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质疑,放飞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辩证思维、创新意识,达到了培育历史素养的目的,因趣激疑,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样化展示成果,重视课堂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历史;课堂生成;历史素养;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中学历史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20-008)的研究成果。
历史思维能力有着多重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授探究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以任务驱动方式探究历史教学新模式较为可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接受教育的状态,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鉴于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质疑,放飞思维,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下面就以主题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为例谈谈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培育历史学科素养的“放飞”实践[1]。
一、课前放飞,迸发灵感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主题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辨性。
教师在教学前进行任务分配,先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并提交感兴趣或疑惑的问题,再根据提交的问题确定若干个探究小主题。之后学生自主分组分头搜集相关材料,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搜集材料过程中的困难[2]。对于分组整理搜集的材料,教师适时调控指导,最后各组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中展示活动成果。
本课根据学生预习提出的疑惑点和兴趣点整合成三个探究小主题,将学生分成四小组:一是“伏尔泰为何那么推崇英国政体?”第一组为探究原因之法国组,第二组为探究原因之英国组;二是“从法律、两党制和自由等內容看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描述”,第三组为探究内容组;三是“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体真的那么完美吗?”第四组为拓展组。要求每小组学生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并汇总成一份小组成果用于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推荐至少一人发言,成果展示形式尽量多样化。展示的成果应包括:结合文本说明预习时为什么提出该探究问题;文本中伏尔泰的描述或评论己方认同与否;多角度史实论证己方观点,以做到论从史出,并要求记录预习时不解之处。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探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挖掘,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各小组探究过程中有任何学科上的专业问题或需方法点拨时适当地给予指导而已,绝不限定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让学生有足够宽广的空间放飞自己的灵感。
二、课堂放飞,精彩纷呈
在课堂展示活动成果环节继续贯彻任务驱动。因为学生的兴趣已被点燃,强大的创造力体现无疑,甚至令人惊喜无限。素养培育,渗透在精彩的课堂放飞实践中。
教师利用苹果实物展示其光滑好看的一面,再展示烂了个洞的一面,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不能只看一面,要多角度看问题才客观。正如本课所要探究的主题——“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探究小主题一:伏尔泰为何那么推崇英国政体?
原因组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研究成果。原因之法国组从研读文本入手,指出伏尔泰批判法国政体的哪些方面。结合法国17、18世纪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法国等级制度、专制统治下的农民惨状、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等角度分析得出“否定法国制度须寻找新出路”的结论。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简介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故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剖析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占全国95%以上人口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处于赤贫状态,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18世纪的法国在对外战争中屡遭败绩,丢失了许多海外市场等,论证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重重阻碍。
原因之英国组也是从研读文本入手,指出伏尔泰推崇英国政体的哪些方面。结合伏尔泰个人经历,流亡英国,亲身感受英国政体之优,如政体运行机制呈现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本解读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推崇且亲身感受英国政体之美,以四幅漫画探讨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文本解读伏尔泰对英国政体下自由权利的描述是四种权利即财产权、人身安全权、言论自由权和依法裁判权;最后以自画漫画形象总结本探究小主题。
教师点评两组同学从三方面探究“伏尔泰为何那么推崇英国政体?”:从个人遭迫害的经历、法国旧制度的种种问题和英国政体之美得出推崇的结论。英国组同学的探究若能进一步从18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经济现状看英国在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后的发展与强大,会更有说服力。
探究小主题二:从法律、两党关系等内容看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描述
第三组代表上台汇报,研读文本指出伏尔泰对英国政体、法律方面的描述体现在哪,举实例说明伏尔泰对法律方面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研读文本指出伏尔泰对英国政党政治方面的描述体现在哪,举实例说明伏尔泰对政党政治方面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
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对白演绎法律至上。如“17世纪初,国王(飞扬跋扈状) :‘我是至尊,你们议会的权力是我给的,我就是法律,敢不听我的,休想让我召开议会。’议长(悲愁惶恐状) :‘不要啊,尊敬的国王,您已经停开很多次了。’18世纪中期,议长(威胁状):‘女王陛下,如果经上下两院作出决定把您的死刑判决书送到您面前,您如何处理?’国王(无奈状): ‘唉……我不得不签字同意,律法无情啊!’”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就算把女王陛下的死刑判决书放在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的转变。英国用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英国已由“人治”转入“法治”时代。文本指出两党关系相关内容和阐释两党制概念,以两幅漫画配以史实论证认同伏尔泰的描述。 教师点评其表现形式有创新,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对白演绎法律至上,并以两幅漫画配以史实论证认同伏尔泰的描述,深入探究英国政体有深邃的内涵,加深认知,值得肯定。
探究小主题三: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体真的那么完美吗?
