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小肠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实验组60例患者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检查率和病因诊断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病变检查率(93.33%)高于对照组(71.67%),且病因诊断率(81.67%)高于对照组(63.33%)(P<0.05)。结论 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变检查率和病因诊断率均显著优于胶囊内镜。
【关键词】 双气囊内镜 胶囊内镜 小肠出血 临床诊断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灶一般位于小肠[1]。小肠位置较深且长度较长,并被肠系膜束缚成多个相互重叠的肠襻。因此,小肠的收缩和蠕动使得小肠病变,尤其是小肠出血,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得到有效的诊断。我院特研究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结肠镜和胃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明显病变)。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60例小肠出血患者,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1.2310.01)岁;患者病程5~16个月,平均病程(11.462.58)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
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4.2611.24)岁;患者病程7~18个月,平均病程(12.112.86)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
对比两组小肠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实验组60例小肠出血患者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第一、双气囊内镜进镜方式主要以经口进镜和经肛进镜为主,临床症状以黑便和贫血为主的患者首选经口进镜,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的患者首选经肛进镜。第二、经口进镜患者检查前二天进行流质饮食,检查前12小时禁食,检查时进镜深度到达回肠中下段;经肛进镜患者检查前一天进行流质饮食,检查前12小时禁食,并在检查前一天晚七点口服100ml的硫酸镁,半小时后口服2000ml的温水清洗肠道,检查时进镜深度到达空回肠交界处。第三、进镜发现病灶时,用注射针向黏膜内注射美篮稀释液标记,以便进行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心电等。
对照组60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术前准备与经肛进镜患者一样。检查时,患者吞服胶囊内镜探头后,在床上做辗转运动,半小时后可下床自由活动。
1.3 评价标准
检查结果可分为阳性(发现的病灶可以明确解释出血的原因,如肿瘤、溃疡等;不能完全解释出血的原因,如血管性发育不良以及息肉等)和阴性(未发现明显病变)[2]。
病变检出率=(阳性/总例数)×100%。
若检查的阳性结果虽能解释小肠出血的原因,但不能证明出血是由其它原因所致者归入病因诊断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变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病变检查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 两组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病因诊断率(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 讨论
小肠位于消化道中段,是人体消化道最长的器官,也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之一。小肠出血一般是小肠疾病的首发症状,包括十二指肠、回肠以及空肠出血,约占全消化道出血的3.11%~4.98%[3]。小肠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间歇性出血、间歇性黑便、腹痛、隐形出血以及慢性失血性贫血等。小肠出血根据出血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慢性显形出血:肉眼能观察到鲜红呕吐物或者黑便,但临床上没有循环障碍史。(2)慢性隐形出血:检查便血结果为阳性,但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且临床症状不明显。(3)急性显形出血:肉眼能观察到鲜红呕吐物、暗红色血便或者黑便,同时伴有循环障碍、中重度贫血,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症状[4]。小肠出血的病因较复杂、临床特征往往缺乏特异性、出血性质难确定,因此对小肠出血的诊断较困难。
近几年,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提高了很多。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病变检查率高于对照组,且病因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胶囊内镜在诊断疾病时不能反复来回地观察病变处,也不能注入气体使肠腔撑开,存在检查盲区,有些患者的肠蠕动较慢,使得小肠检查不全面,因而病变检出率较低。而双气囊内镜能够反复观察病变处。因此,行双气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劲松,陈明锴,张丽等.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97-99.
[2]戈之铮,李一男,李璇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33-436.
[3]张以洋,韩树堂,周晓白等.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8):402-405.
[4]赵云峰,徐博,麻树人等.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1,32(20):44-46,64.
【关键词】 双气囊内镜 胶囊内镜 小肠出血 临床诊断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灶一般位于小肠[1]。小肠位置较深且长度较长,并被肠系膜束缚成多个相互重叠的肠襻。因此,小肠的收缩和蠕动使得小肠病变,尤其是小肠出血,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得到有效的诊断。我院特研究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结肠镜和胃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明显病变)。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60例小肠出血患者,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1.2310.01)岁;患者病程5~16个月,平均病程(11.462.58)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
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4.2611.24)岁;患者病程7~18个月,平均病程(12.112.86)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
对比两组小肠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实验组60例小肠出血患者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第一、双气囊内镜进镜方式主要以经口进镜和经肛进镜为主,临床症状以黑便和贫血为主的患者首选经口进镜,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的患者首选经肛进镜。第二、经口进镜患者检查前二天进行流质饮食,检查前12小时禁食,检查时进镜深度到达回肠中下段;经肛进镜患者检查前一天进行流质饮食,检查前12小时禁食,并在检查前一天晚七点口服100ml的硫酸镁,半小时后口服2000ml的温水清洗肠道,检查时进镜深度到达空回肠交界处。第三、进镜发现病灶时,用注射针向黏膜内注射美篮稀释液标记,以便进行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心电等。
对照组60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术前准备与经肛进镜患者一样。检查时,患者吞服胶囊内镜探头后,在床上做辗转运动,半小时后可下床自由活动。
1.3 评价标准
检查结果可分为阳性(发现的病灶可以明确解释出血的原因,如肿瘤、溃疡等;不能完全解释出血的原因,如血管性发育不良以及息肉等)和阴性(未发现明显病变)[2]。
病变检出率=(阳性/总例数)×100%。
若检查的阳性结果虽能解释小肠出血的原因,但不能证明出血是由其它原因所致者归入病因诊断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变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病变检查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 两组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病因诊断率(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 讨论
小肠位于消化道中段,是人体消化道最长的器官,也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之一。小肠出血一般是小肠疾病的首发症状,包括十二指肠、回肠以及空肠出血,约占全消化道出血的3.11%~4.98%[3]。小肠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间歇性出血、间歇性黑便、腹痛、隐形出血以及慢性失血性贫血等。小肠出血根据出血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慢性显形出血:肉眼能观察到鲜红呕吐物或者黑便,但临床上没有循环障碍史。(2)慢性隐形出血:检查便血结果为阳性,但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且临床症状不明显。(3)急性显形出血:肉眼能观察到鲜红呕吐物、暗红色血便或者黑便,同时伴有循环障碍、中重度贫血,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症状[4]。小肠出血的病因较复杂、临床特征往往缺乏特异性、出血性质难确定,因此对小肠出血的诊断较困难。
近几年,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提高了很多。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病变检查率高于对照组,且病因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胶囊内镜在诊断疾病时不能反复来回地观察病变处,也不能注入气体使肠腔撑开,存在检查盲区,有些患者的肠蠕动较慢,使得小肠检查不全面,因而病变检出率较低。而双气囊内镜能够反复观察病变处。因此,行双气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劲松,陈明锴,张丽等.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97-99.
[2]戈之铮,李一男,李璇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33-436.
[3]张以洋,韩树堂,周晓白等.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8):402-405.
[4]赵云峰,徐博,麻树人等.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1,32(20):44-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