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白描的方法面貌在写实性线描里的运用

来源 :中华名家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在中国画中的分量举足轻重,它是人们观察并表现世界的直觉符号,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语言和构成形式。然而线又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视觉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这种主观随意就决定了线描表现的千变万化,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或现代的写意画及工笔画中,都体现着它所独有的表现魅力。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所谓白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线的语言来单纯的展现人物及花鸟的特征。利用线条的虚实、强弱、浓淡、粗细、长短、提按、顿挫等来再现实物所特有的质感、变化、转折、深浅等等。
  传统白描系统的分为了十八种,即所谓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琴弦描、撅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这十八种描法也都是根据他们的具体特征所命名的。下面就具体的描法分析其特征和运用。
  高古游丝描也称春蚕吐丝描。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而得名,用中锋笔尖圆润细致的描出,最好有秀劲古逸之气。次描法适合展现丝绢质感的圆润流畅。古人多用此种描法表现文人、学士、贵族、仕女。如以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为代表。《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
  琴弦描较之高古游丝描稍粗,线条外形平直、挺直、无粗细变化,犹如琴弦,《点石斋丛画》中记载:“用正锋,腕中无怒降,要心手相应,如琴弦乱不断。”琴弦描适于表现丝绢质地的垂顺衣纹。清·王瀛:“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颇笔皴法,心中相应不乱。”迮朗:“行笔如莼,直而朗涧,周举所造也”
  行云流水描线条有流动感,形状如行云流水而得名。可展现迎风飘动线条流畅的轻衣。清·王瀛说:“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迮朗说:“行云流水者,活泼飞动。……”李公麟白描《免胄图》中,画面迎风飘动的旗帜和兵土身上软质罩衫,线条流畅,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法。
  铁线描 线条形状如铁丝的园笔线条,没有粗细变化,粗硬道劲。用中锋圆劲的力度描出,无丝毫柔弱之迹。较之琴弦描又粗些。多以表现质地硬朗的布料。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 铁线描产生于魏晋隋唐之际,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等画家的作品中多展现铁线描。
  曹衣出水描 多用直笔紧束,沉着。如湿衣贴身。《点石斋丛画》:“用尖笔,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此法用笔最宜沉着。北宋陈用志,明丁云鹏、陈洪授等人作品,系基于此法之发展。
  蚯蚓描此描法当如篆书,清·王瀛说:“春蛇秋蚓,以譬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尤多近俗,蚯蚓当如篆书,圆笔为佳。”有骨又防锋芒太露。
  蚂蟥描外形近似蚂蟥,正锋尖笔。清·王瀛说:“伸曲自然,柔而不弱,无臃肿断续之迹。”多于表现质地硬朗的衣纹摺痕。
  钉头鼠尾描此描法首创于北宋武洞清。线条起笔时需顿笔如钉头,收笔时渐提渐收如鼠尾,故名钉头鼠尾描。中锋用笔,前肥后锐。清·王瀛说:“钉头鼠尾描,画有大兰叶、小兰叶两种描法,如写兰叶法。”宋·李唐作《炙艾图》衣纹线条,用中锋劲利笔法,线形前肥后锐;清·任伯年的《风尘三侠》衣纹线条更逼肖此种描法。
  柳叶描线条犹如柳叶风姿飘逸,适于表现质地轻盈的衣服,行笔忌浮滑轻薄。《点石斋丛画》“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
  枣核描大笔挥洒,用笔藏锋。中间转折顿挫圆浑,如枣核状而得名。表现麻布质感的衣纹曲折中的鼓起。形似橄榄描。传为吴道子《观音像》石刻、衣纹曲折中鼓起,显示线之节奏韵律。当属此一描法。
  橄榄描用笔尖大,下笔顿挫撆纳,落笔和收笔须藏锋,起笔与收笔细尖,中间沉着。形状貌似橄榄。清王瀛说:“起讫极轻,中极沉着。……”如下图元颜辉的《蛤蟆铁拐仙像》。李铁拐棉衣褴褛,其衣纹线条头尾细尖,中间粗如蛇腹,形似橄榄状。敦煌唐人佛像也用此法。
