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精神的咏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创民族舞剧《骑兵》是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推出的一部别开生面的用心之作,何燕敏为总导演,赵磊、巴音达来、王金格等为主演,讲述了一位蒙古族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感召下,穿上戎装,成为一名光荣的骑兵的故事。该剧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中获得舞剧奖,观众的反响也很热烈:“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舞剧”“这个剧的表现方式好特别”“好震撼”“好感动”等。对于一部舞剧来说,能够让观众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并且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实属不易。
  一、创作灵感
  导演何燕敏是内蒙古本土艺术家,其父辈是真正的骑兵,所以,她有太多想要表达的内容,她结合多位老骑兵的口述与自己生活经历进行艺术构思,创作出了这部充满情感的爱国主义艺术之作——《骑兵》。在创作时,何燕敏没有按照一般舞剧的创作逻辑,她认为创作是无定式的,创造性地将舞剧分为序和六幕,而且在序中没有直接交代该作品的主要事件、时间、人物等。幕布一拉开,直接在天空中“撕”出一条裂缝,漫天泥沙的滚滚硝烟中,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长时段的“哒哒”铁蹄声营造了一种英勇无畏、驰骋疆场的意象,实现了视觉、听觉的完美融合,真正体现了舞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骑兵》的精彩之处
  (一)演员的倾情演绎
  内蒙古大草原十分辽阔、安宁,人与马相处和谐,好不惬意,但是轰隆的炮声和弥漫的硝烟将人们拉回枪林弹雨的现实中,男主人公在个人幸福与国家安危面前作出了选择,他毅然决然穿上戎装,奔赴战场。与此同时,女主人公珊丹将自己的红马赠予男主人公,马的使命也从陪伴变成了共同作战,成为两人的情感纽带。所以,在很多幕中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男主人公与马在前线冲锋,女主人公在后方等待与眺望。
  从军之际,新兵身穿整齐的装束,胸前戴着大红花;人们对战马也有仪式感的表达,泉水汩汩,战马接受着洗礼,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内蒙古人民对于马的尊重以及人与马的和谐。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舞者以16位战士和16匹战马的阵容演绎出了千军萬马的气势。《骑兵》中饰演烈马的是真实的舞蹈演员,他们演绎出了马的灵动、力量感与潇洒,丝毫不逊于一匹真马。
  第四幕《战马情》以群舞的形式展现了内蒙古骑兵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演员手握大刀、骑着战马,呈“一”字形,反复做着向前挥刀的动作,以此表现舞者对于战争的愤怒,在血与火之中顽强抵抗。这段奋勇杀敌的画面与第二幕《从军别》中稚嫩的青年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幕中,一个个新兵战士脸上充满了对于从军的憧憬,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
  战争的残酷让一个个青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担架上的尸体一个接一个,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也不忘微笑、敬礼,以示为国捐躯而无悔的决心。他们的笑容让人心疼而又敬畏。
  演员的倾情演绎是该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演员大多是内蒙古本地人,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拿捏十分到位。战士的英雄形象在剧中塑造得尤为丰满,既有在家人面前的活泼,也有在战争面前大气凛然、英勇无畏的担当。舞台上的每个人都是主角,这让骑兵形象大放异彩,也进一步促使舞剧《骑兵》赢得观众的认可。
  这些演员用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之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魅力让观众沉浸其中,舞台表现力令人惊叹不已!他们也许不是最顶尖的舞者,但他们一定是最适合这些角色的演员。
  (二)战马的演绎
  诙谐逗趣的战马是《骑兵》的又一大亮点,导演将战马最具辨识性的特点聚焦在马的颜色和马鬃上面,以人演绎战马,活灵活现。在观剧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马会经常捋盖在自己脸上的马鬃,这个细节小到几乎被忽略掉了,但是这个动作是有出处的。导演出生于蒙古族的一个骑兵家庭,其父亲有过一匹红色的战马,由于战争,父亲没时间剪马鬃,马鬃很长,有时候盖在了脸上,该动作由此而来。
  《骑兵》中融入了导演的个人情感和对于骑兵的认知,经过艺术化加工、处理之后,塑造出了自己眼中的战马形象,凸显了战马的个性化特征。
  (三)舞蹈道具的运用
  在舞蹈方面,主创团队运用了一系列蒙古族舞蹈语言,而不是蒙古族舞蹈元素的堆积,以柔臂表现草原的广阔和内蒙古人民的柔情,以奔跑、跨越等动作彰显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和粗犷彪悍的精神特质。
  在舞蹈道具方面,主创团队以一根腰绳来体现男主人公朝鲁与女主人公珊丹之间的柔情蜜意。不同于一般的男女之间感情的表达,《骑兵》由于马的介入,既打破了男女主人公感情叙事的一般程式,也将马人格化了。骑兵在驯服马的时候,也用到了绳子:马儿在肆意地奔跑,骑兵在后面被缰绳拖着走,再现了骑兵驯服战马的过程,在有限的舞台中将艺术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
  (四)音乐与舞剧的关系
  大多数舞蹈作品较为注重音乐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这使得舞蹈处于一种尴尬地位,成为音乐的附属品。但是在舞剧《骑兵》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的相互交融、相互依存。
  民族音乐与交响乐并用凸显了内蒙古人民的柔情以及人与马相处、作战时的情境变化。在舞美设计上也能够看出导演的用心,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了一望无际的疆场,前后幕布在舞台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展现出了不同的场景,这使用了电影中较常见的蒙太奇表现手法,演绎时空的转换与空间场景的变化,虚实相生,为演员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提供了表现空间。例如,第一幕《男儿归》中,没有太多的前情提要,直接在舞台上呈现男儿归来的缘由,简洁明了;第六幕《战魂归》中,男主人公携带战马的尸骨回到家乡,转瞬间就已到暮年,战马和战士同时出现在舞台上,那俏皮的马儿活灵活现,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
  如今,科技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被运用到了舞蹈艺术中。舞剧《骑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舞蹈影像,用舞蹈影像表现炮火连天、火光四射的战争场面,增强了舞台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并在舞剧的最后播映了在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的骑兵队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三、结语
  舞蹈是一种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一般来说,历史题材的作品大多会通过详细叙述一个事件,表现人物的骁勇英姿,颂扬人物的英勇表现和牺牲精神等。但是,舞剧《骑兵》没有将讲故事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内蒙古人民的英雄气质放在核心位置,通过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关系变化,力求在精神层面提高艺术价值,这比讲述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多。
