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印象中,我国幼儿园一直就是“女儿国”,是男人不能涉足的“禁区”。改革开放以后,一批不顾世俗偏见的大男人,勇敢地闯入了多年来一直被女人“盘踞”的“世袭领地”,堂堂正正地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幼儿园园长、教师,打破了女人“一统天下”的局势。
男人当幼儿园园长、教师并不是新鲜事
我不禁想起五十多年前自己欲闯男人“禁区”的情形。1960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当时的教育系有三个专业,一是学校教育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因为喜欢孩子,所以在填报专业时,我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学前教育专业”几个字——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是认真的,绝不是恶作剧。没想到,一时间“大小伙子要上学前教育专业当男阿姨”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教育系,成了同学们课前课后的笑料。那时,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许多年来都没有男性的身影。
男人为什么不能当幼儿园老师?其实,人们是少见多怪。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幼儿园这块处女地就是男人首先开垦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始人,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就是“货真价实”的大男人。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的勃兰登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儿童养育学院”的学前教育机构,该机构1840年被命名为“德国大同幼儿园”,他就是第一任园长。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开始发展。代表人物有两位,一位是陈鹤琴,另一位是张雪门。新中国成立前,张雪门在北京、天津一带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948年去了台湾。这两位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均是大男人。
1918年,张雪门先生应邀,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担任园长。
1923年,陈鹤琴先生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担任园长。他的主要助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张宗麟先生于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又于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因为在校期间勤奋踏实,肯钻研,不少教授有意留张宗麟先生做助手,但他不顾社会的偏见和家庭的劝阻,毅然决定跟随陈鹤琴先生研究幼儿教育,并协助陈先生创办鼓楼幼稚园,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第一位男性教师。
1931年,张宗麟先生在福建集美幼稚师范任教时,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观了福建龙溪育婴幼稚园,该幼稚园的创始人林杏雨也是一位男青年。
男人当幼儿园园长、教师,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须眉”不让“巾帼”
在我国,人们一直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女人的“专利”,幼儿教师岗位被女人所“垄断”,这成了不成文的传统。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非常通俗的话: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女人和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和感情上的密切联系,女人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安全、可靠、舒适、健康和幸福。毫无疑问,女教师的天性使她们在幼儿园具有自己的优势,细心的照料,母亲般的呵护,更容易让幼儿体会到家的温暖。
但如果幼儿每天看见的都是女教师,生活在一种性别失衡的女性文化氛围中,接受柔性文化的熏陶,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
首先,完整的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一个缺少成年男性的幼儿园环境,不能为幼儿提供体验成年男性文化的机会,孩子社会化的内涵会少了很多有价值的元素。其次,虽然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实例,但总体说来,女性更倾向于细致、柔性,遇到困难、挫折和危险时,总会多一份迟疑、担忧;而男教师则更倾向于力量、坚强、果断、豁达。当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优越的成长环境,但也会因为被过度保护而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为他们提供勇敢、果断的体验与经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男教师的加入。
从幼儿对完整社会经验的体认和性格、气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幼儿园需要男教师来为幼儿创造一个性别平衡的成长环境。
幼儿教师队伍需要男教师加入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身心稚嫩,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尽管女性在照料幼儿的生活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并没有证据证明男性就不能照料孩子。在外国早就有父亲在家照料小孩子的事实,所以,幼儿教师的工作也可以由男人来承担。而且,在环境创设、游戏组织、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更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教师至少不会有明显的劣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男人都具有“阳刚之气”,这是有目共睹、人人皆知的事实。但这并不等于鲁莽、粗野、冷酷、无爱心、毛手毛脚,男人也不是不能细致、体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只要是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侠骨柔情”者屡见不鲜。比如,男人对他所爱的妻子和孩子就会展示出柔情的一面。事实上,在许多家庭里,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子女,态度都非常好,体贴入微。因此,男人同样可以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幼儿教师只能由女人来担任的说法,其实是对男性的一种偏见。
事实上,在那些已经有男教师的幼儿园里,孩子会更喜欢男教师。因为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并且好探索、冒险,男教师体力更好,精力更充沛,生性更勇敢,会令孩子们玩得更忘我、更开心、更痛快、更过瘾。
现在,我国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男教师也持欢迎态度,不少家长还专门挑选有男教师的幼儿园。外国的家长也是如此,澳大利亚一项最新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并不怀疑男性的保教能力,且超过80%的家长非常高兴幼儿园有男教师。
