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标,贴近实际,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基地,提高科技培训效果:树立典型,推动教育富民工程;结合活动,牵线搭桥科技下乡;科技引领,开展农民转移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
关键词:科技培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和增收能力,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管好农村事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近年来,成教中心校与镇科协、劳保所、农服中心、企服中心、妇联等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增强科技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收致富的目标,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贴近实际 举办实用技术培训
高淳县砖墙镇属水乡圩区,有丰富的水资源,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养殖过程中,广大养殖户尽管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然需要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我们充分发挥成教中心校的资源优势,想群众之想,多次邀请有关教授、专家来我镇、村举办专题讲座。近三年来,金陵科技学院的刘家驹教授在全镇各行政村分别举办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问答》的专题讲座。另外,我县农林局的陈贤明、田贵云等专家也多次到我镇举办水产养殖知识讲座,并且到塘口进行指导。每次讲座,教室里都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水产养殖户,他们认为,专家的讲解使大家懂得了水产养殖中的许多知识,解决了以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疑难问题,获益匪浅。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养殖技术,使广大养殖户感觉到只有靠科技才能致富。三年来,共组织水产养殖培训40多次,参加培训5000多人次。
依托基地 提高科技培训效果
为了加速全镇农民增产增收的步伐,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综合优势,努力提高水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镇的水产养殖逐步成为绿色、高效、无公害产业,使广大农民真正走上科技致富的康庄大道。成教中心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0月建成了我镇“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基地。该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养殖面积40亩,专门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它建立后的作用主要有三:①克服了水产养殖单一经营的风险,拓宽了生产门路;②提高了水面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经济效益;③促使农户更快更好地掌握养殖新品种的新技术。在平时的工作中,成教中心校与农服中心等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殖户技术培训,做到一听、二讲、三干、四交流,每年至少三次邀请基地技术顾问金陵科技学院的刘家驹教授来镇讲课,并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主要形式是①组织养殖户进基地参观学习,实地观摩;②开办骨干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让这些骨干渗透到各村当教员,对广大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示范基地的辐射功能成效显著,促进了农村致富,农民增收,集体财力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一代新型农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树立典型 推动教育富民工程
高淳县砖墙镇四园村,紧靠固城湖生态养殖区。十年前,四园村民与本县的其他农户一样,每家都是靠在外打工或几亩农田种粮食维持生计。2003年开始,水产养殖面积逐步增加,到外县、外省承包鱼塘的养殖大户出现了。为了更好地提升特种水产养殖水平,增加水产养殖农户收入,2006年12月,由南京市劳动模范、原保胜2814项目场长李代华等8户蟹农发起,54户养殖户参加,联合成立了“四园水产專业合作社”。并且承诺,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集中培训及适时、及时的塘口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解决广大养殖户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007年开始,每年公布培训计划。内容有塘口消毒与蟹种的选择;河蟹饲料的选择与投喂;如何栽种水草,调节水质;高温季节下如何预防病害;螃蟹的市场营销等。曾记得2007年3月23日,金陵科技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的刘家驹教授来到四园村,举办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问答》的专题讲座。当天,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水产养殖户,有的还带来了螃蟹样本,现场进行咨询、现场让专家进行诊断。在耐心解答完蟹农的提问后,刘教授还向广大养殖户宣讲了“生态防病,生物治病,药物防病”三位一体的蟹病防治方法和如何正确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调节改良水质。紧接着,刘教授还深入到塘口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答有关实际问题。专题培训不但使养殖户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增添了大家养大蟹的信心和决心。2007年共集中培训7次,每户发放服务资料20多份,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8年5月,县委组织部对四园村的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授牌“高淳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更加凸现了培训的功能和作用。现在,基地内具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聘请了专职的、兼职的技术培训人员,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技术推广、示范与信息咨询等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四园村2007年人均收入8483元,2008年人均收入9530元,2009年人均收入10230元,这一串串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结合活动 牵线搭桥科技下乡
