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9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它与生活同在,它的应用性、实践性极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始终如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为材料,因材施教,让课堂动起来,让语文活起来。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关键词:课文材料、说话能力、创作表演、拓宽视野、创新素质。
  【分类号】G633.3
  正文:隨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出适合于自己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抓好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不少语文教师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仍习惯于全面灌输的教学方式,只顾自己唱独角戏,注重自己在课堂上如何“唱、念、做、打”的表演,而很少注意到主体对象学生的反应。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致使好多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其实于漪说过:“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它与生活同在,它的应用性、实践性极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注重教法,不注意学生的活动实践,是很难适应新形式下语文教学发展需要的。
  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课文为材料,激发学生创作欲。
  课本只是带动我们学习大语文的一个范文,它的内容精辟,写法各异,时代性极强,是引导学生创作的顶好材料,记得第一次上蒲松龄的《狼》时,我一字一句的翻译、领读、分析,让学生背诵,但收获甚微,课堂气氛沉闷。第二次上《狼》时,我就让学生自读、质疑,然后要求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要求有台词、舞台说明、对话、独白、旁白,还要设计服装、道具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等。同学们觉得新鲜,都有“露一手”的欲望,个个认真研读课文,设计情节。二十分众后,有的同学开始举手,要把自己的创作读给全班听。经过筛选,评出最佳设计者,并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编成小短剧在班上表演,学生们非常高兴。“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原来他们一直渴望创新,期待真正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此后,我一改常规课堂的教学方法,采用“创作赛”“表演赛”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语文。这一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不仅发挥了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课文为剧本,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万东培)。”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个别学生不爱学语文而又好表现的情况,在上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表演小组,然后在课堂上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上《皇帝的新装》时,我事先安排好阅读,让学生先体会不同身份的人物在揣度骗子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再要求他们根据剧中人物的角色自由组合。结果同学们兴致十分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编剧本、背台词、排练,在正式上课时,他们个个表演得像模像样,激起同学们阵阵掌声,收到了意外的学习效果。同样在上《孔乙己》、《变色龙》等课文时,我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活了起来,更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地领悟到文章的真谛,又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如澄清所说“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把这种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奋勇地攀登发展能力的阶梯,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 以课文为景点,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贵在创新,为此,我常在“新”上动脑筋、下功夫。比如口语交际中的介绍类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说”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我在上游记、说明文类课文时,事先设计一系列的解说词,让学生以导游或讲解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资料、景点,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话能力。例如上《巍巍中山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假如你是中山陵的讲解员,面对前来参观瞻仰的游客,你如何介绍它的布局及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这样一来,学生们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并且用笔勾画出重点句子,十分钟后有学生举手要求上讲台给大家当导游了。同样在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课文时,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学生不仅注重自己在讲台上的仪表、神态,而且更注意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统一。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就应有自己的独创性,能够灵活驾驭教材,要因文而异,精心设计,不拘一格,教出新意,才不至于有“语文万难,问何人会解连环”之苦了。
  四、 以课文为中心,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我们常说语文教学是“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确,课本中有些课文所阐发的主题很广,而所选的材料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大量搜集与课文内容或人物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如《谈骨气》,文中仅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事例是举不胜举的,因此在上完课后,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相应的事例来替换文中的例子,结果在第二课时时,同学们大都找到了相应的例子,而且故事性很强,从古到今有屈原、史可法、邓世昌、吉鸿昌、朱自清、方志敏、钱学森等。同样,在讲单元训练“积累词语”一节时,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三至五个成语故事,上课时用成语接龙的方式讲自己搜集的成语故事。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老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课堂动起来,让语文活起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仅仅是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作语文学习的有心人,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其他文献
【分类号】G623.24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育家黄光硕也认为,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作文教学,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应用于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本人在一本杂志上看过有关“小组作文”的介绍,并做了一些尝试,认为“小组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水平.  在一群并不讨厌作文的孩子中,我做过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