人们都说,现在的男孩子普遍缺乏男子汉气概。这也难怪,新生男婴刚生下来,是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的,吃的是母亲的乳汁,乳儿、婴儿主要是由母亲照料;托儿所、幼儿园里又都是女教师,小学、中学的教师绝大多数还是女性……男孩在性格、气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掉在了“女人窝”里,被女人团团包围,怎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男子汉”的气概呢? 在中国的家庭里,长期以来,家庭成员的自然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忙事业,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很少过问,甚至很少跟孩子接触,带孩子的任务完全由母亲承担。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对男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幼儿园里有男教师的加入,不仅对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有利,还可以锻炼女孩子与男性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和挫折的个性,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队伍中“掺沙子”,增添一定比例的男教师。
努力解决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
男教师非常少,这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遍现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一百万人左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1%。幼儿园男教师被人们戏称为国宝“大熊猫”,足见其稀缺程度。
外国的情况要比中国好很多。比如,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幼儿园男教师的数量占幼儿园教师总人数的5%左右;荷兰、澳大利亚为6%;日本的比例约8%;美国的比例更高,约10%。相比之下,我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要低得多,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是清一色“娘子军”,一些幼儿园即使有个别男教师,也是处境尴尬,甚至被边缘化。
没有男教师,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缺少的不仅仅是“阳刚”之气。更重要的是,男性和女性的特点和长处各有不同。男教师在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儿童学习和模仿最主要的对象,一是家长,二是老师。阴阳互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性别同一化”的完整人格。幼儿教育中需要男老师,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亲一样。总和女性在一起,孩子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东西太多,少了些热情奔放;得到的呵护、关心太多,少了些培养独立性和坚强意志的机会。因此,为孩子们提供勇敢、果断的体验与经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男教师的加入。
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令人高兴的是,我国部分省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地方开始从小学引进男教师,有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师范学校也相继招收部分男生。据了解,为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江苏省从2010年起,每年免费定向招收培养三百名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除免学费、住宿费外,还包分配,但毕业后必须回生源地所在的公办幼儿园就职满五年。
培养儿童具有完善的人格,这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幼儿教师队伍应当给有志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男人开“绿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也要创造条件,加强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男教师“进得来,留得住”。P
男人当幼儿园园长、教师并不是新鲜事
我不禁想起五十多年前自己欲闯男人“禁区”的情形。1960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当时的教育系有三个专业,一是学校教育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因为喜欢孩子,所以在填报专业时,我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学前教育专业”几个字——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是认真的,绝不是恶作剧。没想到,一时间“大小伙子要上学前教育专业当男阿姨”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教育系,成了同学们课前课后的笑料。那时,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许多年来都没有男性的身影。
男人为什么不能当幼儿园老师?其实,人们是少见多怪。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幼儿园这块处女地就是男人首先开垦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始人,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就是“货真价实”的大男人。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的勃兰登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儿童养育学院”的学前教育机构,该机构1840年被命名为“德国大同幼儿园”,他就是第一任园长。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开始发展。代表人物有两位,一位是陈鹤琴,另一位是张雪门。新中国成立前,张雪门在北京、天津一带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948年去了台湾。这两位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均是大男人。
1918年,张雪门先生应邀,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担任园长。
1923年,陈鹤琴先生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担任园长。他的主要助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张宗麟先生于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又于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因为在校期间勤奋踏实,肯钻研,不少教授有意留张宗麟先生做助手,但他不顾社会的偏见和家庭的劝阻,毅然决定跟随陈鹤琴先生研究幼儿教育,并协助陈先生创办鼓楼幼稚园,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第一位男性教师。
1931年,张宗麟先生在福建集美幼稚师范任教时,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观了福建龙溪育婴幼稚园,该幼稚园的创始人林杏雨也是一位男青年。
男人当幼儿园园长、教师,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须眉”不让“巾帼”
在我国,人们一直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女人的“专利”,幼儿教师岗位被女人所“垄断”,这成了不成文的传统。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非常通俗的话: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女人和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和感情上的密切联系,女人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安全、可靠、舒适、健康和幸福。毫无疑问,女教师的天性使她们在幼儿园具有自己的优势,细心的照料,母亲般的呵护,更容易让幼儿体会到家的温暖。
