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142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于超(1977-),男,汉,山东省泰安市人,本科,山东省泰安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室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化艺术创作。
  有一个男的,智商很高。有一个女的,智商也很高。男的和女的很谈得来,后来两人做了夫妻。再后来,他们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再后来,又有了一个更聪明可爱的儿子。
  再后来,他们离婚了。他们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两人感情不好,更不是因为有第三者插足,主要是他们的性格落差太大,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男的喜欢冒险,总是处于挑战状态。女的喜欢安逸,不太喜欢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情。结果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分手。
  大儿子跟了男的。
  小儿子跟了女的。
  男的和女的分手的时候,小哥俩也要分手了。
  平时,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喜欢玩船,因为家里买不起玩具,兄弟俩就把用过的作业本折叠纸船。大儿子折叠出来的纸船总是又美观又不易变形。而小儿子折叠的纸船总是不太美观,往往没等玩一小会儿,就变了形,一点也没有船的样子了。小儿子从小就自尊心极强,大儿子想教小儿子另一种叠纸船的方法。小儿子试了一次,没成功,小儿子就说什么也不肯再跟着大儿学叠纸船了。
  大儿子对小儿子说:“我才开始叠纸船时也是失败了很多次才成功的。”
  小儿子说:“我不喜欢失败。我就会一种叠纸船的方法就行了。”
  大儿子说:“你那种叠法我早就会,可是有什么用?玩不了一小会儿就变形了。哪还有个船样子?”
  小儿子说:“没有船样子怕什么?又不是真当船来用,反正是叠着玩的。”
  小儿子的这种叠纸船的方法是跟着母亲学来的。母亲手把手教给了大儿子,又手把手教给了小儿子。大儿子很快发现用母亲教的这种叠纸船的方法一点也不好玩,放到水盆里,一会儿工夫纸船就散架了。大儿子就把母亲教他叠的纸船拆了重新叠。当弟弟在水盆里玩着一点也不像船的纸船时,大儿子默默地蹲在一旁叠了拆,拆了叠,小儿子就笑话大儿子是个大傻瓜。
  小儿子对大儿子说:“连大人都不会另一种叠法,你就能创造另一种叠纸船的方法?你以为你是谁?”
  大儿子还是成功了。大儿子非要教小儿子另一种叠纸船的方法。小儿子死活不跟着大儿子学。有时,大儿子的样子很凶,小儿子就跑到父母跟前诉说委屈。那时候父亲总是批评小儿子不求上进。那时候妈妈总是批评大儿子不会哄弟弟,还数落大儿子一点也不安分,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长大了也不会有大出息的。但父亲总是赞扬大儿子,说大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光阴荏苒,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大儿子先是参加了工作,在一个街道小工厂里当工人。因为大儿子跟着父亲,所以大儿子命里注定不会找到好工作的,因为父亲总是喜欢冒险,结果总是失败,到最后连固定的工作也弄丢了。但小儿子的工作不错,因为母亲一生都图稀安逸,所以从没换过工作岗位。母亲为了小儿子,很早就病退了。小儿子就接了母亲的班。那时候,因为两个儿子的缘故,虽说男的和女的已离婚,但有时逢到孩子们的生日时,大家还是要见面的。见面后,女的就埋怨男的,说:“你这样老是喜欢冒险,会毁了我们的儿子的。”
  男的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担心没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只给孩子最好的你,这才是孩子们最想要的,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我只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一次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堆积出来的。也许我注定一生是失败的,但只要能让孩子看到我不服输的精神,我就感到了安慰。”
  女的说:“看着吧,儿子早晚跟你学坏,当年真不该把大儿子交给你。”
  两个人每次争辨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
  后来,大儿子不安于在小工厂混日子,停薪留职出去创世界去了。大兒子失败了很多次,甚至有时在外地被人骗光了钱,沿街乞讨过。但大儿子始终没放弃闯世界的追求。大儿子终于成功了,有了自己的公司,后来又有了下边的子公司。小儿子虽说在一个国营工厂上班,但好日子不长,厂子说垮就垮了,只能每月领少得可怜的生活费。虽然饿不着,但清贫得吓人。大儿子想帮小儿子,但小儿子不肯听大儿子的话。大儿子就约小儿子去了一个靠海的小渔村。大儿子出钱买了两条小木船,一条送村子里的鱼民用来捕鱼。一条让村民闲置在海边。
  又过了一年,大儿子又约小儿子来到小渔村。结果发现,那条被渔民天天用来捕鱼的小木船好好的,而另一条闲置在海边的小木船看外表是没什么变化,但是让人把船翻过来后,却发现木船的底部变得腐朽不堪。
  小儿子当时什么话也没说就跟着哥哥回去了。回去后,小儿子就不再窝在家里领那点可怜的生活费了,他跟母亲说他要出去闯世界。
  母亲说:“你以为世界是那么好闯的?”
  小儿子说:“我以前也这样认为,但我现在想通了。我不想做一条安逸的木船,我要做一条寻找机遇的木船。”
  母亲说:“我不懂什么船不船的,你只要不出去给我惹是生非,我就阿弥陀佛了。”
  但母亲的这句话小儿子并没听到,因为他早就跑到外边闯世界去了。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张心雷,男,长沙市雅礼中学2015级学生。  花花是一只猫,确切地说是一只两周岁的公猫。花花并不是它的本名,只是现在的主人对它的称呼。主人是一个双腿残疾的老爷爷,整天坐在一个轮椅上,眼神也很差,已经分不清花花是公猫还是母猫了,只是因为花花一身黄白相间的条纹,所以才叫它花花。  花花还有另外一个外号,那就是“刀疤脸”。整个明光小区的猫狗们都知道這只左脸上有一道深深刀疤的猫,它是整个明光小区
【摘要】在21世纪,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剧,各国之间人民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也就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英语课程贯穿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在一些经济水平发展好的城市,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标准。只有单一的技术和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精英人才的要求,需要全方面的提升自身素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人类
张家辉迷迷朦朦地瘫在椅子上,只觉得所有的声音都隔了一层水响:母亲嘟嘟囔囔止不住的咒罵,小女儿呜呜噫噫的哭声,还有妻子噔噔嘚嘚的远去声。此刻的老张竟只想着仿了年轻人牙痛的伤感歌曲,轻轻地唱道——归来吧,归来吧,旧式柔顺的女子,归来吧,归来吧,我的……  今日晚饭时,小红又加班,只有他与妈两人。  “小红现在……工资怕是比你高不少吧!”妈慢吞吞地说,“男人呢……总被老婆压一头……”  老张知道她又要劝
小吃街坐落在东部小城的郊区。它从没被谁正式命名,“小吃街”名字只是周围人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地儿说是小吃街其实有些勉强了。它本是一条马路,平时没什么车经过又正好靠近学校和居民区,就聚集了许多流动的小贩,他们骑着三轮车踩点来踩点走,多数人一天要蹲不止一处地儿。他们大多是周边村里的居民,学历不高,也没处就业,就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业为营生。  每到饭点,这条路上总是香气萦绕,汤串啊、鸡蛋饼啊、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