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对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高校预算管理环境是指对高校预算编制、控制及预算分析等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中有高校外部的,是不可控的,高校只能尽可能去适应它的要求和变化;也有高校内部的,是可控的,高校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去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环境
一、高校预算管理环境概念
高校预算管理环境是指对高校预算编制、控制及预算分析等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对高校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编制原则、编制方法、预算控制及预算分析体系等具有决定性作用,是高校预算管理研究的起点。
二、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分析
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包含来自高校内、外部的诸多因素,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高校预算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讲,对于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方面分析。
(一)宏观环境
1、高等教育环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有其内在联系的发展规律和轨迹。一般来说,高等教育需经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再到“普及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预算目标和任务、预算原则及所适用的预算方法是不同的,高校预算管理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断革新、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现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经济快速而稳定,高校结构相对简单,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显著增加。在预算管理方面,高校很少关注和强调成本控制,“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严重,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2、政策环境。高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受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约束,特别是2000年以来,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财政改革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高校也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部门预算要求学校全面、完整地反映财务收支全貌,统筹安排好学校各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资金前必须首先依据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严格按照用款计划进行支付,对高校财务预算的计划性、严肃性和主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全面反映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可以非常清晰地反映高校收入的构成,也可准确反映高校预算编制情况,对高校收入预算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除财政拨款外主要收入来源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受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政策约束,高校没有自主定价权。
3、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十五”以来,高校普遍利用银行贷款开展校园、基础设施等建设,实现了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的快速跨越。然而,高校负债打破了高校长期以来奉行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走上了赤字预算的道路,因此,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利率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建设资金的筹集及其筹资成本。
(二)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是指学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内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体制等诸因素结合形成的环境变量。
1、高校办学规模与层次。高校办学规模的大小、办学层次的高低是高校管理体制确定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或办学层次的改变,形成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动因,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权力分配结构,改善资源分配办法,管理重心逐步下移,校属二级学院自主权逐步增强。高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须随着办学规模与层次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形式、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变化。
2、高校内部管理水平。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是指高校内部各项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大致包括高校各类原始记录的建立与归档,教学计划执行及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制度,学生及行政管理体制,财务状况定期分析制度,校内经济责任制落实等内容。如果学校建立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则学校的预算管理有着良好基础,可极大地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反之,则必然给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3、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在高校预算管理微观环境中,财务管理体制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学校预算管理微观环境的优劣。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决定了预算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预算管理。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主要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校级财务对二级院、系的人、财、物等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的所有预算收入由学校控制和支配,各二级院系根据本院系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向学校申请相应的经费预算需求,学校根据年度财力状况平衡和协调各院系的经费需求后,批准安排各院系的年度经费预算,并要求在学校统一政策和规章制度下使用预算经费。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强调学校统一领导地位,明确各级单位、部门权责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二级院系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按照一定方式核定各院系经费总额指标,各院系可作为学校的基本预算单位,在学校总经费额度内,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制院系财务收支预算计划。
三、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更新了高校的理财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高校的办学经费的筹集进入多元化时代,高校负债已成为高校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高校财务风险也伴随而来,因此,高校必须更新理财观念,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二)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了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约束。随着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约束逐步加強,推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育体制改革,加深了高校预算管理复杂化程度。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学校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难以取舍,对建设资金需求大大增强,因此高校预算须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做出合理安排,既要控制财务风险,保证财务健康运行,又要将有限资金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行与学校发展建设之间合理分配。
四、结束语
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积极地、恰当地处理和协调好预算管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环境
一、高校预算管理环境概念
高校预算管理环境是指对高校预算编制、控制及预算分析等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对高校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编制原则、编制方法、预算控制及预算分析体系等具有决定性作用,是高校预算管理研究的起点。
二、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分析
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包含来自高校内、外部的诸多因素,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高校预算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讲,对于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方面分析。
(一)宏观环境
1、高等教育环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有其内在联系的发展规律和轨迹。一般来说,高等教育需经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再到“普及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预算目标和任务、预算原则及所适用的预算方法是不同的,高校预算管理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断革新、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现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经济快速而稳定,高校结构相对简单,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显著增加。在预算管理方面,高校很少关注和强调成本控制,“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严重,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2、政策环境。高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受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约束,特别是2000年以来,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财政改革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高校也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部门预算要求学校全面、完整地反映财务收支全貌,统筹安排好学校各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资金前必须首先依据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严格按照用款计划进行支付,对高校财务预算的计划性、严肃性和主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全面反映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可以非常清晰地反映高校收入的构成,也可准确反映高校预算编制情况,对高校收入预算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除财政拨款外主要收入来源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受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政策约束,高校没有自主定价权。
3、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十五”以来,高校普遍利用银行贷款开展校园、基础设施等建设,实现了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的快速跨越。然而,高校负债打破了高校长期以来奉行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走上了赤字预算的道路,因此,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利率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建设资金的筹集及其筹资成本。
(二)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是指学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内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体制等诸因素结合形成的环境变量。
1、高校办学规模与层次。高校办学规模的大小、办学层次的高低是高校管理体制确定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或办学层次的改变,形成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动因,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权力分配结构,改善资源分配办法,管理重心逐步下移,校属二级学院自主权逐步增强。高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须随着办学规模与层次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形式、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变化。
2、高校内部管理水平。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是指高校内部各项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大致包括高校各类原始记录的建立与归档,教学计划执行及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制度,学生及行政管理体制,财务状况定期分析制度,校内经济责任制落实等内容。如果学校建立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则学校的预算管理有着良好基础,可极大地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反之,则必然给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3、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在高校预算管理微观环境中,财务管理体制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学校预算管理微观环境的优劣。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决定了预算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预算管理。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主要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校级财务对二级院、系的人、财、物等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的所有预算收入由学校控制和支配,各二级院系根据本院系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向学校申请相应的经费预算需求,学校根据年度财力状况平衡和协调各院系的经费需求后,批准安排各院系的年度经费预算,并要求在学校统一政策和规章制度下使用预算经费。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强调学校统一领导地位,明确各级单位、部门权责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二级院系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按照一定方式核定各院系经费总额指标,各院系可作为学校的基本预算单位,在学校总经费额度内,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制院系财务收支预算计划。
三、高校预算管理环境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更新了高校的理财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高校的办学经费的筹集进入多元化时代,高校负债已成为高校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高校财务风险也伴随而来,因此,高校必须更新理财观念,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二)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了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约束。随着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约束逐步加強,推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育体制改革,加深了高校预算管理复杂化程度。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学校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难以取舍,对建设资金需求大大增强,因此高校预算须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做出合理安排,既要控制财务风险,保证财务健康运行,又要将有限资金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行与学校发展建设之间合理分配。
四、结束语
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积极地、恰当地处理和协调好预算管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