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学会“看病”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ER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一课时,我首先对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幽默的问题:“在座的同学当中,有几位同学在小学一年级时吃饭要爸爸、妈妈喂的?”话音刚落,教室一片哗然。学生被我这个有点莫名其妙的问题怔住了。见到学生如此反应,我重复又问了一遍:“在一年级时要爸爸、妈妈喂饭的举手。”全班同学仍然没有一个响应的。也许因为学生们觉得要爸爸、妈妈喂饭是件丢脸的事,虽然我问的是小时候,也没有学生举手承认的。于是,我继续说:“你们当中难道没有一个在一年级时要爸爸、妈妈喂饭的?可是说出来也许你们不信,老师的亲戚中,有个四年级的女同学由于吃饭太慢,爸爸还给她喂饭呢!“啊?!”学生们惊讶地叫起来。
  经过我的“引导”,犯过喂饭之“错”的学生似乎找到了“同类”,况且这个人是老师的亲戚,他们便觉得承认自己被喂饭也就无所谓了,便纷纷举起了双手,叽叽喳喳地叫起来:“老师,我一年级的时候让爸爸、妈妈喂过饭!”“老师,我二年级让过爸爸、妈妈喂饭!”“老师,我三年级我想自己吃饭,由于吃得慢,妈妈偏要喂我吃……”呵呵,都承认了!看来我的引诱法还真灵。既然学生们配合了我的设想,我便开始迈入正题:“刚才有不少同学承认自己过去被爸爸妈妈‘喂饭’的事实,说明同学们还是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今天我们上《学会看病》这一课,实际上和部分同学要爸爸、妈妈喂饭之事很有关联。我们要从这篇课文中懂得如何学会生活自理的道理。”
  一、 读懂课文,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学会自理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从教学角度向学生传授所教内容、文章结构与课文的表达方式、生字等。在进行过课文的教学程序之后,利用空隙时间,我又接着课前“喂饭”的话题开展小学生如何学会生活自理的讨论。
  我首先发言向学生发起理论攻势,“同学们,喂饭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说明了我们部分同学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这样很不好。你看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开始由于有依赖思想的苗头,总希望大人(妈妈)能陪他去看病,而妈妈原本就是医生,可以很方便地买好药为儿子治感冒。但她为了锻炼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似乎是“昧良心”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表面看来,这位母亲很狠心,但我觉得,正是母亲的“狠心”,才使儿子学会了看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母亲的这一举动是对的,也是值得的!我们生活中,有部分父母,有钱买了车,小孩上学放学他们用车来接送,我认为一方面是父母的错,不应该过份溺爱孩子。与此同时,我们做学生的也不应该让父母对你过份关爱。谁都乐意享受甜蜜生活,但我们生活中并不如意,会有地震,有泥石流,有暴雨雪等等,面对这些灾害,如果人类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意志力,面对困难时,大家都依赖别人的话,想象一下,世界将成什么样子?”
  由于我这一激励式发言,引发了学生们的诸多想法,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他们你言我语地展开了争论。为表示自己以后学会自理的信念,有的同学干脆将爷爷、奶奶宠爱他的事例向全班同学说了出来,有一个学生说爷爷奶奶习惯接送他上下课,一直如此,但他表示以后再也不要他们接送了,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又有一位女生表示明天开始就不要爸爸用车接送自己上学放学了,以后改乘公交车。还有一位女生说她准备开始洗碗等等。一篇《学会看病》的课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从小学会自理能力的道理,这让我很是兴奋!
  二、 从课文事例道理中,引导学生学会“看病”
  在《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中,文字描写的事例感人之深,且很能说明道理极具教育意义。针对这一事情,我在班会上再次举行《学会看病》课文之大讨论。以强帮弱、经验多助经验少、会带不会等各种方式在全班进行。例如有个学生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有一天他生病了,只好由爷爷带着他去看病。在看病过程中,他也像课文中的小孩子记住了看病的全过程,他觉得以后自己去医院看病也是没问题的;一个女生说起她的小男孩邻居,他四年级就会买菜、看秤、还价;班上还有位男生,他的父母经常出差,家里由奶奶掌管,勤奋的他,五年级时已经会做饭,炒简单的菜,堪称一个小厨师。这么多榜样和事例,着实让其他平常不做事情的“小少爷、小奶奶”们羡慕不已!
  通过这次班会,我班上的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转机,譬如上学放学爷爷奶奶接送的没有了,父母用车接送的少了许多,有一些女生会自己洗衣服了……我很欣慰,我班上的学生越来越懂事,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建才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面对班级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班主任充分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把班级管理当成艺术,用心去培育每一颗种子、每一个健康的生命。  一、把人的世界还给学生  班级工作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应以学生的进步、人格的发展为主。教师要放下架子,确立师生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一种轻松、宽容的环境。记得我班去年新生刚入校军训时,个头最大又调皮的学生周晶第一天就被教官“揪”出来罚站,教官说一句,他
期刊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作者将对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熔铸于语言文字之中。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课堂,一起分析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是谁,仅仅是一个母亲吗?  (学生齐刷刷地举手):作者怀念的是两个母亲,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的敬意
期刊
2010年6月4日,初夏的阳光有着水晶一样的质地,清爽润泽,晶莹透澈,从高三13班的窗口看过去,校园里郁郁葱葱,一阵风来,能嗅到那株古老含笑花儿的清香。可是我在课间的教室里这么说时,教室里的孩子们从堆积如山的功课里抬起头,茫然苦笑,说:“老师,我们哪有心情去看风景,马上就要高考了呀。”他们个个疲惫不堪,面黄肌瘦,无论我如何鼓动他们,没有人愿意下楼。  转眼上课铃响,这是孩子们高考前的最后一节政治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基础的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
期刊
问题教学是当今主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呈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充分凸显教师对提问的重视程度。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挑选正确表达思想的词句,把问题提到内容的刀刃上,做到“精简”而不“繁琐”,这是对教师提问的基本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密切交往、相互参与、相互建构知识和情感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围绕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通过问题锻炼思维,消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看
期刊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一直努力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在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逐步发现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创设生动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使作文课变得轻松愉快,能有效改变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疼”的现象。  一、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想写  有时教师辛苦指导,学生却启而不发。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平时没有留
期刊
小时候的我,记得身为生产队长的父亲,带领百十号队员为每户的口粮而不辞劳碌,辛勤耕作。不仅行为世范,以身作则,还要协调关系,处理矛盾。虽工作繁重,责任重大,他做得一丝不苟,游刃有余。因而整个大队年终口粮不缺,集体凝聚力特强。我父亲也因此深得上级好评和群众的拥护。  有幸身为人师,出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的几番叮咛,要我以孩子的—切为中心,关注关心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因此在教学工作中
期刊
摘要:不同国籍、时代与风格的两位伟大音乐家,通过两首有着不同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的“月光”作品,呈现着独具特色的审美意境,流露出相异又相通的心路历程。将华彦钧的《二泉映月》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进行对比阐释,发现二者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相通的音乐情感表现,他们分别通过弦与键达到了共同的音乐审美高度。  关键词: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阿炳 二泉映月    在中国,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可谓家喻户晓。瞎
期刊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素质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学校图书室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自学能力等各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将图书室作为知识的传播阵地  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不外乎两个:一是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二是通过自学获得。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感。”《小学语文新课标》这段话既强调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易于动笔。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呢?我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道难题: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