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古代交通规则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业的“爆炸式”发展,轿车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是,一套套严厉的交通规则应运而生。那么,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是否也有交通规则呢?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条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珍藏着这样一块路碑。宋廷规定,交管部门必须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面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遵守。而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又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永久性石碑。
  具体来说,古代的交通规则主要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贱避贵,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便在交通规则中也不会忽略这一点;第二个层面:少避长,即年轻的要主动让年长的,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第三个层面:轻避重,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仅体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也能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第四个层面:去避来,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办事,而出城是为了回家,政府当然得考虑其中的缓急,毕竟旧时的城门不是很宽敞,且只设有四门,不像现在这么四通八达。由此可见,古代的交通规则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
  另外,古时对行车的方向也作了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我们现在的交通规则是完全一致的。据说,这一规则来源于军队的队列,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就会误伤到别人,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两队人只好不约而同地分开,都将左边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边行走。久而久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演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遵守着这一模式。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行。《大唐新语·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进行检查,也避免了行人互相拥挤和撞碰,后人称之为“公私便焉”。
  有了交通规则,那人们不遵循怎么办呢?对此,古人自有他们的应对方法。《唐律疏议·违令》中载:“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这想想就让人害怕,谁还敢去肇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选自《幽默与笑话》2015.8上
其他文献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梅婆瓜好吃又能治病,自有许多人找到田头买。只要买者报上斤数,梅婆走到地里,随手摘下瓜,回到地头一称,重量刚好。买梅婆瓜不用担心瓜生,她摘的瓜,切开,个个瓤红籽黑。  别人摘瓜眼看瓜纹,再用手拍,方能判断瓜熟几成。而梅婆闭上眼睛,只听拍
期刊
大宋仁宗年间的一天,一贯勤政的仁宗连着三天无缘无故不上朝了。这让大臣们都有点摸不到头脑了。  这天朝堂上,当仁宗的贴身太监阎文应再次宣告,万岁有旨今日不议政完毕后,宰相吕夷简走了出来,问道:“万岁因何又不上朝?”阎文应苦着脸说:“这事你不该问我啊。”说完掉头就要走。吕夷简一把抓住阎文应喝道:“万岁勤政仁德,从未无缘无故不上朝。可如今已经连续四天都不见万岁,也没有任何原由,老夫不问你问谁?”这话一出
期刊
小偷这活,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钱包刚到手,肖木哲就被抓了个正着。“揍这混蛋!”半车人撸胳膊挽袖子围了上来。今天他中了头彩,这辆旅游车上,半车是结伴旅游的亲朋!这通臭揍,惨不忍睹!  倒霉的肖木哲被司机扔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路。天快黑了,他终于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便走了过去。  寺庙不大,塑了金身的菩萨,双手合十,带着神秘莫测的微笑,静静地望着门外的世界。  “请问施主,您是拜菩萨,还是求卦?”
期刊
有人说小说是阳春白雪,故事是下里巴人,这种说法虽然不尽合理,但是说出了故事的特点,那就是它接人气接地气。什么是好故事?那就是让绝大多数人爱听爱看,让人们感觉到亲近自然,让人们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故事之中,与故事产生共鸣,而不是矫揉造作。  作为故事作者,都追求写出好故事,好故事要求有好题材、好素材、好情节,做到这三点很不容易,需要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我接触到一些故事作者,往往就是嫌费心费力而半途
期刊
清朝时候,德州有个名叫秦不醉的人,四年前忽然变得酒量惊人,一日不饮上几坛便馋得不行。他用遍了戒酒的法子,可都没成功。没两年,家底被他喝光了。老婆对他失望至极,带着儿子离家出走,一别三年,杳无音讯。  这天,秦不醉在街上闲逛,天上忽然飞过一群鹰。这些鹰体形硕大,以前从未见过,秦不醉看着害怕,拔腿钻进酒馆。酒足饭饱,秦不醉走出酒馆,迎面跑来一个七八岁大的小男孩。秦不醉躲闪不及,被小孩一头撞翻在地。秦不
期刊
民国年间,有一人姓武名熊,父母双亡,一贫如洗,叔父收留,年过三十,尚未娶妻,生性粗直,抡得好刀,射得好箭。每日郁郁自叹:生不逢时,运不达畅,命不佳也。挣得一身好酒量,闷来只是饮酒,尽醉方休。婶子屡屡不耐烦抱怨:这酒鬼,咋不走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那日,逢暴雨河涨,全村人无船渡河,待溺毙。老人们找来旧时渡河所用牛皮筏子,几人合力吹不起,河水淹没村庄,全村人性命岌岌可危。武熊急,大踏步向前,两臂抱紧
期刊
唐宪宗即位后依法治国,希望改变此前政治低迷的状况。所谓低迷,当时最突出的一个说法是“姑息之政”: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该反对的现象不反对,安史之乱以来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了变本加厉的趋势。公元809年7月,杨凭案爆发,史书评价“当时翕然,谓纪纲复振”。  杨凭担任江西观察史时,犯法弄钱,稀松平常,中央的一贯做法是睁只眼闭只眼。杨凭自从升任京兆尹后,更是气势不凡,不仅建造了富丽堂皇的高级房舍
期刊
20世纪初,浙江舟山岛北岸一个叫七石咀的小渔村里,生活着一个叫彭九其的渔民。他家中贫困,一妻一子相依为命。彭九其平时搭伙跟着别人的大船出海捕鱼,一去就是好几天。儿子年纪虽小,但水性极好,每天都到海边挖些牡蛎淡菜之类的贝壳贴补家用。  有一天,彭九其跟船出海刚回来,甫一上岸便见妻子等在那儿。她一看到彭九其,就哭着道:“糟了,出事了!”  原来这天彭九其的儿子照例拎着个篮子去海边,可到了快吃午饭时还不
期刊
一  这天一早,县令夏亦清带着一众衙役下去巡查。快到李家庄时,大家又热又困,就进路边树林里歇脚,忽然看到林子里有人在打斗。两个汉子将一个年轻人打倒在地,年轻人死死抱住其中一人的腿,不肯松开。  衙役大吼一声,上前将他们拿下。打人的汉子一个叫赖毛,一个叫苟娃,都是李家庄人。他们说昨天从城里买了一个宋代的白玉碗,今天走到这里,被这个木匠撞了一下,白玉碗掉地上摔破了。他们要木匠赔偿三十两银子,一开始木匠
期刊
在对南宋的战役中,金兀术打仗其实就是打猎,只不过打仗得到的不是肉而是金银珠宝、粮食布匹。但金兀术却意识到抢劫不是长久之计,占领了之后让百姓心甘情愿地缴税才是长久之计。  此外,金兀术还不断引导宋军内斗。他身为女真族人,却深谙汉族政治的厉害。他与岳飞起初都是坚决的主战派,且二人皆以杀死对方为人生之大快。当他发现自己在战场上根本没有任何战胜岳家军的希望后,便直接利用赵构对岳飞的忌讳,提出了“必杀飞,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