  《骑兵》在众多舞剧模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原创民族舞剧增添了新的元素。这部舞剧的内容积极、主题鲜明,既注重舞蹈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又强调舞者情感细腻的表达,以意蕴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中国人民骁勇善战的英雄气质以及内蒙古人民对于马的尊重,彰显了热爱和平、不怕牺牲的家国情怀。
  (北京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王梦娟(1995-),女,河南郸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舞蹈身体语言。
其他文献
当今,动画作为一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受众相当广泛。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展开分析,指出中国动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期望能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  (一)万氏兄弟  说起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万氏兄弟,即万籁古、万古蟾、万超尘。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翻开了中国动画的第一页。万氏兄弟是
期刊
在辞藻华丽,浮夸文风盛行的东汉时期,儒学与谶纬神学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的《论衡》力图“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提倡描绘客观真实。学者对于王充《论衡》思想的评论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从王充思想的褒贬两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提供参考。  一、《论衡》的思想主旨  《论衡》全书以论辩为主,援引了大量的材料,又运用了比喻、类比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期刊
自现代性追求发端以来,有关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研究就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和讨论。废名是京派文学的鼻祖,更是在反现代性的批判当中受到影响,然而从废名的创作、生平等几个方面来看,这样的批判实则不够客观。废名笔下的田园牧歌并非不写乡村及乡村封建传统所隐喻的中国的衰败和凋零,而是以独有的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下、在平淡美好的田园描写中揭示落后、封闭的生存困境。废名不是启蒙现代性的“逃兵”,他
期刊
20世纪初,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德国,并成为欧洲绘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潮流。本文着重研究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以表现主义的概念开篇,重点探讨表现主义绘画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表现主义绘画被中国所接受的原因。  一、表现主义的概念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北欧的一场艺术运动,涉及绘画、诗歌、小说、戏剧等许多领域。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表现主义绘画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的出现与当时的反印象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国家动荡、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面对“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现实,不同阶层及其代表人物先后发表了不同的主张。诸子心系天下,为解救百姓于战乱、消灭社会之弊端不断切磋和交流,百家争鸣之局面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形成的思想和文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期刊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和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留下作品1500余篇,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对中国诗坛、韩国诗坛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韩国文人喜欢杜甫的诗歌,他们的作品中留下许多受杜甫诗歌影响的印记。  李奎报,字春卿,号“白云居士”,是韩国高丽时期著名的文人,他精通诗歌和散文,在诗论、政论等方面也有不凡的成就,在高丽文坛有着极高的声誉
期刊
《舞之灵》是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中的一个舞蹈节目,其以古典舞与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舞之灵》中的民族民间舞有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朝鲜族舞蹈,不同的舞种在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风格迥异却又打动人心。本文着重阐述舞蹈作品《舞之灵》中出现的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舞蹈与古典舞基训之间的关系。  任何舞蹈种类都要遵循统一、科学的运动规律,舞者需要通过动作来塑造
期刊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除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有所提升之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是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音乐无论是曲式风格,还是演唱、演奏技法都越来越潮流化。二胡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二胡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刚劲、秀美之感,很多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采用了二胡演奏的形式。二胡这种含蓄而又不张扬的表达方式,非常适合表达中国人的
期刊
鲍照以组诗形式写出了《拟行路难十八首》,在愤懑郁结的情感背景中,每首诗的末句所表达的重点不同,使每首诗既各自独立,又统摄在同一个主题当中。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他高唱着“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但步入仕途之后才发现等级制度并不是轻易能被打破的。鲍照的胸中既有对门阀士族的不满,又有对善于投机钻营之人的不屑,还有对政治斗争和整个时代走向的恐惧。《拟行路难十八首》
期刊
《洗象图》描绘了众人持帚洗大象的场景,是明代画家丁云鹏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设色画。以“洗象”或“扫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主要描绘人们持帚洗大象的过程。这一绘画题材虽然没有留下颇具盛名的作品,但据记载,有不少画家曾创作过此题材的画作,如阎立本、钱选、崔子忠、丁观鹏、姚文瀚等。  《洗象图》在早期也称《扫象图》,北宋《宣和画谱》记载有南朝张僧繇、唐阎立本、孙位和宋代的孙知微各创作了一幅《扫象图》。明清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