2009年,高淳县举办首届“高淳油菜花”节,特邀四十年前在高淳农村插队的知青前来参观。王新生,《科学大众》杂志社书记也在其中,当村委领导谈到四十年前的水稻田,现已90%改成了池塘养蟹,成了本地的特色产业,成了农民的致富门路,邀请他和有关专家来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6月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周鑫教授等一行5人来到了我镇,送科技到农村,在镇政治科技学校举办了《淡水养蟹技术暨病害防治技术》的专题讲座。周教授从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开始:整池塘、清塘、注水、培养基础饵料、栽种水草;然后讲到蟹苗放养:扣蟹质量的选择和鉴别、蟹种的放养密度;接着讲了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后重点讲解了病害的防治:腐壳病、黑鳃病、蟹奴病、水肿病、脱壳不遂症、颤抖病等。讲座结束前,周教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在生产中有时能捕获300-550克,只的超大规格河蟹(超级蟹),它的效益非常可观。周教授说,研 究“超级蟹”的生长发育及其制作的技术奥秘,对提升我国河蟹的商品蟹档次和竞争力,增强河蟹的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养殖河蟹的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应当作为重点技术进行攻关。话音刚落,会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周教授就蟹农的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①今年螃蟹第一次脱壳时遇到了低温出现了难以蜕壳症状应如何补救;②现在池塘里的青苔难以消灭,有何良策;③今年夏天,预测高温时间较长应如何调节水质,预防病害等等。蟹农们听得专心,记得仔细,还认真进行了交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平时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束时,每个蟹农还收到了一本《科学养蟹》的杂志,个个笑逐颜开,齐声称赞这样的培训“实际、实用、实效”。
科技引领 开展农民转移培训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生产经营越来越趋向多样性,在传统农业向多种经营转变时期,青年农民想的是致富,少的是门路,缺的是技术,愁的是信息,盼的是服务。成教中心校积极与镇服装企业等单位联系,进行职前、职中、职后培训,让学校和企业走上了共赢发展之路。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贸企业出口锐减,农民工纷纷返乡,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成教中心校,积极主动参与到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中去。与科协、劳保所、農服中心、企服中心、妇联等联合,举办了2期机械电子、3期餐厅服务员、2期家政服务员、2期计算机操作员、9期服装缝纫工,共18期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学员746人,有序转移了农村劳动力,拓宽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渠道。到2009年6月,南京日娇服装厂,已有300多名职工,南京秋宁制衣有限公司已有近200名职工,而且职工年均收入达到16000元,大大促进了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部门协调,资源整合,围绕以“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为目标,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
关键词:科技培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和增收能力,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管好农村事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近年来,成教中心校与镇科协、劳保所、农服中心、企服中心、妇联等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增强科技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收致富的目标,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贴近实际 举办实用技术培训
高淳县砖墙镇属水乡圩区,有丰富的水资源,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养殖过程中,广大养殖户尽管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然需要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我们充分发挥成教中心校的资源优势,想群众之想,多次邀请有关教授、专家来我镇、村举办专题讲座。近三年来,金陵科技学院的刘家驹教授在全镇各行政村分别举办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问答》的专题讲座。另外,我县农林局的陈贤明、田贵云等专家也多次到我镇举办水产养殖知识讲座,并且到塘口进行指导。每次讲座,教室里都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水产养殖户,他们认为,专家的讲解使大家懂得了水产养殖中的许多知识,解决了以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疑难问题,获益匪浅。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养殖技术,使广大养殖户感觉到只有靠科技才能致富。三年来,共组织水产养殖培训40多次,参加培训5000多人次。
依托基地 提高科技培训效果
为了加速全镇农民增产增收的步伐,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综合优势,努力提高水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镇的水产养殖逐步成为绿色、高效、无公害产业,使广大农民真正走上科技致富的康庄大道。成教中心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0月建成了我镇“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基地。该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养殖面积40亩,专门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它建立后的作用主要有三:①克服了水产养殖单一经营的风险,拓宽了生产门路;②提高了水面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经济效益;③促使农户更快更好地掌握养殖新品种的新技术。在平时的工作中,成教中心校与农服中心等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殖户技术培训,做到一听、二讲、三干、四交流,每年至少三次邀请基地技术顾问金陵科技学院的刘家驹教授来镇讲课,并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主要形式是①组织养殖户进基地参观学习,实地观摩;②开办骨干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让这些骨干渗透到各村当教员,对广大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示范基地的辐射功能成效显著,促进了农村致富,农民增收,集体财力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一代新型农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树立典型 推动教育富民工程
