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写作的制胜法宝是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新颖”的见解往往是“有创意”的,考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平常的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新见解。
通俗地讲,“新颖”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寻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别人只看到人所共知的,他却看到其他方面的,这可谓之“博”;二是于寻常事中见出别人挖不到的深度,别人只看到表面,他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三是于寻常事中看到与常理相反的事理,别人按“正常”的思维想,他却看出蕴含在“正常”之外的意思,这可谓之“新”。
那么,怎样才能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精辟深刻的见解呢?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一、采用求异思维,多角度思考
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表现了设计者的胆量和勇气,表现了诸葛孔明高超的智谋,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求异思考,可以说“空城计”表现了设计者的“侥幸”心理,使自身涉险,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可见,求异思维能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有所收获。
再者说,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侧面思考,其意义也会不同。许多学生都按习惯性思维,从大家所熟知的角度观察、思考,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就有可能“出新”。例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平均主义的必要性;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批评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见解互不相同,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二、调动逆向思维,创新观念
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独辟蹊径,反向立意。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习惯、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模式,使人感到新颖,喜出望外。实际上,这种逆向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过来想”。用逆向思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往往可以从“出奇”出发,达到“制胜”的效果。
例如:古代“司马光砸缸”就是逆向思维的范例:有孩子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再如:“东施效颦”,可褒扬东施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褒扬其敬业精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则可立意为对创新意识的禁锢等。
三、类比联想,形象设喻
有些在审题立意上大致相同的作文,获得的评价却迥异。原因之一就是有的作者善于类比联想,思维活跃,形象的设喻使他的见解更独到新颖,富有启发性的类比使他的表达更透彻。以一篇写助人为乐的作文为例,就有学生别出心裁,其作文立意与许多考生一样,旨在批判只欣赏他人助人为乐而自己不愿意帮助别人的错误思想,但该文以白云由水滴组成为喻,说理生动形象,阐明只有互助互爱才能创造美好和乐的生活环境的道理。在分析中又以“倾盆的雨”和“豪猪的哲学”为喻,妙语连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使该文获得好评。
四、多项引申,加以拓展
多项引申,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纵向发展;一是扩展地想,横向发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可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这个社会就会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总之,面对话题,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是高考作文中最为耀眼的“亮点”,在普通的材料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写出别人未曾想到的观点,一定能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见解新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
通俗地讲,“新颖”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寻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别人只看到人所共知的,他却看到其他方面的,这可谓之“博”;二是于寻常事中见出别人挖不到的深度,别人只看到表面,他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三是于寻常事中看到与常理相反的事理,别人按“正常”的思维想,他却看出蕴含在“正常”之外的意思,这可谓之“新”。
那么,怎样才能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精辟深刻的见解呢?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一、采用求异思维,多角度思考
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表现了设计者的胆量和勇气,表现了诸葛孔明高超的智谋,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求异思考,可以说“空城计”表现了设计者的“侥幸”心理,使自身涉险,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可见,求异思维能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有所收获。
再者说,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侧面思考,其意义也会不同。许多学生都按习惯性思维,从大家所熟知的角度观察、思考,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就有可能“出新”。例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平均主义的必要性;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批评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见解互不相同,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二、调动逆向思维,创新观念
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独辟蹊径,反向立意。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习惯、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模式,使人感到新颖,喜出望外。实际上,这种逆向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过来想”。用逆向思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往往可以从“出奇”出发,达到“制胜”的效果。
例如:古代“司马光砸缸”就是逆向思维的范例:有孩子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再如:“东施效颦”,可褒扬东施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褒扬其敬业精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则可立意为对创新意识的禁锢等。
三、类比联想,形象设喻
有些在审题立意上大致相同的作文,获得的评价却迥异。原因之一就是有的作者善于类比联想,思维活跃,形象的设喻使他的见解更独到新颖,富有启发性的类比使他的表达更透彻。以一篇写助人为乐的作文为例,就有学生别出心裁,其作文立意与许多考生一样,旨在批判只欣赏他人助人为乐而自己不愿意帮助别人的错误思想,但该文以白云由水滴组成为喻,说理生动形象,阐明只有互助互爱才能创造美好和乐的生活环境的道理。在分析中又以“倾盆的雨”和“豪猪的哲学”为喻,妙语连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使该文获得好评。
四、多项引申,加以拓展
多项引申,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纵向发展;一是扩展地想,横向发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可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这个社会就会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总之,面对话题,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是高考作文中最为耀眼的“亮点”,在普通的材料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写出别人未曾想到的观点,一定能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见解新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