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战争的舞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有40%的战争发生在城市和大的居民区;二战后美海军进行的250多次对外军事干涉中,有90%涉及到了城市;车臣战争中,俄军90%的伤亡发生在攻打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区的作战中。当今全球城市化趋势加快,目前世界61亿总人口中,有29亿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49亿。城市的安危得失将成为战争胜败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军事行动将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地区将成为21世纪的主战场。
作战行动趋利避害
城市街巷纵横,建筑物高大、坚固、密集,地下工程设施复杂,严重影响着双方的作战行动。
战场环境异常复杂,利“守”不利“攻”
城市作战中,防守一方可以利用高大的建筑物和四通八达的地下工程设施,构筑坚固的堡垒;可在市区内大量设置地雷和各种障碍物;可以居高临下,以点控面,进行观察和狙击;可以利用楼房、街区,组织交叉火力。而对进攻一方来说,常常需要攻坚夺点、短兵巷战,加之地形、敌情不明,易遭敌伏击和冷枪射击。1980年代以来的几场城市作战,进攻方都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比如,1994 战斗队形易被分割,利“小”不利“大”
城市作战中受地形所限,兵力兵器主要沿道路及其两侧街巷机动,因此战斗队形易被割裂,不利于大兵团的活动,而小分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俄军在攻打格罗兹尼市时就将市区划分为15个责任区,根据责任区的面积、建筑物、敌情等情况编成若干强击支队,每个强击支队又编成2~3个强击群,每个强击群通常由1个摩步连或空降连配属1个坦克连、喷火分队、工兵分队和障碍排除队等力量组成,担负一条街道的进攻任务。由此可见,为适应城市作战独立战斗、攻坚战斗的要求,需要编成集突击、破障、火力支援于一身的最低一级的诸兵种合成分队,使各分队能够保持战斗队形,灵活机动执行任务。
通信指挥协同困难,利“独”不利“联”
城市作战中,有线电通信机动性不强,无线电通信特别是甚高频和超高频通信,受高大建筑物的影响和声、光、磁的干扰,信号欠佳;旗语、手语等联络方式会受到墙壁和建筑物的遮挡,难以沟通;战斗接触面小,与敌交战的多是班组或单兵,交战双方往往是一路、一墙之隔,兵力分散,不便指挥协同。因此利于“单打独斗”,而不利于联合行动。美军认为,城市作战是“下士(班长)决定的战斗”,是“真正的勇士的搏斗”。
装备优势发挥受限,利“近”不利“远”
军队现有的技术装备主要是针对一般地形作战设计的。在一般地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优势的军事技术,在城市作战中将大大削弱。城市作战面临的是不规则的、复杂的作战环境。大范围侦察定位系统、空中火力、远距离火力,在有防护、伪装和隐匿的城区,其看得远、打得准的优势很难发挥。例如,1993年10月,进人摩加迪沙市区的美军,虽然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面对艾迪德民兵武装的袭击,也只能进行“步枪对步枪”的作战,其高技术装备几乎无用武之地。经过一夜激战,美军丢下了18具尸体狼狈撤退。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政府决定从索马里撤军。
射击、机动困难,利“轻”不利“重”
城市作战中,近在咫尺的建筑物遮蔽了视线,致使视界和射界受限,存在大量观察和射击死角,不便于实施侦察与观察,不便于发扬火力;小巷狭窄,不便于坦克等装甲车辆的机动,且在主干道上行驶,易遭反坦克武器的打击,风险比较大;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紧密相连,战时既要摧毁军事目标,还要考虑保护重点非军事目标。因此,便于使用轻武器,重型兵器的使用则极大受限。
战术运用
根据城市地形的特点,城市进攻作战通常运用以下战法。
集中优势 重点突破
实施封锁作战,在切断城市外围与城区联系的同时或之后,应乘势攻城,集中航空兵、远程炮兵及精确制导武器对外围敌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猛烈、突然、精确打击,地面部队则同时迅速、多路、有重点地攻击,快速突破。应广泛采用机降手段,发挥特种部队优长,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多路攻击 分割围歼
根据敌情、地形情况,选择数个攻击方向,对敌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将其分割为相互隔绝的孤立部分,分散敌人的防御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漏洞暴露,然后分别予以各个歼灭。
