称俄语的时候,他回来休班,每天接送完女儿,就到办公室陪着我学习,帮着我查厚厚的俄汉词典。我当时曾经很冲动地想写一篇有关他的文章。当我把草稿拿给他看的时候,他的眼中有泪光闪过,我看到了,当时只是觉得他可能是有些感动吧,就没有多想。等到后来,知道他爱上别人,甚至想要和我离婚时,再回过头去想,我才明白,其实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谈感情了。只是他们的感情还不够深而已。  刚离婚的时候,许多人都
期刊
(一)  人活到最后,是不是都有回归大地的欲望,这个欲望既美好又残酷。——这样一个突来的想法,对于在夜灯下读写的我,既惊悚又茫然。  我是在阅读《湖边书》时,想到的这个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湖”的文字。  “湖是上帝踩在大地上的一个脚印,也是大地上的一个秘密。”——这是《临湖听风》的第一句。它在瞬间,给了我一个不期然的感动,因为,它唤起了大地姿容丰润的印象。  一个人,从喧嚣浮躁的红尘中抽离肉身
期刊
童年的记忆里,田野里满是高粱、玉米的世界,一片葱绿。微风拂过,这青纱帐就像海水猛然间就荡起了波澜,涌起了绿潮,煞是壮观!  而这绿色青纱帐里,更迷人的却是乌米!  乌米就长在高粱或者玉米的穗上,鼓鼓的,把包着穗子的外皮撑得满满的。而辨认有没有乌米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长了乌米的植株往往比正常的矮了一头。  我听当着生产队长的父亲说过,庄稼之所以长了乌米,主要就是重茬种地,还有一个就是阴雨潮湿的天气
期刊
1、雁鱼铜灯  成群的大雁从北方飞来  我把思念贴向地面  彭蠡湖上的风想要吹干我的血  透明的人儿守不住更多的词语  夕阳,晚霞,还有那斑斓的夜晚  我多想摘一串星星搭桥  多想借着紫色花开的音符  再经历一次轮回  大地静美,湖水沉睡  我在这沉寂的时空中延伸,远方不远了  落叶敲打着琐碎,相互关联  垂落的脸成为虚无,手指的悲伤覆盖了山峰  一地鞭子收割了骊歌,声音微小,微小  我学会安慰自
期刊
人少的时候寂寞  人多的时候寂寞  远了会寂寞  近了更寂寞  寂寞就如秋虫的鸣叫  就如夜色里的花朵  突然就想起一个从未去过的小镇,德令哈  海子应该还在那里 姐姐在那里  寂寞在那里  离去忧伤在那里  每当暮色降临  我在千里之外繁华之地  都能听到  风使劲吹过荒凉的戈壁  孤雁飞过 琴声呜咽  我还听到  坚硬的石头下面  有颤抖着翅膀的蝴蝶  宇宙之门  眼前  熙熙攘攘的人群  背
期刊
腊梅花忽开。香气钻透夜雾  就好像幽深的心湖突然裂开缝隙  就好像她赤脚踏过,带来某处的清凉  依旧晚睡。等半个月亮爬上来  她试着将自己叠在书页里  风来时,可以借机翻动一下  “岁月忽已暮,时光满春深”  夹在笔记本里的叶子,睡去了  东流的水,睡去了  那只生锈的口琴肯定知道  她倚过西风,喝过烈酒  如此渴望而绝望地,爱着这个世界  枯叶和麻雀  叶子停在瘦枝上。枯黄  它们在风中不由自主
期刊
一  你只要踏上工作岗位,便跟名利扯上了关系。有的人唯名利是重,有的人淡泊名利,唯名利是輕。  聪明人,对名利若即若离;糊涂人会把名利当成海绵,背上它过河,最后被它压倒。  我有一位忘年交教师,她就没有越过名利这道坎。  她本科毕业来到学校教书,曾经立下誓愿,六年评上中级,十二年评上高级。力争50岁前,评上正教授。可是,职称并不像她想象得那么简单。职称评定越来越难,她为自己树立的目标,也很难如期实
期刊
天阴沉沉的,不知是要下雪还是下雨。很冷。虽然过了立春时节,再有几天就二月二龙抬头了,可一点春天的气息也没有,依旧是冷。  近些日子心情烦闷。孩子开学,好容易凑齐了学费,下月的生活费还没着落。下岗多年,零敲碎打地到处打工熬到现在,年龄大了,找活也难,处处不受待见。年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开个小店,也不景气,没几个客人;今天上午又被一群所谓的管理人员义正辞严大义凛然地敲去了两百块钱。我坐在店里,心情郁闷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应正确认识大学生亲社会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亲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完善图书馆对大学生亲社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  1.1 亲社会行为内涵  积极的社会行为称之为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它常常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其表现形式有谦
期刊
母亲一个人剪树  那么清冷。母亲一个人在河边剪树  枝枝丫丫都伸进春天的被窝了  换作以前,父亲的身后会有一条黑狗  张牙舞爪地把春天收买  紧裹在怀里,眼里,嘴里,满心欢喜  王大爷说“才长了一年,不用修剪”  母亲揪起一把皱纹  “树枝太长,快戳进心里了”  早春的树长得很快,尤其去年  手指粗细的五指山压住了父亲的喘息  今年,咔嚓咔嚓的声响  剪不断母亲的咳嗽声。水面上  一张涨红的脸伸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