第四组上台拓展表达,研读文本概括伏尔泰推崇英国政体完美之处,辩证提出新认知,即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体并非完美,因为伏尔泰的推崇并非科学、准确,文献的可信度不高。英国选择该政体是众多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君主的保留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上议院身份、王室支出大等;法国的国情不适合实行君主立宪;围绕君主立宪制的缺陷,比如民主、法治、自由等,举例证明并没有充分体现等。
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先表演一段哑剧:“两人极度口渴,一人狂饮一种饮料,畅爽;后一人仿效前一人喝同一种饮料却肚子痛。”总结伏尔泰推崇英国政体有完美之处,也有不完美之处:英国王室每年都要政府补给大量的资金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这是王室的传统和特权,因此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此外,少数的王室成员存在丑闻,影响政府的形象,给公众带来不好的影响。内阁、议会、君主三者虽有分工,但权限不明确,权力交叉严重。议会权力逐渐向内阁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所以英国表面上来看是民主的,但它只是资本主义内部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完全的民主,因为统治阶级是受服务者。并进一步明确表达选择何种政体应依据实际,立足国情,选择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点评第四小组成果展示逻辑严密,角度新颖,如“围绕君主立宪制的缺陷,比如民主、法治、自由等,举例证明并没有充分体现”等角度探究,体现了良好的学科质疑意识。
整堂课,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极为热烈,精彩纷呈。同学们热情地投入探究的海洋,暢游其中,收获颇丰。法国组的图表展示法、英国组的制作漫画总结法、内容组的角色扮演情景演绎法和拓展组的哑剧表演法,创意无限,各组搜集的资料之丰富,发言人的表达之深度和广度远超教师最初之期许。
三、课后放飞,有的放矢
探究绝不会随课堂的结束而结束,具备探究能力的学生渴望作进一步探究,攫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哲学通信》是伏尔泰关于在英国期间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格列佛游记》则是一本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的著作。这两本能够帮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形成对英国政体的全面认识[3]。
勇于放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多样化展示成果,重视课堂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趣激疑,能够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很好的提升,实施效果极佳,学生探究热情高昂。可见,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断地拓展思路,发展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在一个个特定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在清晰的思路和知识脉络中培育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董星.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83,86.
陈俊德.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03):127-128,131.
徐城.合作凝聚力,本色更精彩——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合作效能[J].考试周刊,2016(A2):127.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历史;课堂生成;历史素养;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中学历史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20-008)的研究成果。
历史思维能力有着多重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授探究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以任务驱动方式探究历史教学新模式较为可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接受教育的状态,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鉴于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质疑,放飞思维,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下面就以主题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为例谈谈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培育历史学科素养的“放飞”实践[1]。
一、课前放飞,迸发灵感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主题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辨性。
教师在教学前进行任务分配,先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并提交感兴趣或疑惑的问题,再根据提交的问题确定若干个探究小主题。之后学生自主分组分头搜集相关材料,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搜集材料过程中的困难[2]。对于分组整理搜集的材料,教师适时调控指导,最后各组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中展示活动成果。
本课根据学生预习提出的疑惑点和兴趣点整合成三个探究小主题,将学生分成四小组:一是“伏尔泰为何那么推崇英国政体?”第一组为探究原因之法国组,第二组为探究原因之英国组;二是“从法律、两党制和自由等內容看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描述”,第三组为探究内容组;三是“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体真的那么完美吗?”第四组为拓展组。要求每小组学生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并汇总成一份小组成果用于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推荐至少一人发言,成果展示形式尽量多样化。展示的成果应包括:结合文本说明预习时为什么提出该探究问题;文本中伏尔泰的描述或评论己方认同与否;多角度史实论证己方观点,以做到论从史出,并要求记录预习时不解之处。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探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挖掘,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各小组探究过程中有任何学科上的专业问题或需方法点拨时适当地给予指导而已,绝不限定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让学生有足够宽广的空间放飞自己的灵感。
二、课堂放飞,精彩纷呈
在课堂展示活动成果环节继续贯彻任务驱动。因为学生的兴趣已被点燃,强大的创造力体现无疑,甚至令人惊喜无限。素养培育,渗透在精彩的课堂放飞实践中。
教师利用苹果实物展示其光滑好看的一面,再展示烂了个洞的一面,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不能只看一面,要多角度看问题才客观。正如本课所要探究的主题——“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探究小主题一:伏尔泰为何那么推崇英国政体?
