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高考中化学易混,易错,易漏以及常考知识点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从而达到给复习迎考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和与同行交流之目的。
[关键词]高考化学 细节错误 纠正方法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闻名天下知。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中状元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如何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使高考考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做少量的试题,就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诚意呢?这是每个考生都应当认真思考,仔细斟酌的事情。在此我认为: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从反面入手,查找自己知识网络中的漏洞,收集自己做过的错题,看看错在哪里?想一想为什么出错?
一、排除思维障碍,解决会而不会的问题
化学题目的编写中经常利用一些易混,易错得内容,有意在题目中设置一些“陷阱”或干扰,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辨析能力,但对一些学生来说,在紧张的考场上,由于心理因素或知识网络的缺陷,往往会出现一些思维的障碍,排除这些受阻点,需要我们多反思,勤思,深思,才能快速形成有效的,简捷的解题思路,明确命题意图,总结跨越“障碍”的技巧。
【例题1】(2011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L1.00mol/LNaCl的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解析】错选的A多,分析原因不难看出,错在审题不仔细,将“分子”两个字忽略了,因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正确答案为B.
从例题1中可看出,解题后反思错处、总结教训,建立“错题库”,对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很有帮助的。
二、查找知识漏洞,解决会而不全的问题
认识错误是预防再次出错的基本保障,看看在知识的运用时是不是由于自己计算不仔细,思维不严谨而做题不全面、不完整,这种现象在解题过程中是大量存在的。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留意自己在复习中的知识漏洞,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别再类似的错误了。
【例题2】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的混合物0.5mol,其质量为23.4克,若此混合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最多可析出86.4克银,试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并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醛、酮的性质及分析综合能力,计算时要特别注意甲醛与其他一元醛产生银的定量关系不同。
解:设醛的化学式为CnH2n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n+16.酮的化学式为CmH2m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m+16.混合物中只有醛可发生银镜反应。
(1)若醛为甲醛。即=1,HCHO____________ 4Ag
1/n(HCHO) 4/86.4g/108g.mol-1
可求得n(HCHO)=0.2mol相当于6.0g.
0.2mol×30g.mol-1+(0.5mol-0.2mol)×(14m+16)108g.mol-1
m=3.即酮为丙酮,其质量为:23.4-6.0=17.4g
(2)当n≥2时, CnH2nO_____________2 Ag
1/n(CnH2nO) 2/86.4g/108 g.mol-1
可求得n(CnH2nO)=0.4mol
0.4mol×(14n+16)g.mol-1+(0.5mol-0.4mol)×(14m+16)108g.mol-1
通过讨论可得:n=2,m=3,即乙醛为0.4mol,17.6g;丙酮为5.8g.
即: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为:甲醛6g,丙酮17.4g.或乙醛17.6g,丙酮5.8g.
此题极有可能思考不严谨而做题不全面、不完整有可能遗漏甲醛6g,丙酮17.4g这组答案。
三、查找思考切入点,解决难而不能的问题
在高考特殊的环境中,考生面对一些题目一时难以入手是常有的事情,这样的现象应当快速排除,才能顺利形成解题的思路,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我们做过许许多多的题目,可在考试中面对同类问题时,这需要考生多多思考、琢磨,依照改变原题的结构或条件,往往可使一题多变,自发领悟、自发分析有利于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
【例题3】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c(NH4+) _ c(Cl--)
【解析】PH酸+PH碱=14,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性质为谁弱显谁性。现PH=7,再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H4+)=c(Cl--)。
变式一:等体积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原两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
变式二:(2011上海卷)常温下用PH=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11的氨水、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溶液,关于这两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C)
A、b不可能显碱性 B、a不可能显酸性
C、 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D、b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对做过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归纳,如对做过的试卷进行改错,明确哪些是明明会却做错的题,哪些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也就是不能确定对错,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为了提高化学成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纠错,为争取消除细节错误,攻克面对一些题目时建立不起知识网络之间的联系,一时难以入手的问题。
其次,对错误进行必要的定性。如审题错误,计算错误,抄写错误,笔误等然后确定改进方向。
再次,确定主要是分点,搞清楚它是属于哪个章节,要在搞懂弄清楚上下功夫,具体方法是翻书,找到具体知识点,认真读一读,深入地思考思考,仔细地回味回味;如果还不懂,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最后,找一些同类的题目演练,直到正确率达到95%以上。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地总结,及时纠错,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工作,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
总之,在化学解题中,掌握解题后再分析、再思考的方法,善于在反思上下功夫,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归纳与规律的形成,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而且能训练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最终使自己“乐学”“会学”,熟悉解题思路的变化思路,进而化学成绩就会进步。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考化学 细节错误 纠正方法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闻名天下知。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中状元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如何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使高考考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做少量的试题,就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诚意呢?这是每个考生都应当认真思考,仔细斟酌的事情。在此我认为: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从反面入手,查找自己知识网络中的漏洞,收集自己做过的错题,看看错在哪里?想一想为什么出错?