  战笔水纹描线条犹如水纹波浪,重叠顿挫,战战兢兢,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中锋下笔尤宜藏锋,《萱和画谱》中记载“周文矩……善画,行笔瘦硬战掣,有煜(南唐李后主)书法。” 以周文矩的《重屏绘棋图》 为典型,其衣纹线条简细、流利,呈曲折战颤。
  镢头描用秃笔,坚强挺拔中要含有婀娜之意。最忌粗恶。出于马远、夏圭。
  竹叶描因线条如竹叶而得名。伴随着宋代画墨竹的盛行而转移到用此方法画人,描法也与画墨竹相似,用笔肥短。《点石斋丛画》中记载:“用笔横卧,为肥短撆纳,如竹叶” 《芦叶达摩图》中达摩的粗麻衣裳从领口到足上,线条极似竹叶,属竹叶描的典型。
  混描用淡墨皴衣褶衣纹,加浓墨混成,浓淡间杂,故称混描。勾描随意能增强线条的生动感。张瞿的《题壁图》是此种描法代表作。
  折转的芦叶,用笔尖细,由圆笔转为方笔,表现衣纹的方棱削劲,锐利,体现刚劲、强烈。梁楷《六祖劈竹图》属此一描法典型。
  枯柴描因其形似散乱的枯柴而得名。清·迮朗:“散乱如柴,亦减笔也。”渴笔较多,多用大笔紫毫逆锋横写描出,顿挫之劲尤如写隶篆书法,苍古雄劲,刚中有柔,整而不乱。明·吴伟、张路、周臣所作人物 服饰属这一类型。
  减笔描高度概括对象,以少胜多。侧锋疾驰,干湿并济,线条极富变化,雄劲有力。以梁楷的减笔人物著称,《李白行吟图》及《泼墨仙人图》。
  谈到白描就不得不谈宋代的李公麟,他将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法确立为一种画种,使之独立成科。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李公麟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最为熟知的为《五马图》,画中五匹健硕的大马分别由五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且用笔十分简洁,仅仅运用墨线的提按、轻重、转折、回旋就将不同马匹的运动和性情特征跃然纸上。细看线条流畅的曲转尽显肥马的饱满圆转,顿挫游刃的墨线又显现出劲马的肌肉感。不同对象各得其所。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而在工笔画中线描更多的存在于彩画中,线描则成为一种支架,内在的筋骨。仅仅凭借色彩来表现具体事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线描也分担着表现实物面貌的责任,线描的作用也是色彩所无法替代的。明代肖像画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但因后来不太适合世俗的审美要求所以销声匿迹了。画的像与不像,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却能从画中感受到画的非常传神,画中明显运用的是高估游丝描,虽然在眼睛和耳朵的处理上不及现代写实工笔人物画中那么超真实。但是能表现的如此传神,似乎其他的都已不那么重要了,他们对五官的认识表现或许不到位,但传达给世人的感觉特别真实与自然,且具有秀劲古逸之气。这一切都归因于线条运用的自如灵动。
  传统的白描方法或许在一幅画中只忠于一种白描方法,无论是皮肤的线条还是衣纹、静物的线条。而现在的写实性工笔画中在其选择合适的白描方法的同时,可能出现多种传统的白描方法,且根据其特有的面貌将其运用在更合适的地方,现在的工笔画中将白描里具体的方法面貌运用的更加淋漓尽致,放松自由。线,尽其用。这不仅更丰富了画中的生气,更准确的再现了实物的具体特征。
  而在越来越多的现代画家们的工笔画中打破了人们对线的固定审美,线描的主观色彩更加浓重和丰富,传统的白描面貌很有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种基奠,更是在那个时代线描的活跃体现,这也预示着现代的线描更应该有现代的多元化。我们也理应传承并创新对线的运用,这也是线描一路走来所留下多姿印迹的魅力所在。
  
  侯媛媛 Hou Yuanyuan >>>
  1986年10月生 山东青岛人
  200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
  2008年作品《晴天》入选“庆奥运”全国第七届工笔展
  2008年《小战士》入选全国“心系汶川”美术特展
  2009年《驶向深蓝》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2010年《蔷薇》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其他文献
在当今美术界,军旅美术家以其较高的学术地位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全国全军美展中佳作如林,声名鹊起,在美术界有公认的贡献,赵军安就是极具有影响力的一位。  赵军安博学多才,为人谦和,其雕塑和画作功底深厚,构思奇特,或气势或神韵或意境或妙趣耐人寻味,十分难得。军安对雕塑、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诗词、摄影、宣传画、漫画均有较深功底,近几年来他不断推出如:《春天》、《擎天石》、《胜利在握》、《末日》、《
期刊
