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杨晓丹(1985-),女,陕西宝鸡人,硕士,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立德功能;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养成功能;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熏陶功能。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是:建设寝室物质文化,为文化育人奠定物质基础;构建寝室制度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寝室精神文化,为文化育人占领崇高精神领地;净化寝室网络文化,为文化育人创设健康虚拟环境。
关键词: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16-03
寝室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物质载体和互动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化场所,同样是一个精神家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校大学生与周围世界关系(包括朋辈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网际关系等) 的深层感悟和现实体验。高校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成长经历,但他们有共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一方面,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自强意识等方面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情感归属、社会认知、心理状态等方面还未成熟,各种文化所塑造的“他人观念”和“他人行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青年大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因而,如何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建设好大学生的寝室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意义世界和育人世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面临的育人困境
(一)开放社会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冲击
开放社会中,大学生寝室文化不可能是“绝缘体”,无论高等院校的围墙怎么设计,学校大门、寝室门卫的管理制度多么严格,高校寝室文化在文化的海洋中绝不会成为“孤岛”,寝室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一定会深受其它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的存在与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下,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异己文化与本土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等的激荡碰撞,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和挑战。尤其是近年来“物质至上”价值观的流行、功利主义的严重影响,社会上盛行的不同程度的炫耀文化、呆萌文化、玩世文化、过度消费文化等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各种消极、低俗、奢靡文化让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很容易处于一种找不到真实自我的虚幻体验,而这种虚幻体验带来的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痛苦和茫然,一种“对异化的变形记式的痛苦感受”,一种“找不到场景(frame)从而失去家园时的茫然。”[1](p.78)
(二)压力环境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比如:就业压力、发展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各种压力迫使大学生对自我所处的当下处境及其未来命运进行思考,如果压力没有及时转化为动力,那么,系统性、交互性的压力不仅不能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反而会挤压自我生存的时空。一方面,自我在各种压力下会不断回避困难、远离现实、拒斥挑战,变得自卑而懦弱;另一方面,自我在压力矛盾的冲击下也可能无限膨胀、虚妄自傲、目中无人,变成一种碎片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自我的碎片化导致“我思-反思”能力的严重弱化,“我思-反思”的意识结构是“人类对自我-非我生存发展的检讨和关照,是对先验-经验及其生存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我思-反思”的能力是“对自我存在处境的审视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这一能力的提高使人的发展不断地受到自身的监控,这种监控反过来又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2]压力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的消解,冲击着寝室文化的完整建构,寝室文化实际上是寝室成员对寝室文化价值指向的共同认同,共同的认同促进着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念和各种行为方式的塑造,“认同可以共享,具有同样认同的人往往会一致行动起来保护和提高他们共同的认同。”[3](p.53)如果大学生压力过大,从而在压力中丢掉了自我,就难以建立寝室文化的共同认同。
(三)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挑战
网络世界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它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同时又以虚拟空间的形式超越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虚拟空间改变了现实自我的生活体验和存在方式,成为人们通向想象世界和虚拟生活的绿色通道;成为一种“脱域”状态,使现实的时空空虚化、无限化、平面化;成为一种“移情”享受,在张显、宣泄、夸张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需要;成为一种“异化”存在,网络世界的迷人诱惑与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刚好对接,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关注,使部分大学生被异化为“低头族”和“孤独者”,异化为网络的附在。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对网络的专注性、迷恋性、依赖性超过了其它社会群体,而网络世界所建构的多元价值图景超越了传统价值观的界限,这一多元价值图景表现出的片面性、表面性、复杂性、盲目性等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价值的正确判断。[4]因而,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挑战存在着客观必然性。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立德功能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远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寝室文化的立德功能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所设定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育人价值标准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高校办学定位、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手段、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制度框架和实现标准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综合体现。高校寝室文化所承载的立德目标、立德内容、立德实现路径的最终表现就是培育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高贵品质。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养成功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存放在人生银行中的增值资本,而坏习惯则是人的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好习惯是人生的助飞器,坏习惯是人生的绊脚石。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习惯不同,而造成寝室生活的不和谐,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寝室成员能否养成好的习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有些寝室团结互助、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大学毕业后,这些学生往往事业有成、人生幸福指数较高;而有些寝室关系冷漠、懒散浮拖、消极萎靡、悲观失望,大学毕业后,这些学生往往事业无望、人生幸福指数较低。