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课堂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1)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345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航空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正确认识航空服务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用人要求,进一步调整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以便公平公正地衡量專业学生职业素养,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之逐渐成为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如何确立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高职
  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以及岗位群工作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具有较高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并且确立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以此来衡量学生的职业素质及不足;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
  一、职业素质指标的概述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因此,职业素养是劳动者职业道德在具体岗位上的落脚点,是劳动者职业活动中体现的隐性特征。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劳动者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及在职业工作中所呈现的人格特质的集体体现。由此可以确定,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形成和提升是在岗位学习、训练、实践中完成的。为此,劳动者应当在日常落实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基本能力。
  职业素质指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价劳动者个体在劳动中呈现的职业素质水平,列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要素及权重。通常情况下,职业素质指标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能力、行为品质等项目指标,意在用标准来衡量劳动者职业的素质,以便劳动者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创造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确定职业素质指标,公平公正地衡量企业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以鞭策员工不断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身整体水平,做好岗位工作。
  二、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确立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职业。基于此,确立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公平公正地衡量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航空服务行业的优秀人才。
  1.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要求
  通过对国内民航服务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航空服务的重点首先是飞机客舱服务,其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其次是民航地勤服务,其直接体现了航空服务能否给乘客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基于此,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要求是:热爱本职工作,能够积极投身工作之中,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能够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等。
  2.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确立
  首先,进行岗位职业素质分析,归纳总结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素质标准。通常情况下,不同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能力要求等方面均有不同,因此,对劳动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也不同。为了提高不同岗位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行业必须准确界定该岗位的特定职业素质,比如,劳动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涉及工作作风、行为习惯、思考方式等。基于此,对航空服务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予以调查分析,确定职业素质包含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看待工作问题,等等。其次,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学生现状,归纳总结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为了能够制订可行的专业职业素质指标,需要明确岗位职业素质指标与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而在岗位职业素质之中筛选适合的专业职业素质项目,合理设定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立足于职业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确定指标要点为重服务、善沟通、严纪律、强责任、塑心理、保安全、勤学习这七大方面。
  三、结语
  笔者认为,确定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检测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进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学生。要想实现这一点,应当明确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要求,进而按照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步骤来确立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指标。
  参考文献:
  [1]王驰.高职院校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4):151-153.
  [2]陈海燕,张海燕,骆小婷.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63-64.
  [3]刘邦祥.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51-53.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庄子“痀偻承蜩”这则寓言故事中,老者为了粘蝉而不断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心无旁骛,只专注于粘蝉过程,其始终如一的努力、坚持不懈的态度,造就了他的成功。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即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受到学习态度、方法、动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痀偻承蜩”;建构主义;大学生;学习启示  《外篇·达生》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和我院实际案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影响我院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寻找培养我院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以期重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数学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我院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普遍自卑感强、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成绩较差。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一
期刊
摘 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人才培养新思路,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一、前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因此,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十分重要的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领域多为交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奥运文化进行阐释,明确其产生与发展、内涵与外延、传播与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调研,分析张家口地区小学生对奥运文化的掌握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奥运文化在小学中推广与普及的方法和策略,即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动态传播和静态传播普及奥运知识,让学生感悟奥运真谛,践行奥运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奥运文化;推广;普及;张家口  一、奥运文化阐释  1.奥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期刊
摘 要: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以班级为核心的研究生管理,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班级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研究生班级管理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生;班级管理  随着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数又有了大幅提升,并将会出现持续上升趋势。这势必给研究生管理工
期刊
摘 要:高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厦门理工学院学生为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青少年的积极学习心理教育,并提出构建学生积极学习心理机制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学习心理;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背景  从教育学上讲,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处于学习受教育阶段。目前普遍将从接受中等教育开始,到就业、独立生活、结婚为止的这段时期认定为青少年时期。从社会学上讲,青少年被看作是人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构建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入点,研究了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背景及问题,对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民办高校在办学特点和日常管理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均有不同,在教师的绩效考评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考核体系主要分为考核主体、考核指标和结果应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认识到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数学建模活动,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适合高职高专数学建模活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仍然较少,绝大多数教材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编写的。我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材就是选用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我校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建模;教材
期刊
摘 要:以吴文化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是古代文人的精神故乡。把吴文化融入职校语文教学中,就是一种教学创新。职业学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服务地方、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职业学校的语文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职校学生可以从语文教学中汲取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本文从苏州地区职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吴文化;高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基层组织生活模式,拓展党建工作新途径,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党建工作  一、微信公众平台介绍  微信具备随时、随地、随身和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组织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