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造成地铁列车客室压力变化的探讨与建议

来源 :铁道机车车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随着地铁列车设计时速的提高愈加明显,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列车运行安全性、乘客舒适性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关于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扎实,但是针对具体线路的实际效果分析仍然不足.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试验对阻塞比、运行速度、列车气密性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考量,经过多种运行工况状态下的线路试验,用试验数据验证在运营线路上采取措施所达到的改善效果,并为新建快速地铁线路的设计优化给出了合理性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自燃厚煤层、坚硬顶板局部“OX”破断等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撤期间面临的底板松软、支护难度大、工期紧等问题,以望云煤矿15101综采工作面回撤为工程背景,提出全断面掩护撤除支架法统一回撤断面的支护形式,以取代“三角区”点柱+木垛支护,运用“架前撤架装置+单轨吊”的协同作业模式,实现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快速撤除倒装,有效缩短了回撤工期,达到了安全高效回撤的目的,以期为同等地质条件下的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撤提供借鉴经验。
将幸福河概念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基于自然、人类社会、人水关系3个系统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长三角幸福河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需求层次理论,以基础Ⅰ层次、基础Ⅱ层次、提升Ⅰ层次、提升Ⅱ层次、幸福层次5个层次作为幸福河的层次评价等级,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建立了长三角幸福河层次评价模型,并对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幸福河层次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省一市均处于转化中的中间状态,其中江苏省向提升Ⅰ层次转化,浙江省、安徽省向提升Ⅱ层次转化,上海市向幸福层次转化,说明区域整体幸福河层次处于较高水平
为分析新型低毒有机磷杀虫剂“1%双硫磷颗粒”投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设置不同药剂投放浓度和不同反应时间的室内试验,以TP、NH3-N及S2-为目标因子,分析该药剂投放后水体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组水样中S2-质量浓度均小于0.02 mg/L,NH3-N质量浓度处于0.029~0.036 mg/L之间,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不同浓度药剂投放1 h后,水体TP质量浓度已达到稳定状态,且在60 h内均保持稳定,药剂
根据污染物汇集方式的不同和通扬运河与支流的交汇点位置,确定37个监测点位和5个河流特征断面,分别在非雨期和雨期共监测采样4次;通过分析样品中δ15N值与δ18O值来示踪硝酸盐的来源,从而区分出各河道特征断面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城市非点源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活污水4个端元的占比;依据得出的污染源分布规律,设计了3种污染负荷削减方案,相对于本底值对污染物浓度均有较大的削减作用,其中,引水方案的污染物削减量最大,非点源削减方案对硝酸盐氮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点源
以太网广泛应用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列车单元内车辆级网络结构多样,如何选择合理的拓扑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工程实现问题。文中从列车以太网的拓扑结构特点出发,分析了线形拓扑、环形拓扑、双归属拓扑等8种车辆级拓扑结构,针对各类拓扑的特点进行了可靠性分级,计算了各类车辆级网络拓扑设计的通信可靠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应结合不同的场景需求,选择合理的拓扑结构以满足信息传输需求。
结合某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3个方面重点介绍了透水铺装、CSO调蓄池、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等项目各阶段涉及的主要技术装备.同时,归纳总结了各阶段
基于江西省萍乡市五丰河流域2016—2018年实测场次洪水数据和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对比分析累积距平法、Pettitt法、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应用于基流分割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选择集对分析法为优选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2018年)相对建设前(2016年)标准退水曲线基流流量增加65.2%,地下径流量增加47.3%,地下径流量占径流总量比例增加53%。Pettitt法与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相对误差最小,年均相对误差为1.7%;变差系数年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
为了解LID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应,选取广州市天河智慧城透水铺装和绿地开展现场监测,在透水铺装和绿地上分别选取20场次和11场次降雨径流资料分析径流削减情况,在透水铺装和绿地上均选取2场次降雨水质资料分析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透水铺装和绿地的径流量削减率均随着雨前干旱期增加而上升,随着降雨历时、降水量和最大雨强的增加而下降;在降水量较小时,绿地的径流量削减率比透水铺装的大,在降水量较大时反之。雨前干旱期越久,地表累积的污染物越多,冲刷到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越多,雨前干旱期越长的场次降雨的透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从思想意识层面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需要将水资源保护教育和水污染防治等生态行动融合起来运用,才能将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的“防”与“治”同步进行,才能取得彻底的水生态治理效果。高校作为系统化思想意识教育的主阵地,要贯彻落实水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将水资源保护教育有机融入德育教育中,强化学生水资源保护意识,使人类与水生态系统的关系变得更加自然、和谐。
从概念和方法演变的视角总结分析了目前基于水足迹网络(WFN)和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两种主要水足迹评价(WFA)方法,并系统比较了二者的差异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以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提出了服务多用户、面向多目标、覆盖全过程的综合水足迹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体现了生命周期思想,又具有系统性,同时强调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作用;能够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以及资源总量控制多个维度开展不同层面的水足迹评价,可为制定微观和宏观层面统一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方案、管理方法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