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来源 :地质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88636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10年,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发现了一批飞仙关组鲡滩高效气藏。本文通过对大量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以及成藏过程的模拟研究,提出了高效气藏形成机理。指出古油藏及分散液态烃在燕山中期快速升温条件下,形成高效气源灶,为高效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气源;优质鲡粒白云岩储集层经历6个阶段的演化历史,受控于沉积相带、烃类充注、深埋藏条件下强烈溶蚀以及多期断层活动;二叠系烃源岩与飞仙关组储集层存在强大的剩余压力差,为油气沿断层发生优势输导提供强大动力;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作用,使得气藏发生调整与改造。
其他文献
经过研究,将太行山地区原阜平群中一套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和钙硅酸盐岩及大理岩构成的稳定组合解体出来,建立了湾子群.本文对河北平山板桥沟地区湾子群中的钾长浅粒岩进行了
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8月26~29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
通过对滇、黔、湘、桂洞穴石笋大型剖面的综合研究,以代表性剖面和典型时(笋)段系统测年和沉积速率研究为例,初步认为,石笋沉积速率大小是气候演变、暖气候、冷气候的识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