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认知语言学触发了一场方兴未艾的认知诗学运动,随即对于诗歌的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研究也纷纷推陈出列。但以往的对于中国古诗词的认知研究,大多数都限于用一种或几种认知理论对其进行解读或探其背后认知机制以期实现最佳翻译效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译研究,很少涉及到诗歌、语言与认知、思维更深层次关系的探讨。本文以唐诗《清明》为例,在对其进行认知解读的过程中,引入其变异形态,探究其变异的原因,从而对诗歌语言和认知关系进行双向探讨,证明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态,而且还反作用于思维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