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与反思:数字资本主义的生成及三重悖论

来源 :天府新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资本主义的组织形态和内部机制发生了迭代。数字、算法、物联网、无限宽带等已然成为数字空间的必备工具。然而,尽管发展到数字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资本主义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资本不仅实施着公共空间的宰制,还时刻渗透着数字资本的权力话语。实际上,数字资本主义存在着三重悖论,在一般性表象之下,遮蔽并强化了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剥削—掌控—规训”的组织形式。这主要表现在:数字中立掩盖了数字资本逐利的进一步提升,导致社会财富占有愈益不平等的事实;程序民主遮蔽了数字资本和权力融为一体,加深社会政治领域更多权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构筑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融通的精神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倡导,具备指引人民信仰的思想指南、价值导向、政治保障三重优势。目前中国精神在指引人民信仰上的蕴涵梳理与阐发供给,还存在不适应信仰形成阶段性发展需求、不适应信仰双重功能作用发挥需求、不适应信仰主体阶层差异需求三组矛盾。解构信仰的神化、物化与虚化,须从以求真精神指引心性生命重返人心自由、以尚善精神指引德性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论断明显展现出一种“世界历史观”,这种“世界历史观”深受黑格尔历史主义的影响,推想远大于实证。“人类学笔记”时期,马克思受到人类学田野方法和实证资料的触动,在一定程度上搁置了其“世界历史观”视域下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同时也使得马克思形成了东方社会与欧洲为并行发展关系的认识。这一学术逻辑的调整,不但意味着马克思反欧洲中心主义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其身上附着的黑格尔历史主义幽灵的进一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