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山区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山区高中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他们的写作题材比较狭窄,语言积累贫乏,缺乏真情实感,行文普遍缺少写作技巧的运用。无论是选材、谋篇、布局,还是中心思想表达都显得很一般,多是平铺直叙,缺乏条理,情感僵化,逻辑思维混乱的“流水帐”,而构思新颖、表达方式多样化的作文寥寥无几。
  二、山区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
  从教六年来,我深深感到在山区教高中语文的艰辛。我觉得造成学生写作水平偏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如下:
  (一)教师本身写作素质欠佳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山区的教师综合素质偏低,自身写作能力有限,教师很少或不敢“下水”写作,当然也就不能深切领悟写作的奥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指导写作,不能空讲些做法,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相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则无法把写作心得、技法有针对性地传达给学生,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惑点和难点,这是导致我们山区学生写作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
  (二)写作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生活在山区,而山区拥有广阔的天地和生活实践的舞台,具有相对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情。按理说学生的写作材料俯拾即是,然而很多学生却觉得没话可说,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不少教师忽略了学生生活中值得一写的人、事、景,而认为文章必须有“思想”,于是往往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命题,或盲目相信名校名师的命题,以致作文题目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不知写什么,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而随意编造作文,假话、空话连篇。
  (三)教师未能指导学生利用好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学生写作的资源处处存在,但教师却没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例如,现在很多农村孩子很喜欢听或唱歌,而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是学生学写作的好模版。如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是其代表作。优美的歌词述说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激昂的旋律抒发了爱国情怀,这样的歌词,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三、提高山区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山区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既是教师的工作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熔炉。学校语文科组应推荐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写作教学课的备课组长,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备好写作课教案,上好写作课,指导年轻教师运用先进的写作课教学方法。定期举行老教师写作示范课,推行新教师(包括后进教师)写作汇报课,课后充分讨论其成功之处及不足,使全体科组教师从中有所得益。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下水”,引发热情
  为了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在讲解写作知识后,亲自“下水”写作。教师“下水”,就会主动考虑一些问题,命题时就能在心理上与学生接近而少有隔膜,使教师易于把握命题的分量与难易程度。教师经常“下水”写作,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会努力地向教师学习。
  2.鼓励表扬,激发热情
  大多数山区高中学生视写作为不可攀附的“神圣”,认为课文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篇章结构、语言运用都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因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这种不自信心理。平时,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鼓励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替换课文的材料,或巧借课文材料从另一角度立意,重新写一篇材料相同、主题相异的文章,并将之与课文比较。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多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自办专栏,涌动热情
  黑板报、墙报中的“写作专栏”“习作园地”都可以涌动学生的热情。在专栏及园地发表学生思想健康、文从字顺、写作技巧新颖的佳作、期末再评出最佳作品并予以奖励,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涌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当一位写作基础平平的学生有一篇哪怕是有一个片段被采用时,其高兴劲也会难以言尽,会激励他不断努力写作。另外,为了激励山区高中学生的进取心,教师可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并鼓励学生向语文报刊有关栏目投稿,积极认真地组织学生参加正规的写作竞赛。
  (三)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学习资源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教师可选择性地利用一些报刊、杂志及课外书籍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展“古诗文吟诵”、“经典名著进课堂”、“我爱小说”等读书活动,引领学生倘佯在文学的殿堂里。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有用的材料、精彩的片断及生动精辟的语言摘抄下来并记在脑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材料仓库。这样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学生写作时就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笔下生花了。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中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还是对语文这门学科认识不足,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
期刊
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各册文言文比例都较大。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既不能投机取巧,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还要形成能力。在这里,我谈谈科学学习方法之一种——巧妙背诵法。  第一,借表达方式助记。如《岳阳楼记》共五节,第一节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即作记原因);第二节描绘“巴陵胜状”、“岳阳大观”(洞庭湖之壮丽景色——实景);三、四两节借想象联想的两个画面,抒“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第
期刊
一提到作文,就会有许多学生感到大伤脑筋,提起笔来无从下手。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一项主要内容,而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却又不得不写,以被动的、消极的态度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可想而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所以,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有些老师可能习惯于一上课就告知学生这是一节作文课,这对轻松氛围的营造是不利的。我们可
期刊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已经流传了近一个世纪,且长时期被视为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本而编入教科书,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篇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中,作者在语言表达和意境的营造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言辞并不艰深,其意境却可谓精妙,浅中有深,所写对象似散漫却有关联,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在朱自清去游荷塘之前,其心境并不佳,时代的忧伤和现实的苦闷使他“心里颇不宁静”,感觉自己不是个“自由的人”。我们常
期刊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问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索才能有所得,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成功的、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艺术地提问,会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一
期刊
在高考考点中,病句辨析是重点中的难点,学生在这一知识点丢分较多。笔者分析了二十套高考卷,在病句这一专题总结出一些比较适用的辨析句子的方法。  一、有标志的病句  标志一:句式杂糅(把两个句子糅合为一个句子)。这类病句中往往有以下词:“原因是……造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靠的是……取得的”、“是由于……的结果”、“围绕……为中心”、“大多以……为主”等词。学生只要记住这些词就能准确判断。 
期刊
我们先来探究导致语文讲评课低效的原因。  一、批改不及时,讲评滞后,使讲评失去了时效性。  每一张语文试卷的容量都比较大,语文教师批改的工作量比较大,导致批改试卷不及时。测试都过了好几天,甚至在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的时候教师才讲评,这样不但会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失分原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查漏补缺。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会产生懈怠情绪,讲评课的效果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和“质疑”,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那么课堂提问该问什么?怎么问才能更切合学生呢?笔者现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拙见。  一、找准“着眼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或者觉得茫无头绪的现象。为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此类现象,这需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在
期刊
一、名著阅读现状堪忧  作为文科班语文教师,开学第一课笔者习惯性地和同学探讨名著阅读的话题,同学们毫不避讳,在言谈中流露出对名著很冷漠的态度。譬如很多同学认为阅读是为了应付考试,名著考的就是那几本,只要读读要考的几本就可以了。通读名著浪费时间毫无必要而且得不偿失;也有很多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是为了休闲,消除学习压力,而不是学习,所以他们比较喜欢一些通俗的读物,如卡通漫画、武侠小说、杂志报纸等而不是名著
期刊
“是否交出主动权”是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分水岭,而交主动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交话语权。  教师对高中语文课堂话语权的调控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话语权牢牢的掌握在教师手中。二是学生的话语权只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缺乏普遍参与性。三是一放就乱,无价值的满堂问,放而不收,天马行空的群言堂。以上三种情况都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那么怎样调控学生的话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