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普通碳钢为例,解析了钢中存在的相、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材料工作者加深对相、组织等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相;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作者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许多学生对于钢中存在的相、组织等概念理解不清,很容易产生模糊认识,更谈不上对于不同的相、不同的组织组成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基于此,本文拟对钢中可能存在的相、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械工程材料”教材中对于“相”的定义为:相是系统中成分、结构、性能均一、并与其它相截然分开的部分。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虽然准确,但概念的定义中包含欲被定义的概念本身,使得初学者或者非材料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相包含三个属性:成分、结构、性能。其中成分、结构是第一位的,性能是第二位的。同一个相,具有相同的成分、结构与性能;不同的相,其成分、结构至少有一个是不同的,而性能对于不同的相来说,必然是不同的。相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而组织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属内部各组成相的数量、大小、分布、形态等方面的微观形貌,换言之,组织反映的是金属由什么相组成及其数量的多少、相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相的形态等方面的内容。相与组织相比较而言,相一定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组织则未必;只有由单一的相组成的组织才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多相组织不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单相性能取决于其自身的性能,多相组织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的性能及其比例。
就钢而言,从外观上采用肉眼是无法看出其中的差别的,其实,从微观的角度看,钢的内部是不均匀的,钢内部的不均匀表现为成分的不均匀、结构的不均匀、性能的不均匀,其中,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是原因,性能不均匀是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是第一位的,具有决定意义,性能的不均匀是从属的,是第二位的。在钢中,依据不同的成分、温度条件,可能存在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等不同的相,三者具有不同的成分、结构、性能。其中铁素体的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奥氏体的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渗碳体的结构为复杂正交点阵。对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而言,仅仅从结构差异的角度看,已经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相。有些同学曾提出这样的问题:“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结构不同,当然分别属于不同的相,但成分有什么差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结合铁碳相圖来理解。其中,渗碳体的成分必然为唯一的C:6.69%,余为Fe。而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成分是可变的,其各有一定的成分变化区间,同时也有一定的温度变化区间。当然,铁素体和奥氏体在一定的条件(碳钢成分<亦可理解为碳量>与温度的配合)下,可以同时存在,也可能只存在其中之一。比如,当C>0.77%时,温度低于727℃才会有铁素体的存在,而高于727℃才会有奥氏体的存在;当C<0.77%时,由GS线所对应的温度便是铁素体的最高存在温度,高于GS线则不会存在铁素体,而代之以奥氏体。钢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以单一的相存在,例如,奥氏体相、铁素体相、渗碳体相均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单一地存在,这可以从铁碳相图看出来。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钢中则可能存在多个相。如奥氏体+渗碳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这些为二相共存。这些不同的相共同存在,共同构成了钢的内部构成,这些相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否则钢就不能成为一体,那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呢?很显然,通过相界面联系起来,把不同的相联系(粘结)成为一体。通过界面把不同的相联系、组合起来的两相的混合称为两相混合物,为了便于区分和称谓,把奥氏体+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把铁素体+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在观察钢的内部结构时(低倍),莱氏体和珠光体分别构成了显微观察的独立部分,因此在钢的内部结构的解析时,只要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可以在低倍条件下进行独立观察的内部结构,不论其为单一相结构,或者为两个相的混合物,都可以称为组织组成物(简称组织),以此推论,作为整体存在的奥氏体相、铁素体相、渗碳体相、莱氏体(混合物)、珠光体(混合物)都可以称为组织。也就是说当铁素体相独立存在时,我们也经常称其为铁素体组织,奥氏体和渗碳体同样如此。但莱氏体(混合物)、珠光体(混合物)由于是两个相的混合物,作为整体而言,称为组织是恰当的,但不能称为莱氏体相、珠光体相,因为它们是混合物,是由两个相构成的。
结论:对于碳钢中存在的相、组织之间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相、组织等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对相图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相;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作者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许多学生对于钢中存在的相、组织等概念理解不清,很容易产生模糊认识,更谈不上对于不同的相、不同的组织组成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基于此,本文拟对钢中可能存在的相、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械工程材料”教材中对于“相”的定义为:相是系统中成分、结构、性能均一、并与其它相截然分开的部分。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虽然准确,但概念的定义中包含欲被定义的概念本身,使得初学者或者非材料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相包含三个属性:成分、结构、性能。其中成分、结构是第一位的,性能是第二位的。同一个相,具有相同的成分、结构与性能;不同的相,其成分、结构至少有一个是不同的,而性能对于不同的相来说,必然是不同的。相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而组织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属内部各组成相的数量、大小、分布、形态等方面的微观形貌,换言之,组织反映的是金属由什么相组成及其数量的多少、相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相的形态等方面的内容。相与组织相比较而言,相一定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组织则未必;只有由单一的相组成的组织才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多相组织不具有成分、结构、性能的单一性。单相性能取决于其自身的性能,多相组织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的性能及其比例。
就钢而言,从外观上采用肉眼是无法看出其中的差别的,其实,从微观的角度看,钢的内部是不均匀的,钢内部的不均匀表现为成分的不均匀、结构的不均匀、性能的不均匀,其中,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是原因,性能不均匀是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是第一位的,具有决定意义,性能的不均匀是从属的,是第二位的。在钢中,依据不同的成分、温度条件,可能存在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等不同的相,三者具有不同的成分、结构、性能。其中铁素体的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奥氏体的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渗碳体的结构为复杂正交点阵。对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而言,仅仅从结构差异的角度看,已经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相。有些同学曾提出这样的问题:“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结构不同,当然分别属于不同的相,但成分有什么差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结合铁碳相圖来理解。其中,渗碳体的成分必然为唯一的C:6.69%,余为Fe。而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成分是可变的,其各有一定的成分变化区间,同时也有一定的温度变化区间。当然,铁素体和奥氏体在一定的条件(碳钢成分<亦可理解为碳量>与温度的配合)下,可以同时存在,也可能只存在其中之一。比如,当C>0.77%时,温度低于727℃才会有铁素体的存在,而高于727℃才会有奥氏体的存在;当C<0.77%时,由GS线所对应的温度便是铁素体的最高存在温度,高于GS线则不会存在铁素体,而代之以奥氏体。钢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以单一的相存在,例如,奥氏体相、铁素体相、渗碳体相均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单一地存在,这可以从铁碳相图看出来。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钢中则可能存在多个相。如奥氏体+渗碳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这些为二相共存。这些不同的相共同存在,共同构成了钢的内部构成,这些相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否则钢就不能成为一体,那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呢?很显然,通过相界面联系起来,把不同的相联系(粘结)成为一体。通过界面把不同的相联系、组合起来的两相的混合称为两相混合物,为了便于区分和称谓,把奥氏体+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把铁素体+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在观察钢的内部结构时(低倍),莱氏体和珠光体分别构成了显微观察的独立部分,因此在钢的内部结构的解析时,只要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可以在低倍条件下进行独立观察的内部结构,不论其为单一相结构,或者为两个相的混合物,都可以称为组织组成物(简称组织),以此推论,作为整体存在的奥氏体相、铁素体相、渗碳体相、莱氏体(混合物)、珠光体(混合物)都可以称为组织。也就是说当铁素体相独立存在时,我们也经常称其为铁素体组织,奥氏体和渗碳体同样如此。但莱氏体(混合物)、珠光体(混合物)由于是两个相的混合物,作为整体而言,称为组织是恰当的,但不能称为莱氏体相、珠光体相,因为它们是混合物,是由两个相构成的。
结论:对于碳钢中存在的相、组织之间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相、组织等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对相图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