一、排除思维障碍,解决会而不会的问题
化学题目的编写中经常利用一些易混,易错得内容,有意在题目中设置一些“陷阱”或干扰,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辨析能力,但对一些学生来说,在紧张的考场上,由于心理因素或知识网络的缺陷,往往会出现一些思维的障碍,排除这些受阻点,需要我们多反思,勤思,深思,才能快速形成有效的,简捷的解题思路,明确命题意图,总结跨越“障碍”的技巧。
【例题1】(2011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L1.00mol/LNaCl的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解析】错选的A多,分析原因不难看出,错在审题不仔细,将“分子”两个字忽略了,因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正确答案为B.
从例题1中可看出,解题后反思错处、总结教训,建立“错题库”,对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很有帮助的。
二、查找知识漏洞,解决会而不全的问题
认识错误是预防再次出错的基本保障,看看在知识的运用时是不是由于自己计算不仔细,思维不严谨而做题不全面、不完整,这种现象在解题过程中是大量存在的。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留意自己在复习中的知识漏洞,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别再类似的错误了。
【例题2】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的混合物0.5mol,其质量为23.4克,若此混合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最多可析出86.4克银,试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并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醛、酮的性质及分析综合能力,计算时要特别注意甲醛与其他一元醛产生银的定量关系不同。
解:设醛的化学式为CnH2n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n+16.酮的化学式为CmH2m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m+16.混合物中只有醛可发生银镜反应。
(1)若醛为甲醛。即=1,HCHO____________ 4Ag
1/n(HCHO) 4/86.4g/108g.mol-1
可求得n(HCHO)=0.2mol相当于6.0g.
0.2mol×30g.mol-1+(0.5mol-0.2mol)×(14m+16)108g.mol-1
m=3.即酮为丙酮,其质量为:23.4-6.0=17.4g
(2)当n≥2时, CnH2nO_____________2 Ag
1/n(CnH2nO) 2/86.4g/108 g.mol-1
可求得n(CnH2nO)=0.4mol
0.4mol×(14n+16)g.mol-1+(0.5mol-0.4mol)×(14m+16)108g.mol-1
通过讨论可得:n=2,m=3,即乙醛为0.4mol,17.6g;丙酮为5.8g.
即: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为:甲醛6g,丙酮17.4g.或乙醛17.6g,丙酮5.8g.
此题极有可能思考不严谨而做题不全面、不完整有可能遗漏甲醛6g,丙酮17.4g这组答案。
三、查找思考切入点,解决难而不能的问题
在高考特殊的环境中,考生面对一些题目一时难以入手是常有的事情,这样的现象应当快速排除,才能顺利形成解题的思路,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我们做过许许多多的题目,可在考试中面对同类问题时,这需要考生多多思考、琢磨,依照改变原题的结构或条件,往往可使一题多变,自发领悟、自发分析有利于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
【例题3】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c(NH4+) _ c(Cl--)
【解析】PH酸+PH碱=14,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性质为谁弱显谁性。现PH=7,再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H4+)=c(Cl--)。
变式一:等体积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原两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
变式二:(2011上海卷)常温下用PH=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11的氨水、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溶液,关于这两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C)
A、b不可能显碱性 B、a不可能显酸性
C、 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D、b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对做过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归纳,如对做过的试卷进行改错,明确哪些是明明会却做错的题,哪些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也就是不能确定对错,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为了提高化学成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纠错,为争取消除细节错误,攻克面对一些题目时建立不起知识网络之间的联系,一时难以入手的问题。
其次,对错误进行必要的定性。如审题错误,计算错误,抄写错误,笔误等然后确定改进方向。
再次,确定主要是分点,搞清楚它是属于哪个章节,要在搞懂弄清楚上下功夫,具体方法是翻书,找到具体知识点,认真读一读,深入地思考思考,仔细地回味回味;如果还不懂,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最后,找一些同类的题目演练,直到正确率达到95%以上。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地总结,及时纠错,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工作,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
总之,在化学解题中,掌握解题后再分析、再思考的方法,善于在反思上下功夫,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归纳与规律的形成,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而且能训练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最终使自己“乐学”“会学”,熟悉解题思路的变化思路,进而化学成绩就会进步。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