但如果幼儿每天看见的都是女教师,生活在一种性别失衡的女性文化氛围中,接受柔性文化的熏陶,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
首先,完整的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一个缺少成年男性的幼儿园环境,不能为幼儿提供体验成年男性文化的机会,孩子社会化的内涵会少了很多有价值的元素。其次,虽然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实例,但总体说来,女性更倾向于细致、柔性,遇到困难、挫折和危险时,总会多一份迟疑、担忧;而男教师则更倾向于力量、坚强、果断、豁达。当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优越的成长环境,但也会因为被过度保护而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为他们提供勇敢、果断的体验与经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男教师的加入。
从幼儿对完整社会经验的体认和性格、气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幼儿园需要男教师来为幼儿创造一个性别平衡的成长环境。
幼儿教师队伍需要男教师加入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身心稚嫩,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尽管女性在照料幼儿的生活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并没有证据证明男性就不能照料孩子。在外国早就有父亲在家照料小孩子的事实,所以,幼儿教师的工作也可以由男人来承担。而且,在环境创设、游戏组织、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更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教师至少不会有明显的劣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男人都具有“阳刚之气”,这是有目共睹、人人皆知的事实。但这并不等于鲁莽、粗野、冷酷、无爱心、毛手毛脚,男人也不是不能细致、体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只要是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侠骨柔情”者屡见不鲜。比如,男人对他所爱的妻子和孩子就会展示出柔情的一面。事实上,在许多家庭里,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子女,态度都非常好,体贴入微。因此,男人同样可以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幼儿教师只能由女人来担任的说法,其实是对男性的一种偏见。
事实上,在那些已经有男教师的幼儿园里,孩子会更喜欢男教师。因为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并且好探索、冒险,男教师体力更好,精力更充沛,生性更勇敢,会令孩子们玩得更忘我、更开心、更痛快、更过瘾。
现在,我国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男教师也持欢迎态度,不少家长还专门挑选有男教师的幼儿园。外国的家长也是如此,澳大利亚一项最新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并不怀疑男性的保教能力,且超过80%的家长非常高兴幼儿园有男教师。
人们都说,现在的男孩子普遍缺乏男子汉气概。这也难怪,新生男婴刚生下来,是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的,吃的是母亲的乳汁,乳儿、婴儿主要是由母亲照料;托儿所、幼儿园里又都是女教师,小学、中学的教师绝大多数还是女性……男孩在性格、气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掉在了“女人窝”里,被女人团团包围,怎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男子汉”的气概呢? 在中国的家庭里,长期以来,家庭成员的自然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忙事业,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很少过问,甚至很少跟孩子接触,带孩子的任务完全由母亲承担。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对男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幼儿园里有男教师的加入,不仅对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有利,还可以锻炼女孩子与男性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和挫折的个性,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队伍中“掺沙子”,增添一定比例的男教师。
努力解决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
男教师非常少,这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遍现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一百万人左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1%。幼儿园男教师被人们戏称为国宝“大熊猫”,足见其稀缺程度。
外国的情况要比中国好很多。比如,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幼儿园男教师的数量占幼儿园教师总人数的5%左右;荷兰、澳大利亚为6%;日本的比例约8%;美国的比例更高,约10%。相比之下,我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要低得多,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是清一色“娘子军”,一些幼儿园即使有个别男教师,也是处境尴尬,甚至被边缘化。
没有男教师,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缺少的不仅仅是“阳刚”之气。更重要的是,男性和女性的特点和长处各有不同。男教师在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儿童学习和模仿最主要的对象,一是家长,二是老师。阴阳互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性别同一化”的完整人格。幼儿教育中需要男老师,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亲一样。总和女性在一起,孩子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东西太多,少了些热情奔放;得到的呵护、关心太多,少了些培养独立性和坚强意志的机会。因此,为孩子们提供勇敢、果断的体验与经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男教师的加入。
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令人高兴的是,我国部分省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地方开始从小学引进男教师,有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师范学校也相继招收部分男生。据了解,为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江苏省从2010年起,每年免费定向招收培养三百名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除免学费、住宿费外,还包分配,但毕业后必须回生源地所在的公办幼儿园就职满五年。
培养儿童具有完善的人格,这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幼儿教师队伍应当给有志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男人开“绿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也要创造条件,加强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男教师“进得来,留得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