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同时也对目前普遍采用拓展训练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提出问题,通过浅显的分析,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思考,进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意义与思考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与意义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当时英国舰艇和商务船队经常遭到纳粹德国潜艇袭击,大部分的水兵、船员丧生,只有极少数船员在经历长时间的磨难后活了下来。人们发现,那些幸存下来的,是因为他们拥有强烈的生存意识与适应能力才能坚持到最后。一位名叫汉斯(音译)的先生由此创办一所学校,训练人们在身遇险情、身在逆境时仍然可以求生并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技能。后来,这种训练方式被植入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及成功学等多种理念,使得拓展训练这项运动的思想、形式越来越丰富。
拓展训练通常利用自然优势和户外(或既定)场地,通过对训练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完整的训练设施与训练课程,针对不同受众范围、个体年龄、学历层次、心理特征以及实施目标、实际需求,在专业的授课教师指导下进行训练。目前,国内较成熟的训练课程主要包括拓展体验、回归自然、挑战自我、团队建设、管理才能、危机处理等,采用的方式也包括水上、野外、室内等多种形式。
二、高校体育教育采用拓展训练的历史趋势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面人才,其应当具备如下特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较强的生存技能及专业素养,注重挖掘自身潜能及身体机能的优质品性以及心理健康。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实践中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
2014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也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他提出“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造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
拓展訓练是利用户外空间和先行后知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拓展训练的特点是让学员从有效的学习体验开始,通过参加体能或非体能的活动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参训学生自我学习和激发潜能的环境。
三、采用拓展训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首先,资金投入问题。拓展训练是利用外界资源创造适合教学目标的户外课堂环境,对于场地布置、器材、安全护具等硬件配套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场地建设的设施器材无论采用自建、租赁或合作,都涉及较大成本的后期维护投入甚至是同堂课教师数量的增加,这需要高校管理者提高对于体育课采用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及资金投入的决心。
其次,安全问题。拓展训练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因其以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培养自主性为主要目标,加之学生并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心智、体能,加大了教师对于课堂总体把控的难度。必须要求根据课程设置,制订每堂课的安全预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训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使项目顺利开展。
最后,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拓展训练是一项全新的动态教育形式,它既是新时代发展下的教学改革,也是教育培养人才方向的重要转变。它要求有完善的大纲体系支撑,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注重课程设计的选取与项目内容的操作流程。拓展训练课程中,要求教师既是教育育人的工作者,更是优秀的拓展训练培训师。
国外的体育教育早就开设了探险类型教育模式,信任背摔、攀岩、铁人三项、身体语言等是常见的教学项目,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基本都是相通的,高校引入拓展训练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前国内高校采用拓展训练模式仍然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这除了受教育体制、资金投入、教师资源、安全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之外,主要还需要体育工作者不断更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去审视体育,加快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使体育最终实现用体育育人、用体育促进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成为社会主义新机遇下高等教育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耀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01):119—120.
[2]孙永梅.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成功(教育),2007(05).
(作者单位:北京防化学院)
关键词: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意义与思考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与意义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当时英国舰艇和商务船队经常遭到纳粹德国潜艇袭击,大部分的水兵、船员丧生,只有极少数船员在经历长时间的磨难后活了下来。人们发现,那些幸存下来的,是因为他们拥有强烈的生存意识与适应能力才能坚持到最后。一位名叫汉斯(音译)的先生由此创办一所学校,训练人们在身遇险情、身在逆境时仍然可以求生并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技能。后来,这种训练方式被植入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及成功学等多种理念,使得拓展训练这项运动的思想、形式越来越丰富。
拓展训练通常利用自然优势和户外(或既定)场地,通过对训练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完整的训练设施与训练课程,针对不同受众范围、个体年龄、学历层次、心理特征以及实施目标、实际需求,在专业的授课教师指导下进行训练。目前,国内较成熟的训练课程主要包括拓展体验、回归自然、挑战自我、团队建设、管理才能、危机处理等,采用的方式也包括水上、野外、室内等多种形式。
二、高校体育教育采用拓展训练的历史趋势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面人才,其应当具备如下特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较强的生存技能及专业素养,注重挖掘自身潜能及身体机能的优质品性以及心理健康。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实践中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
2014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也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他提出“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造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
拓展訓练是利用户外空间和先行后知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拓展训练的特点是让学员从有效的学习体验开始,通过参加体能或非体能的活动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参训学生自我学习和激发潜能的环境。
三、采用拓展训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首先,资金投入问题。拓展训练是利用外界资源创造适合教学目标的户外课堂环境,对于场地布置、器材、安全护具等硬件配套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场地建设的设施器材无论采用自建、租赁或合作,都涉及较大成本的后期维护投入甚至是同堂课教师数量的增加,这需要高校管理者提高对于体育课采用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及资金投入的决心。
其次,安全问题。拓展训练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因其以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培养自主性为主要目标,加之学生并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心智、体能,加大了教师对于课堂总体把控的难度。必须要求根据课程设置,制订每堂课的安全预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训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使项目顺利开展。
最后,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拓展训练是一项全新的动态教育形式,它既是新时代发展下的教学改革,也是教育培养人才方向的重要转变。它要求有完善的大纲体系支撑,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注重课程设计的选取与项目内容的操作流程。拓展训练课程中,要求教师既是教育育人的工作者,更是优秀的拓展训练培训师。
国外的体育教育早就开设了探险类型教育模式,信任背摔、攀岩、铁人三项、身体语言等是常见的教学项目,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基本都是相通的,高校引入拓展训练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前国内高校采用拓展训练模式仍然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这除了受教育体制、资金投入、教师资源、安全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之外,主要还需要体育工作者不断更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去审视体育,加快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使体育最终实现用体育育人、用体育促进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成为社会主义新机遇下高等教育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耀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01):119—120.
[2]孙永梅.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成功(教育),2007(05).
(作者单位:北京防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