因此,寝室文化的养成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习惯收获性格,习惯支配人生。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熏陶功能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习惯、品行、思想有一种“润物细无声”影响,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美化心灵、激发灵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大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滋生出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寝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书柜、每一盆盆景、每一个角落,都展现青春的个性风采、都蕴涵丰富的文化魅力,比如,在墙上张挂为人、治学的名言警语,体现催人上进的奋斗主题,营造真善美的寝室氛围。通过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让每一间寝室成为锤炼高尚品质的熔炉,成为培植良木嘉禾的园地,成为大学生成才的沃土、幸福的家园、温馨的乐园。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建设寝室物质文化,为文化育人奠定物质基础
大学生寝室物质文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良好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寝室陈旧破败、年久失修,就会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压力甚至严重的心理焦虑,当然,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乐观;如果室内潮湿、光线阴暗、通风不畅,就会给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命健康造成一定伤害。大学生虽然是一个求知的群体而不是享乐的群体,但是,正常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住宿条件也不是过分的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满足学生需要的硬件设施中,比如,在学生寝室安装空调、热水管道、网络终端等,寝室条件的大大改善,为文化育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5]
(二)构建寝室制度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理性规制,好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制度的有效性体现在相关主体的自觉自愿的遵守,制度的科学性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的建设应该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各级各类高校的培养目的和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在愉快的生活环境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第一,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虽然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但是,良好的习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卫生保洁、早睡早起、安全用电、节约用水,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活动、多跟人沟通,早做人生规划、早做职业准备,等等。
第二,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共生共在的依存关系,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所抛弃。康德认为,责任是对外在对象的深刻关切,体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意志;培根认为,责任是对整体之善的维护和推进,整体之善比单一个体之善要宝贵得多;海德格尔认为,责任是一种良知,责任的深处是良知和罪责感的存在,不负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必须遭到良知的谴责和其它形式的惩罚。在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中,多为学生搭建培育责任意识的平台,比如,制定 “寝室长工作制度”,寝室成员轮流担任寝室长,开展寝室长素质培训、设计寝室长工作条例、成立寝室长工作协会,等等。让每一个寝室成员都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担当意识,人人成为“生活中的小红帽、学习上的领头羊、情感上的排雷兵”。
第三,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榜样效应。
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很容易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朋辈群体中的先进人物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行为参考,并且产生了较好的引导、示范、激励的作用。除了“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奖学金”评选制度外,在寝室制度文化建设中,可以设立“星级文明寝室”评选制度,包括考试诚信寝室、学风先进寝室、社会实践先进寝室、就业先进寝室等;“优秀寝室长”评选制度;“优秀校友寝室榜样”评选制度;“寝室朋辈互助工程” 评选制度,等等。
(三)营造寝室精神文化,为文化育人占领崇高精神领地
人活着必须要有精、气、神,人的精神来自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觉、知觉、表象、意识等的内在表达和深层体验,客观物质世界在人的面前是人的客体,人在客观物质世界面前是选择、认同客观世界的主体。人的精神状态与人如何面对、解释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密切相关,积极的、健康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面对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一些人的精神状态萎靡了,精神家园荒芜了,尤其是“三观”还处在形成过程中的当代大学生,各种诱惑让他们防不胜防,因而,在大学阶段,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寝室精神文化,优化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寝室环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美化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比如,设计寝室梦想墙,举办寝室设计大赛、开展寝室沙龙周、寝室文化节、寝室互助月等活动,让小小寝室释放出正能量、大能量,成为大学生的精神乐园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互助互谅互尊的重要平台。[6]
(四)净化寝室网络文化,为文化育人创设健康虚拟环境
寝室网络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网络中的信息海量在编织着“他人世界”的同时也强烈地塑造着“自我世界”,各种信息的渗透交织、不同意见的冲突交锋,构成一幅幅扑朔迷离的世界图景,这些图景中庸俗与高尚的对抗、腐朽与神奇的混淆、谬误与真理的争夺,不断地冲击着青年大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尤其是那些悲观、落后、消极、愚蠢的言论容易误导甚至扭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消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崇高性,比如,眼花缭乱的奇谈怪论、屡禁不止的虚假信息、卑鄙下流的色情泛滥,等等。因此,寝室网络文化需要给大学生营建一个纯净的精神天地,比如,开辟网络新平台,创建“寝室 QQ 群”、“寝室一家亲”、“寝室微信群”、“寝室人人网”等,实现朋辈群体之间面对面的沟通、键对键的交流、心与心的融合,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文明共建,净化网络环境、强占精神高地、抵制不良诱惑。充分发挥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寝室文化的价值资源熔铸于青年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过程之中。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
参考文献:
[1]汪丁丁.回家的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张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与核心价值体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7.02.
[3]William Bloom. Person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张首先.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3.
