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一课时,我首先对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幽默的问题:“在座的同学当中,有几位同学在小学一年级时吃饭要爸爸、妈妈喂的?”话音刚落,教室一片哗然。学生被我这个有点莫名其妙的问题怔住了。见到学生如此反应,我重复又问了一遍:“在一年级时要爸爸、妈妈喂饭的举手。”全班同学仍然没有一个响应的。也许因为学生们觉得要爸爸、妈妈喂饭是件丢脸的事,虽然我问的是小时候,也没有学生举手承认的。于是,我继续说:“你们当中难道没有一个在一年级时要爸爸、妈妈喂饭的?可是说出来也许你们不信,老师的亲戚中,有个四年级的女同学由于吃饭太慢,爸爸还给她喂饭呢!“啊?!”学生们惊讶地叫起来。
经过我的“引导”,犯过喂饭之“错”的学生似乎找到了“同类”,况且这个人是老师的亲戚,他们便觉得承认自己被喂饭也就无所谓了,便纷纷举起了双手,叽叽喳喳地叫起来:“老师,我一年级的时候让爸爸、妈妈喂过饭!”“老师,我二年级让过爸爸、妈妈喂饭!”“老师,我三年级我想自己吃饭,由于吃得慢,妈妈偏要喂我吃……”呵呵,都承认了!看来我的引诱法还真灵。既然学生们配合了我的设想,我便开始迈入正题:“刚才有不少同学承认自己过去被爸爸妈妈‘喂饭’的事实,说明同学们还是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今天我们上《学会看病》这一课,实际上和部分同学要爸爸、妈妈喂饭之事很有关联。我们要从这篇课文中懂得如何学会生活自理的道理。”
一、 读懂课文,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学会自理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从教学角度向学生传授所教内容、文章结构与课文的表达方式、生字等。在进行过课文的教学程序之后,利用空隙时间,我又接着课前“喂饭”的话题开展小学生如何学会生活自理的讨论。
我首先发言向学生发起理论攻势,“同学们,喂饭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说明了我们部分同学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这样很不好。你看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开始由于有依赖思想的苗头,总希望大人(妈妈)能陪他去看病,而妈妈原本就是医生,可以很方便地买好药为儿子治感冒。但她为了锻炼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似乎是“昧良心”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表面看来,这位母亲很狠心,但我觉得,正是母亲的“狠心”,才使儿子学会了看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母亲的这一举动是对的,也是值得的!我们生活中,有部分父母,有钱买了车,小孩上学放学他们用车来接送,我认为一方面是父母的错,不应该过份溺爱孩子。与此同时,我们做学生的也不应该让父母对你过份关爱。谁都乐意享受甜蜜生活,但我们生活中并不如意,会有地震,有泥石流,有暴雨雪等等,面对这些灾害,如果人类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意志力,面对困难时,大家都依赖别人的话,想象一下,世界将成什么样子?”
由于我这一激励式发言,引发了学生们的诸多想法,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他们你言我语地展开了争论。为表示自己以后学会自理的信念,有的同学干脆将爷爷、奶奶宠爱他的事例向全班同学说了出来,有一个学生说爷爷奶奶习惯接送他上下课,一直如此,但他表示以后再也不要他们接送了,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又有一位女生表示明天开始就不要爸爸用车接送自己上学放学了,以后改乘公交车。还有一位女生说她准备开始洗碗等等。一篇《学会看病》的课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从小学会自理能力的道理,这让我很是兴奋!
二、 从课文事例道理中,引导学生学会“看病”
在《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中,文字描写的事例感人之深,且很能说明道理极具教育意义。针对这一事情,我在班会上再次举行《学会看病》课文之大讨论。以强帮弱、经验多助经验少、会带不会等各种方式在全班进行。例如有个学生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有一天他生病了,只好由爷爷带着他去看病。在看病过程中,他也像课文中的小孩子记住了看病的全过程,他觉得以后自己去医院看病也是没问题的;一个女生说起她的小男孩邻居,他四年级就会买菜、看秤、还价;班上还有位男生,他的父母经常出差,家里由奶奶掌管,勤奋的他,五年级时已经会做饭,炒简单的菜,堪称一个小厨师。这么多榜样和事例,着实让其他平常不做事情的“小少爷、小奶奶”们羡慕不已!