立体突击 直捣要害
对城区重要目标的攻击,必须根据现代城市居民地的特点,有效控制地面、高层建筑物和地下系统三个重点,实施立体突击;作战中应重点打击敌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重兵集团等要害,夺取敌电台、电视台等,破坏指挥,左右舆论,以求速战速决,降低伤亡,减少破坏。
边打边剿 打剿结合
市区内建筑物复杂,并有地下室、地下通道、楼层夹板、夹墙等可以利用,敌被击溃后,易藏匿、逃跑。因此应注意边打边剿,打剿结合,务求全歼,不使漏网。
封打围击 多手并举
根据目标性质,采取火力打击、地面攻坚、特种部队渗透和空(机)降兵袭击相结合的手段,达到夺控城市的目的。对纯军事目标,应强攻硬打,一举摧毁或夺取;对市政中心、电台、电视台、通信枢纽等军政兼容目标,应强封弱打,以控为主;对机场、港口等平战结合的目标,应空降占领,封打结合,边打边封;要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广泛采取攻心手段,孤立、瓦解守敌。
城市防御作战,通常采用以下战法。
巧妙利用地形 兵火工障结合
城市防御作战中,应注重利用和改造地形,充分利用窗口洞口、墙壁街角,建立严密的防御工事体系和火力配系;在便于敌机动的道路和交通枢纽等处,设置地雷、陷阱、路障等障碍物;改造和利用地下设施,设置完备的地下交通壕体系,做到兵力、火力、工事、障碍紧密结合,大量迟滞杀伤敌人。
围绕重点目标 合理配置力量
城市作战中,指挥部、通信枢纽、军火库、电台、电视台等目标以及高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价值,必然成为敌重点打击的目标,因此应围绕这些重要目标,纵深而有重点地部署兵力火力。
打炸阻狙 手段多样
城市防御时,虽然不便于发扬火力,但仍应坚持火力优先,先火后兵,能用火力,不用兵力;在不便于兵力、火力控制的敌必经之地,设置地雷等爆炸性障碍物;注重发挥非爆炸性障碍物的作用,迫敌徒步行动,迟滞敌人,以火力杀敌;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占领房屋门窗、楼顶地下,开展冷枪冷炮的狙击活动,陷敌于腹背受击之中。总之,应多种手段结合,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以敌意想不到的方式,大量杀伤敌人。
偷伏袭扰 攻势歼敌
在城市防御中,应树立攻势歼敌的思想,注意利用小巷、地下通道等,大胆实施迂回包围,以偷袭、伏击、袭击、扰乱等行动,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不与敌做正面接触,打了就跑,完全占据主动。
攻城轻武器
针对城市作战机动不便、空间受限的特点,轻武器必须短小轻便,易于携行;针对城市作战通常由小分队编成的特点,轻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增强小分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合理配置武器系列,使小分队具有远近杀伤能力、点面杀伤能力、攻坚反甲能力、防空反狙能力、杀伤与非杀伤能力。为此应着重发展以下武器。
单兵近程攻坚/反甲武器
城市作战中,要对付敌坦克、步战车和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坚固火力点,攻坚、反甲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应大量装备单兵携行、一次性使用、不占编制、能够在有限空间发射、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特性的近程单兵火箭筒、单兵导弹等。例如,美军的“掠夺者”近程肩射式反装甲武器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单兵携行,并具有微烟、低后坐、低噪声特点,可以有效对付近距离目标,在伊拉克战争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技术角度看,装甲和掩体在防护后效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应发展多用途武器系统,特别是温压武器系统,以有效打击装甲与掩体目标。瑞典博福斯公司研制的AT-4多用途武器系统采用原来AT-4 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射系统,但将战斗部改成了高爆延迟爆炸型,战斗部采用双功能(延期和瞬发)引信,能预先选定目标类型,如掩体、装甲车辆或建筑物。该武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装药量大(比反装甲型多25%~30%),并采用增大杀伤效果的预制破片(2600个破片)弹体,因而能有效摧毁掩体。美国陆军研制的一次性肩射多用途武器,配用智能引信,可自动确定所攻击目标的类型,并选择最有效的杀伤途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单兵多用途/近程突击武器,具备“发射后不用管”和“墙后失能”的效能,采用陆军单兵多用途直接攻击战斗部,可摧毁双层钢筋混凝土墙、三层砖墙以及轻型装甲车辆和其他野战永备工事等目标,并且可以在封闭空间发射。俄罗斯RShG-1式105mm火箭攻击榴弹采用温压战斗部,同时具有高效叠加、爆炸、杀伤和燃烧效应,可有效杀伤躲藏在战壕和防御工事中的敌人,摧毁无保护措施的武器以及轻型装甲车或软壳保护的器材。
