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河流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注意事项及对策研究,进而实现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注意事项;对策研究
前言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何彻底治理好城市河道的污染是当前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而棘手的问题,也是评价政府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废水总量日益增多,造成城市干支流河道普遍污染,并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政府对治理城市河道污染的意愿非常迫切。
1、城市河流的重要作用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生活最活跃的地区,也是城市与自然条件联系最密切的地方,在城市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供水水源、排水通道。河流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首选原因即是供水与排水,即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废弃余水在自然条件下排向河流下游。受河流水系的流域、区域特性和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定,河流对于城市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先天资源。
1.2 交通运输通道。水上运输历史上曾是最为节省、最为便利的运输型式。由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迁,对中小河流而言,目前这项功能已经萎缩甚至消失了,但对大型河流,水上运输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生态系统。①水文作用。河流是城市地下水体补充与排泄的“调节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充分交换为城区提供了丰富水源,同时也有利于河流水体的本身水质改善和自净。②生物作用。河道沿岸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因而生物群落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并且生物群落可能沿河流进行迁移、重分布实现自动调节,达到一个稳定的局部生态廊道平衡系统。
1.4 娱乐游憩功能。城市河流是公众的河流是公共资源。是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自然的活动场所。是人类、生物、文化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开放空间。
1.5 城市形象功能。城市河流及其两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文化文景观意义的建筑,公园、桥梁等组成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的层次和品味,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底蕴,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對外开放程度。
2、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注意事项
2.1 必须截流污水。进行河道的生态治理,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流域污水的截流。将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可根据洪水汛情预报,提前放空,利用洪水对蓄积水进行置换,以保证河道良好水质。
2.2 保证水流多样化。生态型河道要求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深浅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样性。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同时也更具景观价值。
2.3 采用可渗透型护岸、护底。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可利用卵石、块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不阻断河道内外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护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实边坡,或采用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护坡处理。
2.4 合理配置岸边及水生植被。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在河道中以小岛、岸边滩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些湿地,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强、最完整的区域,它可起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湿地充满了野趣,散发着自然气息,可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河道水面上可种植浮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水葫芦、荷花、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
2.5 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以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①要加强对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的观察与调查,及时掌握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质量变化规律,对生物的数量、品种及时进行调节。②要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③要合理利用相关设施,通过河水置换、增氧等综合措施,增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效果。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研究
3.1 河道规划整治目标定位
每个城市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规律,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密切相关,要根据城市的内在条件,挖掘其代表性特征。不可在城市河道规划整治中千人一面,失去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于我国的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大部分城市河道整治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但也不应因时间紧任务重而对前期工作草率从事。尤其是对待综合整治的定位,一定要慎谨,既要考虑历史,又要顾及现实,更要有前瞻性。既要吸收国内外大中城市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要汲取不成功的教训。
3.2 成立协调办公机构,吸收有关职能部门和公众广泛参与
成立相应河道综合整治协调机构,吸收有关职能部门(城建、水利、环保、园地、土地、房管)参加,同时选择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广泛参与。既可以切实反映职能部门的专业特点和思路,听取来自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要求,又能切实将各项目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关单位。既可上情下达,令行禁止,提高效率,克服不必要的失误,又能动员会社会广泛支持,最终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与认同。
3.3 规划设计工作要突出生态理念与效果
河道综合整治的首要目标之一即确保行洪安全,因而工程部分业务上属水利部门的工作范围,水利工程上为了缩少过流断面,常把岸线拟 垂直,岸坡固化,平台放窄,河中沙洲取消等常规型式。因此需及时导入河道整治多方面目标,注意吸纳当前科技成果,使工程措施能够与生态措施,景观目标等相结合。
生态水利在方法上体现亲自然的特性不但要掌握水在气候系统、水文循环中的运动转换规律,还要研究其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河流湖泊治理的目标既要开发河湖的资源功能性,也要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既要研究水体的物理特性,也要照顾到其系统循环特性。在开发利用河流时,将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置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考虑,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规模种植经营还有可观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防护林及其系统对维护良好水生态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和营造怡人景观等生态环境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应视不同的水文条件和不同的河道形态进行具体分析。河床长期适应水沙变化的结果造就了不同形式的河槽断面,不同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形成不同的断面。对于不同的水文条件,其洪水特征、河道形态特征不同。带有滩地的复式河槽,洪水期形成的漫滩水流有其特殊的规律性。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必须拿出“大规划、深治理”的决心,配套设施在规划中体现,下大力气来构筑城市的特色景观,即不仅仅要求“防洪、水清、岸洁、有绿”,更重要的是发挥河流在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潜在优势,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永续为人利用。只有做到这样,河道综合整治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朱晨东,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03(5)
