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犯罪人格在严重暴力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犯罪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白宝山为例分析其犯罪人格的形成的过程。
关键字:犯罪人格;形成条件;暴力犯罪
中图分类号:D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1-01
一、本论
犯罪人格,是在个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消极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以反社会为特征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气质及性格等的总和。近年来,骇人听闻的大案接连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人们不免心存疑问,犯罪分子乱杀无辜,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的残暴?是什么驱使他们嗜血成性,实施血腥的恐怖犯罪?一般来说,暴力犯罪,特别是系列性暴力犯罪,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受其犯罪人格的驱使,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犯罪的强大动力。
曾经极为轰动的全国一号案件主犯白宝山,先后杀害军人、警察和无辜群众15人,击伤 15人,抢钱 140 余万元,并在狱中先后杀害2人。回顾其的生平,白宝山出生于北京石景山区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小职工,3岁时父亲病逝,家庭生活极其艰难,母亲随后改嫁,白宝山被送到了老家抚养,后来 13 岁回到北京上小学一年级,与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孩子一起上学,加上物质条件的极度贫乏,白宝山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三年级后便退学,这对于白宝山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另外白宝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经历促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极大仇恨,他第一次入狱后说过:政府这样对待我,我出去就要杀人;如果判我 20 年,我出去杀成年人;如果判我无期徒刑,我减刑出去,杀不动成年人了,我就到幼儿园去杀孩子。
二、犯罪人格形成的环境条件
(1)家庭障碍,犯罪人格形成的基础。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家庭结构障碍、家庭教育障碍,则是犯罪人格形成、发展的源泉。美国犯罪学者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大多具备以下一、二或两个以上的条件:家庭的其它成员是犯罪者或行为品德不端者以及酒精中毒者;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者,离婚者或者被遗弃者;父母愚昧无知,或者是知觉上有缺陷者以及因病不能管教者;父母态度专横、偏爱过度或者过分干涉,或者是严厉、放任、嫉妒者,以及家庭居住条件不好并与同居亲友不和者;收养子女以及被收容单位养育者;失业、工资收入低,以及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者。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土壤。”生活在问题家庭中的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很容易产生孤僻、冷漠、粗暴、内向、冲动、偏执、自卑、报复等性格缺陷。这种性格缺陷是犯罪人格的核心,是犯罪的重要基础。
夫妻关系是家庭结构的核心,决定着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夫妻关系如果发生障碍,或者经常性的争吵、打骂,都会对未成年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由于长期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不能得到家庭的温暖,更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不满、委屈、怨恨、仇恨,猜疑、蔑视、任性、偏执等消极心理,久而久之逐渐人格变态,形成犯罪人格。犯罪人格者,非常容易受不良外界因素的引诱,产生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据《新科学家》报道,科学家近日发现,良好的教育可能使某些具有暴力倾向基因的人举止恰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有一种与暴力倾向有关的基因 MAOA,那些缺少 MAOA 基因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产生好斗心理。据科学家介绍,MAOA 基因可以产生破坏神经递质的一元胺氧化酶 A,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复合胺,而当复合胺停留在脑神经键中就会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科学家同时发现,在这些缺少 MAOA 的儿童中,只有接受不良家庭教育的儿童在成人后才会出现极端的反社会行为,而在适宜的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并没有出现反常行为。由此可以推测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消除不良基因的影响。相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可能造成对大脑不利的生长环境,极容易出现暴力、自杀等不良行为。