单兵防空武器
现代城市作战中,直升机等空中兵器越来越多地用于火力支援、机动运输等。但因城市高大建筑物的遮挡,防空兵器视界、射界受限,能够打击的空域有限,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发展配备便携式防空武器,使各个小分队都具有打击敌空中兵器的能力,多点开花,增强地面部队的防空能力。
应研制配备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种武器价格低廉,使用灵活,不易被电子干扰,不易遭对方火力攻击,容易操作,能在各种地形上普遍部署,适合低空、超低空作战。
发展能够对空警戒、自动打击低空直升机等空中目标的智能地雷。如美国的AHM反直升机地雷,其智能引信的多功能传感器可根据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和红外辐射特征分辨直升机的类型,可靠性达90%,防御半径400m,能击毁高度200m以内的巡航导弹和直升机。俄罗斯研制的TEMP20反直升机地雷,采用爆炸成型战斗部,杀伤距离200m,探测距离达1000m,可攻击以100m/s速度飞行的目标,对低飞的巡航导弹及直升机实施自主寻的攻击,从而大大减轻地面分队的防空压力,并提高整体防空能力。
发展装备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可大面积杀伤且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行的单兵云爆弹武器系统,采用非触发引信,根据不同的战术需要,采用相应的发射方式,利用弹头爆炸时形成的高速破片,攻击直升机及低空飞机。
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的武器
城市作战中,部队经常占据房间等作为发射阵地,但常规武器一般都具有强声、强光、强焰的特点,不便于在密闭空间内使用,发射时危及射手的安全,因此必须研制便于在密闭空间使用、具有软发射能力的武器。所谓“软发射”,就是弹药先低速飞出,然后再加速飞行,攻击目标。法国宇航公司研制的“沙蛇”反坦克导弹是第一种具有软发射能力的近程反坦克导弹。发射时,导弹的小型起飞发动机(推进剂质量只有90g,只相当于1发运动步枪弹的装药量)先使导弹以 17m/s的低速飞离导弹发射筒,其后由主发动机提供续航推力,使导弹的速度达到260m/s,飞行最大射程600m的时间仅为4s。
战斗霰弹枪系统
在城市作战中,必然要面临近距离遭遇作战的突出问题,应发展首发命中率高、火力密度大的战斗霰弹枪系统,以做到先敌开火,压制敌人,占领先机。另外,战斗霰弹枪系统对隐藏于房屋、地下通道内的敌人,也具有很好的打击作用。战斗霰弹枪系统的变革应是研制不同用途的霰弹,包括常规杀伤弹、鹿弹、非致命弹和燃烧弹等。南非研制的一种无托型唧筒式霰弹枪,由两个弹匣供弹,可以装填不同弹药,包括非致命弹和杀伤弹,通过一个按钮,射手即可从一个弹匣供弹转换到另一个弹匣。
大口径狙击步枪
在城市作战中,狙击手造成的火力杀伤、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必须针锋相对,以狙击对狙击。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在攻打格罗兹尼市时,俄军伤亡人员中有60%~70%是被称为“隐蔽死神”的非法武装狙击手杀伤的。虽然俄军士兵很勇敢,但在那些“看不见的魔鬼”面前,谁也不敢贸然行动。而对付狙击手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另一名狙击手。因此,应大量装备射程远、精度高、噪声小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此外,大口径狙击步枪对轻型装甲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也会构成较大威胁。
特种武器及弹药
城市作战中,针对军人和平民混杂的特点,应装备可致敌暂时失去作战能力的失能性武器,如激光眩目武器、次声波武器、喷射器等非致命武器。可研制破障武器,以使部队尽快进入建筑物击敌。如美军的“爆炸切割炸药”,可以贴到水泥墙上,安全迅速地炸出一个大洞,使士兵钻进去。此外美军还有一种“步枪排障弹”,从30m外发射,使大门上的铰链脱落,士兵快速进入楼房。此外,为了便于在墙角、掩体内使用,应研制配备“能拐弯的武器”和“能拐弯的瞄具”;为了便于士兵在楼外攀登上楼,应研制配备抛绳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