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我深感:教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的主宰。“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为此,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了点滴尝试。
一、让音乐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活泼化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思想品德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坚持科学发展观》、《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二、运用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将集光、声、色、像为一起,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人教版八年思想品德《我们的人身权利》一章中,选取我国著名小品演员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通过多媒体把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陶冶和教育,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由于思想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所以它的评价方法不能用单一的考试方法,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手段,相对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表现和水平。思想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法除了采用考试方法外,还主要采用了:(1)教师评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包括上课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注意力、意志力、精神状态、情感及日常行为表现,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一个评价。 (2)成果展示。学生参与本学科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课件、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记录等展示在班级的墙报上。(3)能力展示。比如在本学期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在七年级搞了一次关于母爱的演讲比赛,评分范围包含仪态、语言、内容,评委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这样的形式也很受学生喜欢。
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时事化
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告诉我,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可否认,教材总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坦率地说,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种客观形势,势必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结合教材适时地引入相关的鲜活的时事材料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这一课时,教材中呈现的材料陈旧。而现实生活中,5.12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真是最好不过的教材了!我就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热点时事,跟踪报道,并结合教材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⑴在这场救灾活动中,你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⑵如何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3)面对灾区人民,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知识激起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并迫切希望能结合课文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同时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习惯和能力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内容确定其具体的方法,要求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教学艺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地学,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这里,我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
一、让音乐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活泼化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思想品德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坚持科学发展观》、《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二、运用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将集光、声、色、像为一起,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人教版八年思想品德《我们的人身权利》一章中,选取我国著名小品演员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通过多媒体把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陶冶和教育,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由于思想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所以它的评价方法不能用单一的考试方法,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手段,相对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表现和水平。思想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法除了采用考试方法外,还主要采用了:(1)教师评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包括上课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注意力、意志力、精神状态、情感及日常行为表现,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一个评价。 (2)成果展示。学生参与本学科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课件、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记录等展示在班级的墙报上。(3)能力展示。比如在本学期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在七年级搞了一次关于母爱的演讲比赛,评分范围包含仪态、语言、内容,评委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这样的形式也很受学生喜欢。
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时事化
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告诉我,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可否认,教材总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坦率地说,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种客观形势,势必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结合教材适时地引入相关的鲜活的时事材料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这一课时,教材中呈现的材料陈旧。而现实生活中,5.12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真是最好不过的教材了!我就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热点时事,跟踪报道,并结合教材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⑴在这场救灾活动中,你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⑵如何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3)面对灾区人民,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知识激起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并迫切希望能结合课文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同时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习惯和能力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内容确定其具体的方法,要求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教学艺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地学,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这里,我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