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语文教学之好途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二、品读经典,升华语言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有学问,有一种非凡的气度,这也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大量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为积累丰富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言,尤其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如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古典诗词文赋,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品读。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
  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基础,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诵读经典,不失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好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在教学中以经典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破解了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了一条快乐的阅读之路。
  三、诵读经典的意义。
  1.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诵读经典,甚至把诵读经典作为班级整理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而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的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惟,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在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之目的。
  3.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新三字经》《论语》等,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长期的诵读薰习,可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四、诵读经典的内容
  在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中,要做到读有所依,读有所序,读有所据。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年,每位学生定出最低要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教师在选择诵读文本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人文性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2.艺术性
  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如情境吟诵、配乐吟唱就是經典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3.生活性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诵读,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如当教师提醒大家看书要有思考时,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此来为教师总结。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
  五、诵读经典的方法
  “普通人只用了自己实际记忆能力的10%,其余的90%都被浪费了,其原因在于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说记忆的方法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记忆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从而提高诵读效率。
  1.以写助读,感官兼用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如果诵读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这样就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这种方法还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2.游戏诵读,寓教于乐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一边玩一边读,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
  3.按图索“意”,看图背文
  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将诗文的意境、内容,用象征、抽象、夸张、写意等手法,勾勒出简图或简表,然后按图索“意”,一边读图,一边“说”文,最后达到背诵之目的。
  打造书香校园,浸润学生心田。倘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诵读,学生诵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再能加以融会贯通地运用,日积月累,学生说起话来,一定会妙语连珠;作起文来,一定会妙笔生花!
其他文献
什么是非结构化的材料?它指的是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设计玩法,即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这样投放满足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一定教育价值。但是这一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地位退下来,转化为观察、分析、适时给予帮助的身份。  教师收集了大量大小不一的轮胎放置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教师在教研时想当然地以为幼儿最爱拿轮胎在地上滚动,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不以功利的得失为评判标准,不为世俗的评价而轻易动摇。  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一直坚守这种精神却比较难;这就需要有教育情怀。因为情怀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情怀源于信仰和追求、执着和坚守、敬畏和感恩!  做班主任必须要有教育情怀:只有这种情怀,才能成就自己,也才能成就学
期刊
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所以,创新应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期刊
摘要:“学导体验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提高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是“学”与“导”及“体验”三者的统一,着眼于“学”,着力于“导”,着重于“体验”。其基本操作流程是“激趣定向——设疑自学——交流解疑——精讲点拨——达标测评——总结拓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导 体验  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模式是最佳的突
期刊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自学方法,才能自主地进行自学活動。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诱导职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设促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兴趣入手,开端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界定不一,但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终极取向,一线教师的定位基本一致,即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体现在课堂中就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自己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考试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题目命制就要立足于综合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几何直观等几方面
期刊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历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地方乡土情怀,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在初中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的理论思考和考察的“二·一八”抗日战争的烈士纪念碑,并共同讨论如何更好的发展乡土历史课外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發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  1.初中开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形相应、化抽象为具体、拓宽学生知识渠道、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主要优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语文老师,我对于多媒体教学一直很矛盾,但是随着学校多媒体课堂的逐步完善,经过几个月地接触,我对多媒体教学有
期刊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二、培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  所谓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