[2] 靳怀春,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水环境问题[J],中国水利,2001,(7)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注意事项;对策研究
前言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何彻底治理好城市河道的污染是当前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而棘手的问题,也是评价政府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废水总量日益增多,造成城市干支流河道普遍污染,并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政府对治理城市河道污染的意愿非常迫切。
1、城市河流的重要作用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生活最活跃的地区,也是城市与自然条件联系最密切的地方,在城市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供水水源、排水通道。河流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首选原因即是供水与排水,即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废弃余水在自然条件下排向河流下游。受河流水系的流域、区域特性和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定,河流对于城市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先天资源。
1.2 交通运输通道。水上运输历史上曾是最为节省、最为便利的运输型式。由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迁,对中小河流而言,目前这项功能已经萎缩甚至消失了,但对大型河流,水上运输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生态系统。①水文作用。河流是城市地下水体补充与排泄的“调节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充分交换为城区提供了丰富水源,同时也有利于河流水体的本身水质改善和自净。②生物作用。河道沿岸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因而生物群落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并且生物群落可能沿河流进行迁移、重分布实现自动调节,达到一个稳定的局部生态廊道平衡系统。
1.4 娱乐游憩功能。城市河流是公众的河流是公共资源。是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自然的活动场所。是人类、生物、文化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开放空间。
1.5 城市形象功能。城市河流及其两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文化文景观意义的建筑,公园、桥梁等组成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的层次和品味,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底蕴,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對外开放程度。
2、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注意事项
2.1 必须截流污水。进行河道的生态治理,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流域污水的截流。将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可根据洪水汛情预报,提前放空,利用洪水对蓄积水进行置换,以保证河道良好水质。
2.2 保证水流多样化。生态型河道要求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深浅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样性。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同时也更具景观价值。
2.3 采用可渗透型护岸、护底。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可利用卵石、块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不阻断河道内外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护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实边坡,或采用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护坡处理。
2.4 合理配置岸边及水生植被。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在河道中以小岛、岸边滩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些湿地,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强、最完整的区域,它可起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湿地充满了野趣,散发着自然气息,可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河道水面上可种植浮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水葫芦、荷花、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
2.5 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以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①要加强对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的观察与调查,及时掌握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质量变化规律,对生物的数量、品种及时进行调节。②要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③要合理利用相关设施,通过河水置换、增氧等综合措施,增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效果。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研究
3.1 河道规划整治目标定位
每个城市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规律,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密切相关,要根据城市的内在条件,挖掘其代表性特征。不可在城市河道规划整治中千人一面,失去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于我国的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大部分城市河道整治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但也不应因时间紧任务重而对前期工作草率从事。尤其是对待综合整治的定位,一定要慎谨,既要考虑历史,又要顾及现实,更要有前瞻性。既要吸收国内外大中城市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要汲取不成功的教训。
3.2 成立协调办公机构,吸收有关职能部门和公众广泛参与
成立相应河道综合整治协调机构,吸收有关职能部门(城建、水利、环保、园地、土地、房管)参加,同时选择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广泛参与。既可以切实反映职能部门的专业特点和思路,听取来自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要求,又能切实将各项目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关单位。既可上情下达,令行禁止,提高效率,克服不必要的失误,又能动员会社会广泛支持,最终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与认同。
3.3 规划设计工作要突出生态理念与效果
河道综合整治的首要目标之一即确保行洪安全,因而工程部分业务上属水利部门的工作范围,水利工程上为了缩少过流断面,常把岸线拟 垂直,岸坡固化,平台放窄,河中沙洲取消等常规型式。因此需及时导入河道整治多方面目标,注意吸纳当前科技成果,使工程措施能够与生态措施,景观目标等相结合。
生态水利在方法上体现亲自然的特性不但要掌握水在气候系统、水文循环中的运动转换规律,还要研究其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河流湖泊治理的目标既要开发河湖的资源功能性,也要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既要研究水体的物理特性,也要照顾到其系统循环特性。在开发利用河流时,将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置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考虑,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规模种植经营还有可观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防护林及其系统对维护良好水生态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和营造怡人景观等生态环境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应视不同的水文条件和不同的河道形态进行具体分析。河床长期适应水沙变化的结果造就了不同形式的河槽断面,不同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形成不同的断面。对于不同的水文条件,其洪水特征、河道形态特征不同。带有滩地的复式河槽,洪水期形成的漫滩水流有其特殊的规律性。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必须拿出“大规划、深治理”的决心,配套设施在规划中体现,下大力气来构筑城市的特色景观,即不仅仅要求“防洪、水清、岸洁、有绿”,更重要的是发挥河流在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潜在优势,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永续为人利用。只有做到这样,河道综合整治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朱晨东,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03(5)
[2] 靳怀春,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水环境问题[J],中国水利,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