(二)误入歧途,犯罪人格被“激活”。变态人格者,极容易误入歧途。开始可能是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一不小心触犯了刑律,劳教或劳改。误入歧途者,犯罪人格容易被“激活”。误入歧途的人,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改造教育,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犯罪行为的危害,并痛下决心真心弃恶扬善,一旦回归社会,他们就不能适应“残酷”的社会环境。受人歧视,没有社会地位,处在社会的最低层,没有正常人的生活,包括:婚姻家庭生活。于是从自卑发展到自弃,从仇恨个别人到仇恨社会,最后报复社会。
1983 年全国第一次严打,25 岁的白宝山因为盗窃罪被石景山法院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同年被送往北京市第一监狱服刑。 两年后在监号里每天屈指细算还有多少天便可刑满出狱的白宝山,突然被告知,他的案子要重新审理,因为 1983 年与他同案的一个狱友,检举与白宝山曾经有过拦路抢劫的合谋。揭发他的人立功受奖,很快便获准减刑,而他却又被加刑 10年,漫长的刑期使他心灰意冷。新婚妻子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离他而去。那些日子,他常常对着高高的狱墙暗自流泪,待他感到一切于事无补之后,他开始怨恨,怨恨狱友的无义,怨恨妻子的无情,怨恨法庭对他的不公。
1991 年白宝山被注销北京户口,押送新疆劳改农场继续服刑。在茫茫戈壁滩,白宝山由怨变恨地任自己的思绪向恶性发展。他开始想着将来出狱后,如何报复社会,讨回狱中失去的青春。为了将来顺利实施自己的报复计划,他开始着手准备了。连杀两个他所恨的人,他的感觉似乎很好,没有犹疑,没有退缩,甚至出手那致命的一击,他的手都没有丝毫的颤抖。他相信自己将是一个心黑手辣的杀手。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罪恶的计划,他已开始假装积极,玩命地干活,让每一个接触他的管教人员都觉得他是一个悔过自新的典范。他盼望的一天到了,他被获准提前一年释放。1996 年 3 月 7 日, 白宝山揣着释放证,踏上回京的列车。 从此,开始了他的罪恶之旅。
三、结论
早年的不幸生活经历,没有家庭的温暖,使得白宝山的犯罪人格被激化,同时误入歧途,在监狱中被人欺负,出狱后受到不平等待遇使得白宝山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所以说犯罪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遏制犯罪人格,必须净化成长环境,满足合理需要,加强人格预警以及对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明,《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谷涧珠(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市人,学生,基础心理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关键字:犯罪人格;形成条件;暴力犯罪
中图分类号:D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1-01
一、本论
犯罪人格,是在个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消极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以反社会为特征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气质及性格等的总和。近年来,骇人听闻的大案接连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人们不免心存疑问,犯罪分子乱杀无辜,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的残暴?是什么驱使他们嗜血成性,实施血腥的恐怖犯罪?一般来说,暴力犯罪,特别是系列性暴力犯罪,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受其犯罪人格的驱使,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犯罪的强大动力。
曾经极为轰动的全国一号案件主犯白宝山,先后杀害军人、警察和无辜群众15人,击伤 15人,抢钱 140 余万元,并在狱中先后杀害2人。回顾其的生平,白宝山出生于北京石景山区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小职工,3岁时父亲病逝,家庭生活极其艰难,母亲随后改嫁,白宝山被送到了老家抚养,后来 13 岁回到北京上小学一年级,与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孩子一起上学,加上物质条件的极度贫乏,白宝山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三年级后便退学,这对于白宝山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另外白宝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经历促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极大仇恨,他第一次入狱后说过:政府这样对待我,我出去就要杀人;如果判我 20 年,我出去杀成年人;如果判我无期徒刑,我减刑出去,杀不动成年人了,我就到幼儿园去杀孩子。
二、犯罪人格形成的环境条件
