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批评的尺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免不了对学生进行批评,我想,在批评之前,我们必须注意到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就批评的目的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要采取的手段”。可是批评绝不是吓唬、教训或斥责。批评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其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平时注意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任何一位班主任教师,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因此,他们就因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这样,在具有统一意志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就容易犯错误。若把这些形象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统一到集体意志上来,前提是了解,然后再去教育或批评。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学,不管他以何种方式表现自己,其本质都是好的。做为学生,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他们都在下意识地告诫自己,如何引起别人的注意,如何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做为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更不能冷落他们,否则总会有人产生孤独的感觉,甚至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导致我们教育批评的失败。任何一种教育和批评的方式都必须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重视他。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个性的调皮的学生。
  如果想用既不训斥也不惩罚的办法达到教育和批评的目的,使学生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尺度:
  
  一、在真诚的交谈中批评
  
  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旦发现,切忌简单粗暴地立即加以指责,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待问题积多了再泛泛地点点现象,草草了事。前者易产生逆反心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后者容易给学生一种敷衍的印象,他会认为老师很宽松,却认识不到自身错误的危害性。为避免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不妨在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去接近他,跟他个别交谈,用实实在在的话去打动他。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的危害,或利用适当的时间,找几个同学以聊天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于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在内心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与老师和谐相处,就会积极主动的克服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至更好地配合老师搞好班级工作。
  二、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
  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显得就更强一些。当我们于当众发现了学生的某种错误的言行和举动,或者由学生举报经过自己详细了解证实某生确有错误的时候,不宜在某个班会或是任何一个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这样有时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会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者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若再想弥补可就困难了。因为这是一个心灵创伤问题,毕竟学生还年轻,他们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层次。
  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私下找到学生,针对他所犯错误的具体实际,做一次耐心的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批评教育工作。如此学生会感觉到他原本就有的也是他最看中的自尊或虚荣得到了教师的维护,其结果必定会使他的内心里那种难以定性的感情一跃而为努力向上的激情。
  
  三、不要在痛苦的情况下批评
  
  处在少年或青春期的学生们,有着奔放的活力。充满热情的愉快的生活是他们的主旋律。但是,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人情的冷漠,校园生活的单调,师生关系的紧张及学习成绩的低落,身体状况的不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随时都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这正是我们老师不易发觉的。如果我们不晓得这个犯错误的同学正处于内心的痛苦之中而去批评他,不仅不可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他雪上加霜,痛上加痛,有时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处在内心痛苦中的学生正需要别人的安慰帮助,教师必须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断不能在学生痛苦的时候进行批评。
  
  四、不要重复批评
  
  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是个一次性的过程,不应该是阶段性的。所谓一次性批评,就是在一次批评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及危害,从而决心改正错误。不能出现形式变换或场合不同的重复批评。其次,对于学生已改正的错误,也不能在说新错误的时候重提。如若新帐老帐一块算,学生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产生心理负担。他就会怕老师,甚至是恨老师,有时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对班级整体工作的难以把握。
  
  五、把握好批评与指责的界线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批评是真诚的而非虚假的,是冷静的而非暴躁的。其目的是温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之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因而批评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和蔼适度,不能让学生有被指斥被责备的感觉。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有撼动学生心灵的力量。这就会使学生压抑的心理变得轻松,畏惧的心跳变得平静。他会认为老师很理解他,在不断地亲近他,他会因感到那样做对不起老师而更加尊敬老师,仰视老师。如若不加考虑,横眉怒目地加以指责,至多也只能落个低头不语,内心却满不服气,甚至让老师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这或许能使我们借以据自己工作的实际,制定出既适合自己的工作作风,又适合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措施,从而把握好批评的尺度,使学生克服自身之劣迹,弘扬正气,努力向上。
  以上五点只是自己近几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我想这些不一定适合于每个教师的具体工作,更不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把握的批评原则。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注意不伤其自尊,适当地允许他们保留一点人性上的虚荣,客观地评价他们,真诚地对待他们,耐心地感化他们,就一定能产生心灵的共鸣。即便是顽石钝根也终究会被我们的热心所融化。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改进创新,充分发挥物理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改进,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
[摘 要]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成全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是课的灵魂,它反映教师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并且“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必须服从它。”  [关键词]观察 比较 发展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
【摘要】作文教学可谓是如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教师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作者在聆听数十位一线名师作文教学,以及自己的作文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试图从立足语文教材和着眼于课外两个角度来谈谈如何有效抓好作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材;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面对作文教学,志公先生曾这样提及到:“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学校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体育教师作好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教给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具有自觉读书的能力和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这里的习惯是与方法和能力密不可分的。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就阅读教学的特点,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在学习中与人交流的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认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其“自我教育”理论在所有教育理论中颇具特色,在教育实践中对“自我教育”的内涵界定、与德育理论和和谐教育理论的关系作广泛深入的探讨,对完善我国的教育理论,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自我教育 德育理论 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也是世界著名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10-01  摘要:把摄像机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使教学更有效果。  关键词:摄像机 化学教学  随着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加速,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课堂中。由于本人爱好摄影,开始在化学教学中,尝试使用摄像机,配合多媒体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
【摘 要】现代的教育,需要建立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文章用丰富的个案阐述了利用网络系统下的j信、论坛、个性空间等。师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健康成长需要沟通 短信 论坛 博客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更需要有能力、有知识,而且人格健全的人才。基于网络环境下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问题,笔者就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