[5]曹秀军,等: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6]甘 霖.切实发挥寝室文化的育人功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摘要: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立德功能;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养成功能;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熏陶功能。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是:建设寝室物质文化,为文化育人奠定物质基础;构建寝室制度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寝室精神文化,为文化育人占领崇高精神领地;净化寝室网络文化,为文化育人创设健康虚拟环境。
关键词: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16-03
寝室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物质载体和互动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化场所,同样是一个精神家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校大学生与周围世界关系(包括朋辈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网际关系等) 的深层感悟和现实体验。高校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成长经历,但他们有共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一方面,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自强意识等方面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情感归属、社会认知、心理状态等方面还未成熟,各种文化所塑造的“他人观念”和“他人行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青年大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因而,如何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建设好大学生的寝室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意义世界和育人世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面临的育人困境
(一)开放社会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冲击
开放社会中,大学生寝室文化不可能是“绝缘体”,无论高等院校的围墙怎么设计,学校大门、寝室门卫的管理制度多么严格,高校寝室文化在文化的海洋中绝不会成为“孤岛”,寝室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一定会深受其它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的存在与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下,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异己文化与本土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等的激荡碰撞,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和挑战。尤其是近年来“物质至上”价值观的流行、功利主义的严重影响,社会上盛行的不同程度的炫耀文化、呆萌文化、玩世文化、过度消费文化等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各种消极、低俗、奢靡文化让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很容易处于一种找不到真实自我的虚幻体验,而这种虚幻体验带来的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痛苦和茫然,一种“对异化的变形记式的痛苦感受”,一种“找不到场景(frame)从而失去家园时的茫然。”[1](p.78)
(二)压力环境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比如:就业压力、发展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各种压力迫使大学生对自我所处的当下处境及其未来命运进行思考,如果压力没有及时转化为动力,那么,系统性、交互性的压力不仅不能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反而会挤压自我生存的时空。一方面,自我在各种压力下会不断回避困难、远离现实、拒斥挑战,变得自卑而懦弱;另一方面,自我在压力矛盾的冲击下也可能无限膨胀、虚妄自傲、目中无人,变成一种碎片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自我的碎片化导致“我思-反思”能力的严重弱化,“我思-反思”的意识结构是“人类对自我-非我生存发展的检讨和关照,是对先验-经验及其生存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我思-反思”的能力是“对自我存在处境的审视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这一能力的提高使人的发展不断地受到自身的监控,这种监控反过来又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2]压力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的消解,冲击着寝室文化的完整建构,寝室文化实际上是寝室成员对寝室文化价值指向的共同认同,共同的认同促进着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念和各种行为方式的塑造,“认同可以共享,具有同样认同的人往往会一致行动起来保护和提高他们共同的认同。”[3](p.53)如果大学生压力过大,从而在压力中丢掉了自我,就难以建立寝室文化的共同认同。
(三)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挑战
网络世界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它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同时又以虚拟空间的形式超越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虚拟空间改变了现实自我的生活体验和存在方式,成为人们通向想象世界和虚拟生活的绿色通道;成为一种“脱域”状态,使现实的时空空虚化、无限化、平面化;成为一种“移情”享受,在张显、宣泄、夸张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需要;成为一种“异化”存在,网络世界的迷人诱惑与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刚好对接,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关注,使部分大学生被异化为“低头族”和“孤独者”,异化为网络的附在。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对网络的专注性、迷恋性、依赖性超过了其它社会群体,而网络世界所建构的多元价值图景超越了传统价值观的界限,这一多元价值图景表现出的片面性、表面性、复杂性、盲目性等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价值的正确判断。[4]因而,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挑战存在着客观必然性。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立德功能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远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寝室文化的立德功能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所设定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育人价值标准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高校办学定位、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手段、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制度框架和实现标准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综合体现。高校寝室文化所承载的立德目标、立德内容、立德实现路径的最终表现就是培育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高贵品质。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养成功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存放在人生银行中的增值资本,而坏习惯则是人的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好习惯是人生的助飞器,坏习惯是人生的绊脚石。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习惯不同,而造成寝室生活的不和谐,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寝室成员能否养成好的习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有些寝室团结互助、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大学毕业后,这些学生往往事业有成、人生幸福指数较高;而有些寝室关系冷漠、懒散浮拖、消极萎靡、悲观失望,大学毕业后,这些学生往往事业无望、人生幸福指数较低。