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文章根据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实困境,提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关键词 应用型 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步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必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而每个应用型高校基本设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尤为重要。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各类院校定位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更多地方高校投身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适应社会行业或技术岗位技术水平提高和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的需要。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大背景下,大学本科教育正从“精英教育” 转向“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正从精英人才向专业应用人才转变,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应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困境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于一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人才需求的变化,其课程体系暴露出缺点。
2.1 课程体系缺乏应用特色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由教育部1999年批准设立,导致许多高校在会计学、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上改造设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是表现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
2.2 课程设置交叉重复
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多设置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金融学等课程。目前课程设置体系是“会计学+金融学”的简单组合,没有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
2.3 实训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很薄弱。软件方面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师,很多教师集理论课与实训课一身,而且前身是会计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硬件方面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是在会计岗位、证券模拟实验室简单运用,校外实训基地无法达到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真正效果。
2.4 脱节社会需求
财务管理本科培养应加强社会需求导向,社会更渴望宽广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突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但当前的课程体系更注重理论的学习,忽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与存储器,缺乏吸收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开设职业责任课程,缺乏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脱离社会的基本要求。
3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外,而且具有能够接受新知识的潜在能力。应用型人才课8程体系应按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并能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财务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
3.1 “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成为当前本科教育的主流,校内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力”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与岗位相关的能力目标,再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设计“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
3.2 强化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
财务管理本科学生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职业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可以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会计证、理财师证等。培养方案中要加大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部分课程直接采用“以证代考”的课程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多证书”获取比率和职业证书的含金量。
3.3 提高“知识+技能”融合度
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即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经济、金融、会计、法律、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尽可能体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特点。知识素质要求具有超前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职业发展和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3.4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很多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出去后不仅可以从事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等企业的相关投资与理财工作,有的还要兼做财务会计、企业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投资与理财人员将会是企业的格外欢迎和器重的对象。投资与理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养是个重要课题。为此建议增设相关财经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5 适应社会需求导向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来设置课程,课程体系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群模块、专业基础课群模块、专业核心课群模块、专业选修课群模块与专业实践课程群模块,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五大课群模块,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入到我国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生产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大学的主要任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财务技术思维能力,擅长财务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只有在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应用型培养目标。
€L芑鹣钅浚喊不帐〖吨氐憬萄邢钅俊抖嘣槿胗τ眯痛葱麓匆等瞬排嘌J窖芯俊罚ū嗪牛?0100810);安徽省级一般教研项目《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编号:2010817);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X201042);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编号:ZDKC1150)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应用型 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步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必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而每个应用型高校基本设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尤为重要。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各类院校定位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更多地方高校投身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适应社会行业或技术岗位技术水平提高和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的需要。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大背景下,大学本科教育正从“精英教育” 转向“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正从精英人才向专业应用人才转变,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应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困境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于一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人才需求的变化,其课程体系暴露出缺点。
2.1 课程体系缺乏应用特色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由教育部1999年批准设立,导致许多高校在会计学、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上改造设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是表现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
2.2 课程设置交叉重复
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多设置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金融学等课程。目前课程设置体系是“会计学+金融学”的简单组合,没有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
2.3 实训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很薄弱。软件方面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师,很多教师集理论课与实训课一身,而且前身是会计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硬件方面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是在会计岗位、证券模拟实验室简单运用,校外实训基地无法达到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真正效果。
2.4 脱节社会需求
财务管理本科培养应加强社会需求导向,社会更渴望宽广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突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但当前的课程体系更注重理论的学习,忽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与存储器,缺乏吸收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开设职业责任课程,缺乏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脱离社会的基本要求。
3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外,而且具有能够接受新知识的潜在能力。应用型人才课8程体系应按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并能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财务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
3.1 “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成为当前本科教育的主流,校内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力”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与岗位相关的能力目标,再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设计“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
3.2 强化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
财务管理本科学生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职业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可以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会计证、理财师证等。培养方案中要加大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部分课程直接采用“以证代考”的课程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多证书”获取比率和职业证书的含金量。
3.3 提高“知识+技能”融合度
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即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经济、金融、会计、法律、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尽可能体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特点。知识素质要求具有超前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职业发展和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3.4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很多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出去后不仅可以从事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等企业的相关投资与理财工作,有的还要兼做财务会计、企业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投资与理财人员将会是企业的格外欢迎和器重的对象。投资与理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养是个重要课题。为此建议增设相关财经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5 适应社会需求导向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来设置课程,课程体系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群模块、专业基础课群模块、专业核心课群模块、专业选修课群模块与专业实践课程群模块,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五大课群模块,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入到我国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生产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大学的主要任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财务技术思维能力,擅长财务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只有在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应用型培养目标。
€L芑鹣钅浚喊不帐〖吨氐憬萄邢钅俊抖嘣槿胗τ眯痛葱麓匆等瞬排嘌J窖芯俊罚ū嗪牛?0100810);安徽省级一般教研项目《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编号:2010817);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X201042);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编号:ZDKC115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