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硫共掺杂高比表面中空碳球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mbour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因此,各国研究人员开发了大量技术手段以捕获和重新再利用CO2这一丰富的碳资源.其中,CO2电催化还原(CO2RR)技术在减少CO2排放和将其转化为有用化学品等方面极具潜力.但是,CO2RR具有反应能垒高和动力学过程缓慢等特点,进而限制其转化效率,故使用传统的贵金属材料(Ag,Au,Cu及Pd等)作为CO2RR高效的催化剂.然而,贵金属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受限于它们成本高昂、稳定性差及环境毒性等缺点.在各类可替代贵金属催化剂中,碳材料因其廉价丰富、结构可调和导电性高的特点在CO2RR应用上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因此,探索合适的碳基催化剂在高效催化二氧化碳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氮硫共掺杂的高比表面的碳基催化剂(SZ-HCN)用于CO2RR.首先利用表面活性剂胶束Triton X-100作为模板诱导调控,合成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苯胺-吡咯共聚物,并以此为碳前驱体,通过一步热解共聚物和硫粉获得N和S共掺杂多孔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1510 m2 g-1)得益于中空结构和ZnCl2盐造成的纳米孔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高比表面的多孔结构且有效共掺杂N/S,能提供更多的高活性催化位点和有利于相关反应物种的传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元素分布、N2吸脱附等温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物理表征证实了催化剂材料的中孔结构和N/S共掺杂组分.进一步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和产物测试分析可知,电催化剂SZ-HCN在-0.60 V还原CO2为CO的法拉第效率高达93%,明显抑制竞争反应HER.此外,在-0.60 V恒电位下连续20 h测试,依旧保持稳定的电流密度(-5.2 mA cm-2)和高的CO选择性,显示了出色的耐久性和潜在应用性.我们采用密度泛函数理论探究N和S掺杂的影响,模拟计算可知,相比单一N掺杂的催化剂,N,S共掺杂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降低CO2还原为CO反应中决速步生成COOH*的吉布斯自由能垒,进而提高催化活性.SZ-HCN催化剂展现出的优异CO2RR活性和稳定性主要归因于:(1)N和S元素均匀掺杂到碳基体中,两者的协同效应导致碳电荷再分布形成高活性位点,提高本征活性;(2)高比表面的多级孔结构提供了丰富的三相接触界面和有利的传输通道,便于反应相关物种的快速转移.该碳基催化剂材料在替代贵金属应用于CO2RR展示了一定的潜力.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氢将在我们未来的能量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储存可再生电(电-氢)并在燃料电池中可逆地转化为电能,更不用说它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了.然而,在这些
长链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的有效方法, 可有效改善润滑油的低温物理化学性质. 在具有酸位点的载体上负载具有加氢脱氢功能的贵金属制备双功能催化剂得到了广
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是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金属-空气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及存储技术的关键过程, 因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OER过程涉及
由于副产物CO可降低纯Pt催化剂的活性,因此双金属Pt基催化剂已经广泛用于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本文合成了Pt-Pb六边形纳米板,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反应(MOR),并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氢将成为世界能源政策的基础,因为它的脱碳性质,至少在可再生能源生产时是如此.目前,氢基本上仍然是从化石原料中生产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生物质);因
期刊
苯甲醛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学品, 通过O2氧化甲苯制取苯甲醛是最佳生产途径, 也是近几十年来工业界迫切需要的反应之一. 虽然该反应在苄基上结合一个氧再脱除两个氢即可,
期刊
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当下所面临的两大严峻问题. 酸催化是化学工业中生产各种燃料和化学品的关键转化技术之一, 发展基于固体酸的高效、环境友好
异质结构光催化剂为实现高效的电荷分离, 提高光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虽然宽禁带和窄禁带光催化剂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但它们在接触界面上的电荷分离和转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