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教学中,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面对这种困境,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学生不再认为写作文是件“高不可攀”的事。
  一、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数不够时就用废话来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得轰轰烈烈,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呢?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来自他们的生活。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从自己的身边找素材,因为只有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二、提倡模仿,借鉴范文
  学生掌握了作文的素材问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该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过古人写作。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中脱颖而来的。可见模仿是创新的首要条件,让学生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三、先说后写,一气呵成
  由说到写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规律,给学生提出说话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时滔滔不绝,可一到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的机会多,而写的机会却较少,学生又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培养学生先说后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一气呵成。
  四、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应该互相渗透,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书要读得多,知识才丰富,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五、多写日记,多写片段
  由于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过多的让他们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写写片段,日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每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又被赋予新的内容,昨天的生活就成了今天的记忆,而学生的记忆是有限的,而且记忆还会被时间冲淡。因此,学生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每天发生的大致时事,小至鸡毛蒜皮的事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变成可查的永久的记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六、多加肯定,展示佳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在作文指导中应该以鼓励为主,围绕作文的重点要求通过互相推荐和自我推荐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同学作文中值得借鉴学习的内容,从而营造一种声势,使其他同学也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还可以张贴到学习园地中,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并不难,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小学生要克服“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写不出好作文的”自卑心理,在平时应多学习写作技巧,多积累生活素材。只要用心去观察,努力去做,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定会爱上写作文,并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广泛实用性。本文论述了怎样通过信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能力;主动性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更新观念,培养创
期刊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进程中,音乐课如何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正确审美观的形成呢?作者认为: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情景、发展情趣、培养情感。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音乐如何在教学中优化审美效应,提高育人的效率与质量呢?我的体会是: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自然生动,更活泼多样。然而,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自己的初中美术课教学实践和多次参与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之后,我觉得对照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初中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必要就课堂提问提出一些问题与同行们商榷的。  一、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体育课堂中学生“厌学”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力图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转变学生态度  体育运动[1],即增强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它内容丰富,是一门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生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本文就中学生体育课堂中“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提出了一
期刊
后进生常表现为学习基础差而且又不努力,是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比较头疼的问题。帮助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怎样帮助那些后进生,使他们迎头赶上呢?下面是我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  一、要充满爱心  营造充满“爱心”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互爱、生生互爱的和谐氛围中民主、平等、愉快地交流。使每个学生个性得以发展,情感得以表达,智力活动的渠道得以畅通的必要条件。努
期刊
摘 要:目前,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的缺位现象已影响着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改变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缺位现象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是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本质要求,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无疑,给泛读教学一个恰当的定位,课时保证,以完成《阅读训练》教材为基础,扩大阅读量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缺位现象;思考;对策  高中英语泛
期刊
摘 要: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本文阐述了音乐美育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方法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审美的基本途径是运用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善、美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
期刊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关注人的未来发展,应该为受教育者度过幸福的一生奠定必备的语言文化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今天的中学生一谈到作文,如“谈虎色变”:老师们也常常为之苦恼。我认为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倾向于注意认识某
期刊
我们拜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一文,感慨良多。它就如一抹阳光照亮我在作文教学评价的狭小空间,过去,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都是“暗箱操作”:背着学生从文章的选材,组织结构到情感的表达,甚至于谴词造句,修辞手法都一改到底,弄得原稿面目全非。学生难以接受,自已还费力不讨好。现在,虽然我们进行直接面对学生指导评价,但又感到工作量大,收效甚微;最主要的是学生老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缺乏评价自己习
期刊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方兴未艾,这对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满足社会的音乐人才需求卓有贡献,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求对现行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作出适当的改革。音乐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塑造他们健全、健康的心理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音乐欣赏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生源素质较差的现状已存在多年,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