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恢复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来源 :重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经济恢复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一、会展产业必须高度关注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研究当前,学术界和行业界普遍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会展产业”的内涵,即MICE,包含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集会活动(Conference/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会展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危机,根据触发因素的性质,可以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将推动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强与重要国家和周边地区的产业链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与东盟、韩国、日本等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依托“一带一路”构建具有更大主动权的国际分工体系,为国内大循环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合建设试点地区,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正值2021年开始启动了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周期,这是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扩围”关键机遇期,总体上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并提出四点建议。
人口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长期趋势性的影响。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全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对房地产市场支撑作用明显,特别是在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策红利加持下,市场预期明显回暖。结合人口增长数据对当前全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科学客观的供需分析,深入分析人口变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风险挑战,前瞻性谋划引导人口及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资金不足,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卡脖子”难题。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相对较重,资金需求压力相对较大。从全市层面看,全市2000年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总量约1.02亿平方米,根据前期试点示范项目综合改造单价约437元/平方米,初步测算总投资约446亿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近年来,重庆制造业迅猛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立足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别运用偏离一份额法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重庆制造业地区发展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为重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难点,推动乡村产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焦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双城经济圈)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努力建设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其中,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是国土“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三种功能空间)中的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提供人类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为主导功能的场所,不仅涉及城市居住用地,还涉及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商业用地,承载和保障人类的衣食住行,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载体。开展区域生活空间定量评价,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提升美好生活品质。
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能源转型变革和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2026-2035年是我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期、攻关期,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加速期,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强化推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作出能源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