因此,寝室文化的养成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习惯收获性格,习惯支配人生。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熏陶功能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习惯、品行、思想有一种“润物细无声”影响,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美化心灵、激发灵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大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滋生出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寝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书柜、每一盆盆景、每一个角落,都展现青春的个性风采、都蕴涵丰富的文化魅力,比如,在墙上张挂为人、治学的名言警语,体现催人上进的奋斗主题,营造真善美的寝室氛围。通过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让每一间寝室成为锤炼高尚品质的熔炉,成为培植良木嘉禾的园地,成为大学生成才的沃土、幸福的家园、温馨的乐园。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建设寝室物质文化,为文化育人奠定物质基础
大学生寝室物质文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良好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寝室陈旧破败、年久失修,就会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压力甚至严重的心理焦虑,当然,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乐观;如果室内潮湿、光线阴暗、通风不畅,就会给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命健康造成一定伤害。大学生虽然是一个求知的群体而不是享乐的群体,但是,正常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住宿条件也不是过分的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满足学生需要的硬件设施中,比如,在学生寝室安装空调、热水管道、网络终端等,寝室条件的大大改善,为文化育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5]
(二)构建寝室制度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理性规制,好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制度的有效性体现在相关主体的自觉自愿的遵守,制度的科学性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的建设应该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各级各类高校的培养目的和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在愉快的生活环境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第一,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虽然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但是,良好的习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卫生保洁、早睡早起、安全用电、节约用水,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活动、多跟人沟通,早做人生规划、早做职业准备,等等。
第二,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共生共在的依存关系,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所抛弃。康德认为,责任是对外在对象的深刻关切,体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意志;培根认为,责任是对整体之善的维护和推进,整体之善比单一个体之善要宝贵得多;海德格尔认为,责任是一种良知,责任的深处是良知和罪责感的存在,不负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必须遭到良知的谴责和其它形式的惩罚。在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中,多为学生搭建培育责任意识的平台,比如,制定 “寝室长工作制度”,寝室成员轮流担任寝室长,开展寝室长素质培训、设计寝室长工作条例、成立寝室长工作协会,等等。让每一个寝室成员都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担当意识,人人成为“生活中的小红帽、学习上的领头羊、情感上的排雷兵”。
第三,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榜样效应。
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很容易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朋辈群体中的先进人物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行为参考,并且产生了较好的引导、示范、激励的作用。除了“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奖学金”评选制度外,在寝室制度文化建设中,可以设立“星级文明寝室”评选制度,包括考试诚信寝室、学风先进寝室、社会实践先进寝室、就业先进寝室等;“优秀寝室长”评选制度;“优秀校友寝室榜样”评选制度;“寝室朋辈互助工程” 评选制度,等等。
(三)营造寝室精神文化,为文化育人占领崇高精神领地
人活着必须要有精、气、神,人的精神来自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觉、知觉、表象、意识等的内在表达和深层体验,客观物质世界在人的面前是人的客体,人在客观物质世界面前是选择、认同客观世界的主体。人的精神状态与人如何面对、解释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密切相关,积极的、健康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面对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一些人的精神状态萎靡了,精神家园荒芜了,尤其是“三观”还处在形成过程中的当代大学生,各种诱惑让他们防不胜防,因而,在大学阶段,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寝室精神文化,优化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寝室环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美化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比如,设计寝室梦想墙,举办寝室设计大赛、开展寝室沙龙周、寝室文化节、寝室互助月等活动,让小小寝室释放出正能量、大能量,成为大学生的精神乐园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互助互谅互尊的重要平台。[6]
(四)净化寝室网络文化,为文化育人创设健康虚拟环境
寝室网络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网络中的信息海量在编织着“他人世界”的同时也强烈地塑造着“自我世界”,各种信息的渗透交织、不同意见的冲突交锋,构成一幅幅扑朔迷离的世界图景,这些图景中庸俗与高尚的对抗、腐朽与神奇的混淆、谬误与真理的争夺,不断地冲击着青年大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尤其是那些悲观、落后、消极、愚蠢的言论容易误导甚至扭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消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崇高性,比如,眼花缭乱的奇谈怪论、屡禁不止的虚假信息、卑鄙下流的色情泛滥,等等。因此,寝室网络文化需要给大学生营建一个纯净的精神天地,比如,开辟网络新平台,创建“寝室 QQ 群”、“寝室一家亲”、“寝室微信群”、“寝室人人网”等,实现朋辈群体之间面对面的沟通、键对键的交流、心与心的融合,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文明共建,净化网络环境、强占精神高地、抵制不良诱惑。充分发挥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寝室文化的价值资源熔铸于青年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过程之中。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
参考文献:
[1]汪丁丁.回家的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张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与核心价值体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7.02.
[3]William Bloom. Person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张首先.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3.
[5]曹秀军,等: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6]甘 霖.切实发挥寝室文化的育人功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