(1)家庭障碍,犯罪人格形成的基础。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家庭结构障碍、家庭教育障碍,则是犯罪人格形成、发展的源泉。美国犯罪学者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大多具备以下一、二或两个以上的条件:家庭的其它成员是犯罪者或行为品德不端者以及酒精中毒者;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者,离婚者或者被遗弃者;父母愚昧无知,或者是知觉上有缺陷者以及因病不能管教者;父母态度专横、偏爱过度或者过分干涉,或者是严厉、放任、嫉妒者,以及家庭居住条件不好并与同居亲友不和者;收养子女以及被收容单位养育者;失业、工资收入低,以及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者。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土壤。”生活在问题家庭中的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很容易产生孤僻、冷漠、粗暴、内向、冲动、偏执、自卑、报复等性格缺陷。这种性格缺陷是犯罪人格的核心,是犯罪的重要基础。
夫妻关系是家庭结构的核心,决定着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夫妻关系如果发生障碍,或者经常性的争吵、打骂,都会对未成年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由于长期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不能得到家庭的温暖,更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不满、委屈、怨恨、仇恨,猜疑、蔑视、任性、偏执等消极心理,久而久之逐渐人格变态,形成犯罪人格。犯罪人格者,非常容易受不良外界因素的引诱,产生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据《新科学家》报道,科学家近日发现,良好的教育可能使某些具有暴力倾向基因的人举止恰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有一种与暴力倾向有关的基因 MAOA,那些缺少 MAOA 基因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产生好斗心理。据科学家介绍,MAOA 基因可以产生破坏神经递质的一元胺氧化酶 A,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复合胺,而当复合胺停留在脑神经键中就会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科学家同时发现,在这些缺少 MAOA 的儿童中,只有接受不良家庭教育的儿童在成人后才会出现极端的反社会行为,而在适宜的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并没有出现反常行为。由此可以推测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消除不良基因的影响。相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可能造成对大脑不利的生长环境,极容易出现暴力、自杀等不良行为。
(二)误入歧途,犯罪人格被“激活”。变态人格者,极容易误入歧途。开始可能是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一不小心触犯了刑律,劳教或劳改。误入歧途者,犯罪人格容易被“激活”。误入歧途的人,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改造教育,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犯罪行为的危害,并痛下决心真心弃恶扬善,一旦回归社会,他们就不能适应“残酷”的社会环境。受人歧视,没有社会地位,处在社会的最低层,没有正常人的生活,包括:婚姻家庭生活。于是从自卑发展到自弃,从仇恨个别人到仇恨社会,最后报复社会。
1983 年全国第一次严打,25 岁的白宝山因为盗窃罪被石景山法院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同年被送往北京市第一监狱服刑。 两年后在监号里每天屈指细算还有多少天便可刑满出狱的白宝山,突然被告知,他的案子要重新审理,因为 1983 年与他同案的一个狱友,检举与白宝山曾经有过拦路抢劫的合谋。揭发他的人立功受奖,很快便获准减刑,而他却又被加刑 10年,漫长的刑期使他心灰意冷。新婚妻子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离他而去。那些日子,他常常对着高高的狱墙暗自流泪,待他感到一切于事无补之后,他开始怨恨,怨恨狱友的无义,怨恨妻子的无情,怨恨法庭对他的不公。
1991 年白宝山被注销北京户口,押送新疆劳改农场继续服刑。在茫茫戈壁滩,白宝山由怨变恨地任自己的思绪向恶性发展。他开始想着将来出狱后,如何报复社会,讨回狱中失去的青春。为了将来顺利实施自己的报复计划,他开始着手准备了。连杀两个他所恨的人,他的感觉似乎很好,没有犹疑,没有退缩,甚至出手那致命的一击,他的手都没有丝毫的颤抖。他相信自己将是一个心黑手辣的杀手。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罪恶的计划,他已开始假装积极,玩命地干活,让每一个接触他的管教人员都觉得他是一个悔过自新的典范。他盼望的一天到了,他被获准提前一年释放。1996 年 3 月 7 日, 白宝山揣着释放证,踏上回京的列车。 从此,开始了他的罪恶之旅。
三、结论
早年的不幸生活经历,没有家庭的温暖,使得白宝山的犯罪人格被激化,同时误入歧途,在监狱中被人欺负,出狱后受到不平等待遇使得白宝山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所以说犯罪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遏制犯罪人格,必须净化成长环境,满足合理需要,加强人格预警以及对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明,《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谷涧珠(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市人,学生,基础心理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