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个人饮食偏好(包括食物温度、味道等)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研究期间2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临床医学课程(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教学法联合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循环在神经重症进修人员颅脑超声临床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培训的32名进修医师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4人)和观察组(18人)。观察组接受PCMC教学法与PDCA循环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颅脑超声临床培训,
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临床带教中采用基于质量反馈的反思性教学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6名血液透析实习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常规组实习生采用常规临床带教,观察组采用基于质量反馈的反思性教学。带教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教学前后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并比较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采用SPSS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病例读片形式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40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分别进行"胸部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的翻转课堂教学,A组学生在翻转课堂中进行病例读片。比较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读片成绩,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主观感受差异。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A组笔试成绩(87.32±8.11)分及读片成绩(85.54±5.23)分均高于B组[(81.20±9.76)分、
期刊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障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包括面部按摩、口腔感觉刺激(每次刷擦4~5下,每次10min)、口舌肌训练(每日1次,每次15min);观察组给予吞咽障碍任务导向训练,该疗法以任务为导向,指导患儿探索和选择执行任务的动作,首先找到患儿存在的异常吞咽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吞咽过程中的缺失部分和异常
目的探讨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对脑干病变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咽缩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干病变所致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球囊导管扩张术等)和假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球囊内未注水),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上咽部压力峰值和下咽部压力峰值、功能性经口进食评级(FOIS)和FEES残留分
目的观察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2例行FEES评估和51例未行FEES评估的脑卒中患者(分别纳入FEES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组患者分别在FEES评估后或改良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评估后根据结果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摄食训练。首要结局观察指标为肺炎发生率,次要结局观察指标包括鼻饲管拔除率、留置鼻饲管时间、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分级、出院时饮食方式、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EES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7.7%vs.
目的观察电针廉泉穴和风府穴对吞咽相关脑区(孤束核、臂旁核、初级运动皮质和初级感觉皮质)c-Fos的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57小鼠20只,将其分为空白组(不做电针干预)、电针廉泉穴组(仅电针廉泉穴)、电针风府穴组(仅电针风府穴)和电针廉泉穴 风府穴组(电针风府穴和廉泉穴),每组5只小鼠。电针廉泉穴组、电针风府穴组和电针廉泉穴 风府穴组均接受对应穴位的电针治疗15min,空白组不做电针干预。4组小鼠均于电针廉泉穴组、电针风府穴组和电针廉泉穴 风府穴组电针干预结束50min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共聚焦
目的观察前额叶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认知及吞咽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M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最终入组16例。治疗组给予右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iTBS刺激,频率50Hz,刺激强度为右侧拇短展肌静息运动阈值(MT)的80%,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共干预2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连线测试(TMT)、数字广度测试(DS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抗感染、物理因子治疗、针灸及运动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入科评估后采用IOE管进行间歇置管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入科后采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进行营养支持。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气切套管拔管时间和拔管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