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有效的积累体系,使学生易于表达
目前中学生写作最大的困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作文,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究其原因是平时缺少积累,没有材料。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困惑,就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就生动地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引导学生投身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我”“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四大方面入手写随笔、日记、感悟,把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思想感情的历程记录下来,着重记录闪光的、美的、有感悟的精彩片段。然后把这些片段分成家庭琐事、友情传递、美丽一瞬、世事杂感、新闻点击、人生感悟等几个专栏分类积存起来,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笔丰富的写作材料。
2.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合教材
语文课本是写作教学最有效的资源之一。如果对教材内容,对相关篇目适当整合,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库就会更加充实起来。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与作文素材的关系,整合教材中的内容,不断反思、加工,甚至模仿。例如,教材中有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整合在一起。再引导学生调动平时的材料积累和生活经验,那么有关写景题材的作文,学生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米之炊”,就会较容易、较自然地写出来。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一篇成功的作文往往来自学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等,而积累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来自于阅读。除了课本之外,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名作欣赏》等,要求学生每周最少做三份阅读积累卡,每学期阅读两部名著,给阅读作品写一篇读书笔记。定期举行阅读成果展示,如:阅读交流课、文学经典朗诵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这样,学生一方面在耳濡目染下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用心体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通过多方面引导,构建有效的积累体系,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构建有效的训练序列体系,使学生明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学段提出了明确的写作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等九项要求,涵盖了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到表达修改、定稿成文的具体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自觉地把它作为教学的准则和训练的要求,更要在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的需求,编制各年级段的写作训练序列体系,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落实到具体学段的每一次写作训练之中。如:初一训练记叙文,上学期要求写出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的记叙文,下学期落实具体写作技巧;初二训练基本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写法。初三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多方面训练命题形式不同的作文。只有扎实地进行目的明确、计划科学、循序渐进式的写作训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构建有效的写作课堂体系,使学生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课堂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明确怎样的条件、怎样的空间才对学生的习作最为有利。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我大胆尝试广泛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写作课堂体系,使学生乐于表达。(1)经常开展课堂演讲活动;(2)经常开展辩论赛活动;(3)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活动;(4)善用、巧用多媒体教学。这些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第二课堂活动还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学习情景,唤醒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
四、构建有效的作文评改体系,使学生善于表达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评改有如下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怎样落实新课标的作文评改建议呢?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师评师改
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作文评改体系,有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有教师批改和学生集体批改、有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等三种形式。师评师改能很好地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统一步调,集中意见。
2.自评自改
自评自改就是学生作文写好以后,安排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和用错的词句,老师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价,批改结束后,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要求和修改意见,进行二次作文,力求有所突破,至少有所进步。
3.互评互改
就是学生之间进行的互相批改和小组批改相结合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学生互批,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当然,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评改学生作文,都应遵循鼓励性原则,让每篇文章的闪光点得到张扬。特别是让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从而使学生善于表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语文教改的永恒课题。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构建了四大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作者单位:广东兴宁市永和中学
目前中学生写作最大的困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作文,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究其原因是平时缺少积累,没有材料。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困惑,就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就生动地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引导学生投身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我”“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四大方面入手写随笔、日记、感悟,把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思想感情的历程记录下来,着重记录闪光的、美的、有感悟的精彩片段。然后把这些片段分成家庭琐事、友情传递、美丽一瞬、世事杂感、新闻点击、人生感悟等几个专栏分类积存起来,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笔丰富的写作材料。
2.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合教材
语文课本是写作教学最有效的资源之一。如果对教材内容,对相关篇目适当整合,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库就会更加充实起来。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与作文素材的关系,整合教材中的内容,不断反思、加工,甚至模仿。例如,教材中有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整合在一起。再引导学生调动平时的材料积累和生活经验,那么有关写景题材的作文,学生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米之炊”,就会较容易、较自然地写出来。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一篇成功的作文往往来自学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等,而积累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来自于阅读。除了课本之外,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名作欣赏》等,要求学生每周最少做三份阅读积累卡,每学期阅读两部名著,给阅读作品写一篇读书笔记。定期举行阅读成果展示,如:阅读交流课、文学经典朗诵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这样,学生一方面在耳濡目染下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用心体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通过多方面引导,构建有效的积累体系,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构建有效的训练序列体系,使学生明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学段提出了明确的写作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等九项要求,涵盖了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到表达修改、定稿成文的具体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自觉地把它作为教学的准则和训练的要求,更要在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的需求,编制各年级段的写作训练序列体系,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落实到具体学段的每一次写作训练之中。如:初一训练记叙文,上学期要求写出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的记叙文,下学期落实具体写作技巧;初二训练基本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写法。初三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多方面训练命题形式不同的作文。只有扎实地进行目的明确、计划科学、循序渐进式的写作训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构建有效的写作课堂体系,使学生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课堂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明确怎样的条件、怎样的空间才对学生的习作最为有利。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我大胆尝试广泛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写作课堂体系,使学生乐于表达。(1)经常开展课堂演讲活动;(2)经常开展辩论赛活动;(3)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活动;(4)善用、巧用多媒体教学。这些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第二课堂活动还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学习情景,唤醒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
四、构建有效的作文评改体系,使学生善于表达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评改有如下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怎样落实新课标的作文评改建议呢?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师评师改
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作文评改体系,有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有教师批改和学生集体批改、有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等三种形式。师评师改能很好地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统一步调,集中意见。
2.自评自改
自评自改就是学生作文写好以后,安排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和用错的词句,老师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价,批改结束后,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要求和修改意见,进行二次作文,力求有所突破,至少有所进步。
3.互评互改
就是学生之间进行的互相批改和小组批改相结合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学生互批,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当然,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评改学生作文,都应遵循鼓励性原则,让每篇文章的闪光点得到张扬。特别是让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从而使学生善于表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语文教改的永恒课题。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构建了四大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作者单位:广东兴宁市永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