通过这次班会,我班上的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转机,譬如上学放学爷爷奶奶接送的没有了,父母用车接送的少了许多,有一些女生会自己洗衣服了……我很欣慰,我班上的学生越来越懂事,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建才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
经过我的“引导”,犯过喂饭之“错”的学生似乎找到了“同类”,况且这个人是老师的亲戚,他们便觉得承认自己被喂饭也就无所谓了,便纷纷举起了双手,叽叽喳喳地叫起来:“老师,我一年级的时候让爸爸、妈妈喂过饭!”“老师,我二年级让过爸爸、妈妈喂饭!”“老师,我三年级我想自己吃饭,由于吃得慢,妈妈偏要喂我吃……”呵呵,都承认了!看来我的引诱法还真灵。既然学生们配合了我的设想,我便开始迈入正题:“刚才有不少同学承认自己过去被爸爸妈妈‘喂饭’的事实,说明同学们还是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今天我们上《学会看病》这一课,实际上和部分同学要爸爸、妈妈喂饭之事很有关联。我们要从这篇课文中懂得如何学会生活自理的道理。”
一、 读懂课文,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学会自理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从教学角度向学生传授所教内容、文章结构与课文的表达方式、生字等。在进行过课文的教学程序之后,利用空隙时间,我又接着课前“喂饭”的话题开展小学生如何学会生活自理的讨论。
我首先发言向学生发起理论攻势,“同学们,喂饭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说明了我们部分同学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这样很不好。你看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开始由于有依赖思想的苗头,总希望大人(妈妈)能陪他去看病,而妈妈原本就是医生,可以很方便地买好药为儿子治感冒。但她为了锻炼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似乎是“昧良心”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表面看来,这位母亲很狠心,但我觉得,正是母亲的“狠心”,才使儿子学会了看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母亲的这一举动是对的,也是值得的!我们生活中,有部分父母,有钱买了车,小孩上学放学他们用车来接送,我认为一方面是父母的错,不应该过份溺爱孩子。与此同时,我们做学生的也不应该让父母对你过份关爱。谁都乐意享受甜蜜生活,但我们生活中并不如意,会有地震,有泥石流,有暴雨雪等等,面对这些灾害,如果人类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意志力,面对困难时,大家都依赖别人的话,想象一下,世界将成什么样子?”
由于我这一激励式发言,引发了学生们的诸多想法,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他们你言我语地展开了争论。为表示自己以后学会自理的信念,有的同学干脆将爷爷、奶奶宠爱他的事例向全班同学说了出来,有一个学生说爷爷奶奶习惯接送他上下课,一直如此,但他表示以后再也不要他们接送了,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又有一位女生表示明天开始就不要爸爸用车接送自己上学放学了,以后改乘公交车。还有一位女生说她准备开始洗碗等等。一篇《学会看病》的课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从小学会自理能力的道理,这让我很是兴奋!
二、 从课文事例道理中,引导学生学会“看病”
在《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中,文字描写的事例感人之深,且很能说明道理极具教育意义。针对这一事情,我在班会上再次举行《学会看病》课文之大讨论。以强帮弱、经验多助经验少、会带不会等各种方式在全班进行。例如有个学生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有一天他生病了,只好由爷爷带着他去看病。在看病过程中,他也像课文中的小孩子记住了看病的全过程,他觉得以后自己去医院看病也是没问题的;一个女生说起她的小男孩邻居,他四年级就会买菜、看秤、还价;班上还有位男生,他的父母经常出差,家里由奶奶掌管,勤奋的他,五年级时已经会做饭,炒简单的菜,堪称一个小厨师。这么多榜样和事例,着实让其他平常不做事情的“小少爷、小奶奶”们羡慕不已!
通过这次班会,我班上的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转机,譬如上学放学爷爷奶奶接送的没有了,父母用车接送的少了许多,有一些女生会自己洗衣服了……我很欣慰,我班上的学生越来越懂事,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建才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