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探究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碧”指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显示“黑碧”为阳起石碧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OH振动处产生3个主峰,归属于MgMgMg-OH,Mg-MgFe2+-OH(Fe2M+1MgM1MgM3-OH,MgM1MgM1Fe2M+3-OH),MgFe2+Fe2+-OH(MgM1Fe2M+1Fe2M+3-OH,Fe2M+1Fe2M+1 M gM3-O H),但与常见和田玉不同,“黑碧”的三个主峰在拉曼光谱O H的振动区(3600~3700 cm-1)和红外光谱OH的倍频振动区(7200~7100 cm-1)产生分裂现象.将“黑碧”分为5个区域:HB-1,HB-2,HB-3,HB-4和HB-5,进行原位的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在3600~3700 cm-1出现3个主峰(A,B,C),将主峰进行分峰拟合处理,显示分裂成6个次级峰(A′和A″,B′和B″,C′和C″),次级峰之间的平均波数差为5 cm-1.前人对角闪石在O H振动处主峰分裂现象的观点各不相同.结合“黑碧”的原位电子探针数据和相关研究文献,认为角闪石中B(M 4)位置上的阳离子分布是分裂谱产生的主要原因.角闪石中的B(M4)位置虽然没有直接与W位置的OH相连接,但B(M4)位置上的阳离子通过影响TO4上的桥氧,间接影响W位置上的OH,从而引起OH振动光谱产生一定变化.对比存在类似分裂谱的角闪石样品和“黑碧”的晶体化学式,发现所有的样品在B(M4)位置上均存在Ca2+和Mn2+分布,而其他位置的阳离子占位情况都不相同,表明“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与B(M4)位置上的Ca2+和Mn2+分布有关.故认为“黑碧”中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为Ca2+和Mn2+在B(M4)位置上的占位,且高波数峰位归属于Ca2+,低波数峰位归属于Mn2+,即A′,B′,C′归属于Ca2+,A″,B″,C″归属于Mn2+.
其他文献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无损、高灵敏、快速检测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光谱技术.通过调控和优化纳米结构图案和尺寸可显著增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的耦合以提升电磁场强度,是获得高性能SERS芯片的重要新途径.提出一种用于检测痕量汞离子的新型金属/介质三维周期纳米结构高性能SERS芯片.利用新型应力分化式双层模板纳米压印方法实现了大面积高均一纳米结构SERS芯片的低成本、批量制备.该芯片成功用于痕量汞离子的高灵敏快速检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压印过程界面微区应力进行模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