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有不少國際及本地品牌體育盛事在澳門舉行,包括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澳門有否有條件打造成國際體育盛事之都,以吸引更多的體育賽事選擇澳門舉行?
澳門資深體育管理人葛萬金先生: 澳門作為休閒旅遊城市,透過舉辦大型國際或本地品牌體育盛事活動: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武林群英會等等,對吸引不同的遊客及推廣澳門健康城市形象都有正面作用。澳門有舉辦過大型體育運動會的經驗,如,2005年的澳門東亞運動會、2006年的葡語系運動會及2007年的亞室運,累積了一些主辦大型賽事的經驗和技術人員,當時建設的大型場舘,分別有:澳門蛋、奧林匹克運動場、塔石體育舘等,當運動會完後為本地體育總會、團體、體育愛好者、本地市民使用,對推動本地體育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倘若今天政府有意再舉辦大型體育運動會,成本可能非常昂貴。因為澳門現時寸土寸金,土地資源、基建成本都很高,建設满足國際賽事要求的場地設施費用會相當龐大,而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作為主辦方,要考量的很多,包括:投入的資金、本地運動員的水平和未來體育發展狀況以及體育運動發展的長遠效應等等。
早前特首候任人賀一誠先生提出,澳門可舉辦單項體育運動賽事,對此,社會上認可度很高,我認為,澳門要舉辦大型綜合運動會,不如組織一些具備條件、在本地已有基礎設施的單項體育賽事,如排球、籃球、羽毛球、游水、武術、足球等等,當舉辦這些單項賽事輕車駕熟後,才嘗試和周邊城市合辦地區性聯賽以至小型城市運動會,產能效益更高。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陸偉堅會長:澳門有條件打造成為體育盛事之都,舉辦一些大型國際賽事,不局限於發展本地大眾體育活動,大型賽事都是由體育局為主導,組織安排每舉辦一場國際賽事,花費不少人力、物力資金、宣傳、廣告等。值得思考的是,有些賽事未能如願吸引更多外地人來觀賞賽事,只能吸引本地澳門居民參與,觀眾人數並不理想,往往只能透過派發門票的方式去推動市民觀看賽事,讓市民感到舉辦賽事只是徒具形式例行公事,必須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以改善不足之處,例如澳門國際馬拉松已成功舉辦37屆,在世界上享負盛名,也是國際馬拉松AIMS的成員,行政當局著墨推廣,吸引力仍然遜色於鄰近地區的賽事,原因是比賽路線、配套、服務安排等,賽事的補給欠佳,賽事沒有舉辦博覽會,比賽時限五小時也是對一些普通跑手形成難度,賽事的氣氛也是影響參加者的意欲,很多跑手參加都是享受跑步的開心過程,拍照留念,欣賞風景。我們覺得澳門馬拉松有改進空間,雖然每年參加本地選手、國內外選手陸續增加,仍然有待加強吸引力,喜聞本年澳門馬拉松全馬和半馬組別完賽有完賽背心作為紀念,相信有助增加澳門馬拉松賽事的吸引力。
若未來澳門有意舉辦更多的體育賽事,要考慮場地、人力、物力、宣傳、政府資金、預算支出等,還要借鑑國內和國外馬拉松越辦越好的經驗。我今年參加武漢馬拉松,體會到當地政府全力支持,全民總動員,盡心盡力辦好賽事,真是零投訴,服務非常好,印象深刻,值得澳門參考。
澳門詩詞功夫創始人賈瑞先生:澳門是一個富有中西文化特色的旅遊之都,每年都有很多大型國際及本地品牌體育盛事在澳門舉行,包括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當中很多活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品牌效應,並已融入居民的生活中,毫無疑問,澳門市民對這些體育盛事活動是支持和認同的。
我認為,澳門作為一個年吸三千萬遊客的旅遊城市,是有條件打造成國際體育盛事之都的,而近年,政府也在推動體育、旅遊、文化多元化結合方面做出了工作,如連續四年舉辦的武林群英會,邀請來自28個國家、地區的武術運動員聚澳“以武會友”,吸引了不同類型的遊客、居民參與,成功地將文化、旅遊及體育元素結合推廣澳門。未來,希望當局可舉辦更多更加多元的體育旅遊結合活動。其次,政府可思考怎樣增加現有的品牌體育盛事吸引力,如加入創新的元素,為不同的賽事設計不同的主題,以增加活動的新鮮感、趣味性和吸引力等等。此外,在宣傳工作方面建議,一是可加大宣傳渠道,如借助現今網絡發逹優勢,將年度內的各項旅遊活動和體育活動打包推廣;二是可提早宣傳及預售門票,在一年之初向海內外遊客宣傳澳門一整年度的活動計劃,令旅客可提早佈署一年度的旅遊活動安排。
澳科鄒北記足球訓練中心鄒俊佳主席:在體育局推動之下,每年有不少國際及本地品牌體育盛事在澳門舉行,包括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多年來已形成旅遊體育品牌效應。我認為,澳門有條件打造成國際體育盛事之都,以吸引更多的體育賽事落地澳門,豐富澳門旅遊體育文化。
一是,澳門有很多資金雄厚的企業,如博企、銀行等,透過贊助體育活動或比賽的形式,支持本地體育運動發展,一既可實現企業回饋社會的理念,亦可提升企業自身品牌形象,是多得之舉;二是澳門屬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這種獨有的城市特色,賦予了澳門可在大灣區和國際間擔當一個“走出去、引進來”的角色,從而吸引國外體育組織將澳門視為一個向內地發展的中轉站,澳門成為助他們向內地發展的平台。而內地體育組織團體亦可借助在澳門比賽,將品牌推向國際。
