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形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在SDS和S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冠心病患者知晓程度上,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实施行为护理,能够极大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行为护理;冠心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58-002
当下,冠心病逐渐成为我国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对于患者生理和心理均带来一定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降低。针对这一疾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提升临床疗效,而行为护理逐渐成为冠心病护理工作中代替传统护理方式的主要措施,可以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为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形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行为护理。患者年龄在4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23)岁,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为患者进行统一健康宣教,同时为患者实施药物护理和饮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行为护理方式:①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患者中多为中老年人,患者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疾病认知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疾病的护理能力。护理人员结合不同患者特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帮助患者纠正不合理理念,可以借助系统学习方式帮助患者改变异常行为,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改善病情。引导患者静坐、转移注意力或者放松肌肉等,也可以借助刺激和松弛的方式,实现脱敏目的。为患者进行情绪干预,引导患者用理性观点代替情绪化观点。②疏导性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长此以往导致患者身心承受较大痛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产生极大不利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引导,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充当一个倾听者,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以及疾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重树信心,可以借助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1.3评价指标 借助SDS和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进行对比。同时借助本院自制调查文献,调查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程度。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和SDS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焦虑评分)和SDS(抑郁評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程度对比观察组在接受护理之前,有6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所知晓,经过护理之后存在38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对照组患者护理之前有5例知晓,经过护理之后有23例患者知晓,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躯体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痛苦,从而多数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但是在临床上,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往往更加注重生理上的改善,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时患者肾上腺素以及皮质激素等的分泌出现异常,促使患者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现象,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对此,心理护理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其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对疾病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为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接受护理之前,有6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所知晓,经过护理之后存在38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对照组患者护理之前有5例知晓,经过护理之后有23例患者知晓,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而言,为其实施行为干预十分重要,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行为护理;冠心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58-002
当下,冠心病逐渐成为我国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对于患者生理和心理均带来一定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降低。针对这一疾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提升临床疗效,而行为护理逐渐成为冠心病护理工作中代替传统护理方式的主要措施,可以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为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形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行为护理。患者年龄在4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23)岁,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为患者进行统一健康宣教,同时为患者实施药物护理和饮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行为护理方式:①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患者中多为中老年人,患者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疾病认知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疾病的护理能力。护理人员结合不同患者特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帮助患者纠正不合理理念,可以借助系统学习方式帮助患者改变异常行为,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改善病情。引导患者静坐、转移注意力或者放松肌肉等,也可以借助刺激和松弛的方式,实现脱敏目的。为患者进行情绪干预,引导患者用理性观点代替情绪化观点。②疏导性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长此以往导致患者身心承受较大痛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产生极大不利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引导,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充当一个倾听者,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以及疾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重树信心,可以借助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1.3评价指标 借助SDS和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进行对比。同时借助本院自制调查文献,调查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程度。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和SDS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焦虑评分)和SDS(抑郁評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程度对比观察组在接受护理之前,有6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所知晓,经过护理之后存在38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对照组患者护理之前有5例知晓,经过护理之后有23例患者知晓,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躯体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痛苦,从而多数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但是在临床上,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往往更加注重生理上的改善,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时患者肾上腺素以及皮质激素等的分泌出现异常,促使患者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现象,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对此,心理护理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其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对疾病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为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接受护理之前,有6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所知晓,经过护理之后存在38例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对照组患者护理之前有5例知晓,经过护理之后有23例患者知晓,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而言,为其实施行为干预十分重要,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