大自然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淘不尽的宝书。更是画家产生创作灵感的灵丹妙药。我国古代的山水画大师石涛早已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宏论,且卓有成效地引领了一代代画家走向大自然,全身心地写生体验真山真水并创作出一批批真切感人的作品。  在法国,以描绘自然为主题的油画家塞尚,一生坚持身背沉重的画具,深入于群山之中对景写生创作,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潜心作画中,以近乎于宗教般的虔诚来对待艺术创作,毫无任何倦怠
期刊
在黄世芳的画室中进行采访是一件非常舒适的事,身处绚丽的环绕之中、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对白在布满油彩的空间被释解为朋友间的交流。内容变得随意而愉快,随着话题渐入主题,面对不断被点评的一幅幅梦幻般的画面我们观赏到了她内心跳动的艺术世界,在她的斗室中,浪漫与坚强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无言的真诚,细微的观察,深度的投入,她的绘画中充满了对生命存在的注释,自然的灵魂被抽象成了包彩符号,感情像火山喷发一样宣泄在画布上
期刊
王梦河 Wang Menghe >>>  字海丞,号三余庐主人。1962年生于河北,1979年参军到北京卫戍区,曾从事电影放映、文化宣传等工作,转业到地方后一直从事媒体宣传,现供职某中央媒体副总编辑。王梦河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欢书画,参军后开始系统的书法研习,曾拜王遐举等名家为师,注重临帖及书法理论学习。书风秀美,行书、行草独具个人风格。现为中直机关书协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日民间文化艺
期刊
前不久,一位将军书法家请我去天津,在饭局上认识了赵桂中。主人向我介绍赵桂中时,我并没有更多在意面容如佛、敦厚质朴的他。但当赵桂中把他的书法作品拿给我看时,我的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他的书法作品熠熠生辉、勾人心魄,使我一见钟情,为之吸引而心花怒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赵桂中胸怀大志,早年从农
期刊
  
期刊
我喜欢反映海南自然美的美术作品,这是地域美,如五指山的宏伟美,万泉河的秀丽美,大亚湾的浩瀚美,火山口的绚丽美。其中,青年画家周少灵的作品,多以海南岛为描绘对象。对于周少灵的认知,是我参观海南几届书画展,欣赏周少灵的作品,并与他交谈,逐步形成的,我发现他笔下的红树林、港湾、椰树、渔船、礁石、海浪,颇有地域文化特点,能够让人感受其美感,这是艺术美。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画家的
期刊
都说平时的一点一滴对中国画的学习太重要。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曾看到一位老先生用毛笔把他每天的生活学习等心得体会一一记录在小册页上,表面看上去像是无奇,实则积累起来是一大笔宝贵的财富。后来我也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次去故宫看展览都把对每张画的现场体会记录下来并随时翻阅寻找直接面对古人原作的真切感觉,这能让你更深入的体会理解古人的用心,而不是简单的研究每一笔是怎么画的等这样的技法问题。  画面布局是
期刊
有一种字,是用笔和墨写出来的;但也有一种字,是以不懈追求的人生信念为笔,以生命的气血为墨,以岁岁月月的生命履历为卷,尽情尽意挥洒出来的。父亲的字就是后一种。  父亲开始练习书法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到处斯文扫地。父亲所在的济南第十三中学,也时常“停课闹革命”,老师时时挨批,学生经常打架,全校一片乱象。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才华、有思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父亲没有参加这帮那派,没有浑浑噩噩打
期刊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曾经说:“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我曾经为此与著名国画家孔祥国进行过探讨,他认为此话不仅仅是对绘画,对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如此。与孔祥国在一起探讨艺术的潮流与现状,其间常常有痛快淋漓的感觉。无论是意识还是创作,孔祥国总是显露出他独特的观点。而在他的画室中进行交流更是一件非常舒适的事,身处墨色与绚丽的环绕之中,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对白在一草一木与山水的咏物抒情中由似入真,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