高淳县砖墙镇四园村,紧靠固城湖生态养殖区。十年前,四园村民与本县的其他农户一样,每家都是靠在外打工或几亩农田种粮食维持生计。2003年开始,水产养殖面积逐步增加,到外县、外省承包鱼塘的养殖大户出现了。为了更好地提升特种水产养殖水平,增加水产养殖农户收入,2006年12月,由南京市劳动模范、原保胜2814项目场长李代华等8户蟹农发起,54户养殖户参加,联合成立了“四园水产專业合作社”。并且承诺,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集中培训及适时、及时的塘口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解决广大养殖户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007年开始,每年公布培训计划。内容有塘口消毒与蟹种的选择;河蟹饲料的选择与投喂;如何栽种水草,调节水质;高温季节下如何预防病害;螃蟹的市场营销等。曾记得2007年3月23日,金陵科技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的刘家驹教授来到四园村,举办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问答》的专题讲座。当天,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水产养殖户,有的还带来了螃蟹样本,现场进行咨询、现场让专家进行诊断。在耐心解答完蟹农的提问后,刘教授还向广大养殖户宣讲了“生态防病,生物治病,药物防病”三位一体的蟹病防治方法和如何正确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调节改良水质。紧接着,刘教授还深入到塘口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答有关实际问题。专题培训不但使养殖户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增添了大家养大蟹的信心和决心。2007年共集中培训7次,每户发放服务资料20多份,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8年5月,县委组织部对四园村的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授牌“高淳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更加凸现了培训的功能和作用。现在,基地内具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聘请了专职的、兼职的技术培训人员,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技术推广、示范与信息咨询等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四园村2007年人均收入8483元,2008年人均收入9530元,2009年人均收入10230元,这一串串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结合活动 牵线搭桥科技下乡
2009年,高淳县举办首届“高淳油菜花”节,特邀四十年前在高淳农村插队的知青前来参观。王新生,《科学大众》杂志社书记也在其中,当村委领导谈到四十年前的水稻田,现已90%改成了池塘养蟹,成了本地的特色产业,成了农民的致富门路,邀请他和有关专家来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6月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周鑫教授等一行5人来到了我镇,送科技到农村,在镇政治科技学校举办了《淡水养蟹技术暨病害防治技术》的专题讲座。周教授从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开始:整池塘、清塘、注水、培养基础饵料、栽种水草;然后讲到蟹苗放养:扣蟹质量的选择和鉴别、蟹种的放养密度;接着讲了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后重点讲解了病害的防治:腐壳病、黑鳃病、蟹奴病、水肿病、脱壳不遂症、颤抖病等。讲座结束前,周教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在生产中有时能捕获300-550克,只的超大规格河蟹(超级蟹),它的效益非常可观。周教授说,研 究“超级蟹”的生长发育及其制作的技术奥秘,对提升我国河蟹的商品蟹档次和竞争力,增强河蟹的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养殖河蟹的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应当作为重点技术进行攻关。话音刚落,会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周教授就蟹农的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①今年螃蟹第一次脱壳时遇到了低温出现了难以蜕壳症状应如何补救;②现在池塘里的青苔难以消灭,有何良策;③今年夏天,预测高温时间较长应如何调节水质,预防病害等等。蟹农们听得专心,记得仔细,还认真进行了交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平时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束时,每个蟹农还收到了一本《科学养蟹》的杂志,个个笑逐颜开,齐声称赞这样的培训“实际、实用、实效”。
科技引领 开展农民转移培训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生产经营越来越趋向多样性,在传统农业向多种经营转变时期,青年农民想的是致富,少的是门路,缺的是技术,愁的是信息,盼的是服务。成教中心校积极与镇服装企业等单位联系,进行职前、职中、职后培训,让学校和企业走上了共赢发展之路。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贸企业出口锐减,农民工纷纷返乡,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成教中心校,积极主动参与到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中去。与科协、劳保所、農服中心、企服中心、妇联等联合,举办了2期机械电子、3期餐厅服务员、2期家政服务员、2期计算机操作员、9期服装缝纫工,共18期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学员746人,有序转移了农村劳动力,拓宽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渠道。到2009年6月,南京日娇服装厂,已有300多名职工,南京秋宁制衣有限公司已有近200名职工,而且职工年均收入达到16000元,大大促进了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部门协调,资源整合,围绕以“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为目标,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