澳門資深體育管理人葛萬金先生: 澳門作為休閒旅遊城市,透過舉辦大型國際或本地品牌體育盛事活動: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武林群英會等等,對吸引不同的遊客及推廣澳門健康城市形象都有正面作用。澳門有舉辦過大型體育運動會的經驗,如,2005年的澳門東亞運動會、2006年的葡語系運動會及2007年的亞室運,累積了一些主辦大型賽事的經驗和技術人員,當時建設的大型場舘,分別有:澳門蛋、奧林匹克運動場、塔石體育舘等,當運動會完後為本地體育總會、團體、體育愛好者、本地市民使用,對推動本地體育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倘若今天政府有意再舉辦大型體育運動會,成本可能非常昂貴。因為澳門現時寸土寸金,土地資源、基建成本都很高,建設满足國際賽事要求的場地設施費用會相當龐大,而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作為主辦方,要考量的很多,包括:投入的資金、本地運動員的水平和未來體育發展狀況以及體育運動發展的長遠效應等等。
早前特首候任人賀一誠先生提出,澳門可舉辦單項體育運動賽事,對此,社會上認可度很高,我認為,澳門要舉辦大型綜合運動會,不如組織一些具備條件、在本地已有基礎設施的單項體育賽事,如排球、籃球、羽毛球、游水、武術、足球等等,當舉辦這些單項賽事輕車駕熟後,才嘗試和周邊城市合辦地區性聯賽以至小型城市運動會,產能效益更高。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陸偉堅會長:澳門有條件打造成為體育盛事之都,舉辦一些大型國際賽事,不局限於發展本地大眾體育活動,大型賽事都是由體育局為主導,組織安排每舉辦一場國際賽事,花費不少人力、物力資金、宣傳、廣告等。值得思考的是,有些賽事未能如願吸引更多外地人來觀賞賽事,只能吸引本地澳門居民參與,觀眾人數並不理想,往往只能透過派發門票的方式去推動市民觀看賽事,讓市民感到舉辦賽事只是徒具形式例行公事,必須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以改善不足之處,例如澳門國際馬拉松已成功舉辦37屆,在世界上享負盛名,也是國際馬拉松AIMS的成員,行政當局著墨推廣,吸引力仍然遜色於鄰近地區的賽事,原因是比賽路線、配套、服務安排等,賽事的補給欠佳,賽事沒有舉辦博覽會,比賽時限五小時也是對一些普通跑手形成難度,賽事的氣氛也是影響參加者的意欲,很多跑手參加都是享受跑步的開心過程,拍照留念,欣賞風景。我們覺得澳門馬拉松有改進空間,雖然每年參加本地選手、國內外選手陸續增加,仍然有待加強吸引力,喜聞本年澳門馬拉松全馬和半馬組別完賽有完賽背心作為紀念,相信有助增加澳門馬拉松賽事的吸引力。
若未來澳門有意舉辦更多的體育賽事,要考慮場地、人力、物力、宣傳、政府資金、預算支出等,還要借鑑國內和國外馬拉松越辦越好的經驗。我今年參加武漢馬拉松,體會到當地政府全力支持,全民總動員,盡心盡力辦好賽事,真是零投訴,服務非常好,印象深刻,值得澳門參考。
澳門詩詞功夫創始人賈瑞先生:澳門是一個富有中西文化特色的旅遊之都,每年都有很多大型國際及本地品牌體育盛事在澳門舉行,包括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當中很多活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品牌效應,並已融入居民的生活中,毫無疑問,澳門市民對這些體育盛事活動是支持和認同的。
我認為,澳門作為一個年吸三千萬遊客的旅遊城市,是有條件打造成國際體育盛事之都的,而近年,政府也在推動體育、旅遊、文化多元化結合方面做出了工作,如連續四年舉辦的武林群英會,邀請來自28個國家、地區的武術運動員聚澳“以武會友”,吸引了不同類型的遊客、居民參與,成功地將文化、旅遊及體育元素結合推廣澳門。未來,希望當局可舉辦更多更加多元的體育旅遊結合活動。其次,政府可思考怎樣增加現有的品牌體育盛事吸引力,如加入創新的元素,為不同的賽事設計不同的主題,以增加活動的新鮮感、趣味性和吸引力等等。此外,在宣傳工作方面建議,一是可加大宣傳渠道,如借助現今網絡發逹優勢,將年度內的各項旅遊活動和體育活動打包推廣;二是可提早宣傳及預售門票,在一年之初向海內外遊客宣傳澳門一整年度的活動計劃,令旅客可提早佈署一年度的旅遊活動安排。
澳科鄒北記足球訓練中心鄒俊佳主席:在體育局推動之下,每年有不少國際及本地品牌體育盛事在澳門舉行,包括馬拉松、女排大賽、龍舟賽、大賽車,多年來已形成旅遊體育品牌效應。我認為,澳門有條件打造成國際體育盛事之都,以吸引更多的體育賽事落地澳門,豐富澳門旅遊體育文化。
一是,澳門有很多資金雄厚的企業,如博企、銀行等,透過贊助體育活動或比賽的形式,支持本地體育運動發展,一既可實現企業回饋社會的理念,亦可提升企業自身品牌形象,是多得之舉;二是澳門屬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這種獨有的城市特色,賦予了澳門可在大灣區和國際間擔當一個“走出去、引進來”的角色,從而吸引國外體育組織將澳門視為一個向內地發展的中轉站,澳門成為助他們向內地發展的平台。而內地體育組織團體亦可借助在澳門比賽,將品牌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