原因组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研究成果。原因之法国组从研读文本入手,指出伏尔泰批判法国政体的哪些方面。结合法国17、18世纪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法国等级制度、专制统治下的农民惨状、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等角度分析得出“否定法国制度须寻找新出路”的结论。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简介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故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剖析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占全国95%以上人口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处于赤贫状态,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18世纪的法国在对外战争中屡遭败绩,丢失了许多海外市场等,论证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重重阻碍。
原因之英国组也是从研读文本入手,指出伏尔泰推崇英国政体的哪些方面。结合伏尔泰个人经历,流亡英国,亲身感受英国政体之优,如政体运行机制呈现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本解读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推崇且亲身感受英国政体之美,以四幅漫画探讨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文本解读伏尔泰对英国政体下自由权利的描述是四种权利即财产权、人身安全权、言论自由权和依法裁判权;最后以自画漫画形象总结本探究小主题。
教师点评两组同学从三方面探究“伏尔泰为何那么推崇英国政体?”:从个人遭迫害的经历、法国旧制度的种种问题和英国政体之美得出推崇的结论。英国组同学的探究若能进一步从18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经济现状看英国在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后的发展与强大,会更有说服力。
探究小主题二:从法律、两党关系等内容看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描述
第三组代表上台汇报,研读文本指出伏尔泰对英国政体、法律方面的描述体现在哪,举实例说明伏尔泰对法律方面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研读文本指出伏尔泰对英国政党政治方面的描述体现在哪,举实例说明伏尔泰对政党政治方面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
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对白演绎法律至上。如“17世纪初,国王(飞扬跋扈状) :‘我是至尊,你们议会的权力是我给的,我就是法律,敢不听我的,休想让我召开议会。’议长(悲愁惶恐状) :‘不要啊,尊敬的国王,您已经停开很多次了。’18世纪中期,议长(威胁状):‘女王陛下,如果经上下两院作出决定把您的死刑判决书送到您面前,您如何处理?’国王(无奈状): ‘唉……我不得不签字同意,律法无情啊!’”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就算把女王陛下的死刑判决书放在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的转变。英国用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英国已由“人治”转入“法治”时代。文本指出两党关系相关内容和阐释两党制概念,以两幅漫画配以史实论证认同伏尔泰的描述。 教师点评其表现形式有创新,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对白演绎法律至上,并以两幅漫画配以史实论证认同伏尔泰的描述,深入探究英国政体有深邃的内涵,加深认知,值得肯定。
探究小主题三: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体真的那么完美吗?
第四组上台拓展表达,研读文本概括伏尔泰推崇英国政体完美之处,辩证提出新认知,即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体并非完美,因为伏尔泰的推崇并非科学、准确,文献的可信度不高。英国选择该政体是众多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君主的保留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上议院身份、王室支出大等;法国的国情不适合实行君主立宪;围绕君主立宪制的缺陷,比如民主、法治、自由等,举例证明并没有充分体现等。
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先表演一段哑剧:“两人极度口渴,一人狂饮一种饮料,畅爽;后一人仿效前一人喝同一种饮料却肚子痛。”总结伏尔泰推崇英国政体有完美之处,也有不完美之处:英国王室每年都要政府补给大量的资金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这是王室的传统和特权,因此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此外,少数的王室成员存在丑闻,影响政府的形象,给公众带来不好的影响。内阁、议会、君主三者虽有分工,但权限不明确,权力交叉严重。议会权力逐渐向内阁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所以英国表面上来看是民主的,但它只是资本主义内部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完全的民主,因为统治阶级是受服务者。并进一步明确表达选择何种政体应依据实际,立足国情,选择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点评第四小组成果展示逻辑严密,角度新颖,如“围绕君主立宪制的缺陷,比如民主、法治、自由等,举例证明并没有充分体现”等角度探究,体现了良好的学科质疑意识。
整堂课,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极为热烈,精彩纷呈。同学们热情地投入探究的海洋,暢游其中,收获颇丰。法国组的图表展示法、英国组的制作漫画总结法、内容组的角色扮演情景演绎法和拓展组的哑剧表演法,创意无限,各组搜集的资料之丰富,发言人的表达之深度和广度远超教师最初之期许。
三、课后放飞,有的放矢
探究绝不会随课堂的结束而结束,具备探究能力的学生渴望作进一步探究,攫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哲学通信》是伏尔泰关于在英国期间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格列佛游记》则是一本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的著作。这两本能够帮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形成对英国政体的全面认识[3]。
勇于放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多样化展示成果,重视课堂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趣激疑,能够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很好的提升,实施效果极佳,学生探究热情高昂。可见,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断地拓展思路,发展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在一个个特定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在清晰的思路和知识脉络中培育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董星.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83,86.
陈俊德.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03):127-128,131.
徐城.合作凝聚力,本色更精彩——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合作效能[J].考试周刊,2016(A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