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我们应教会孩子什么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23456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大自然都会用极端方式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珍爱地球家园。肆虐的冰雪、汶川大地震触目惊心,伤痛还没有消失,青海玉树地震再一次撕开了心中还没有消退的伤痕,有一种痛,是痛到感觉不到疼痛。当原本的秀美山川只剩下断壁和残垣,我们仰天长叹;当原本的幸福美满只剩下生命的悲歌,我们潸然泪下;当造物的上苍将所有的悲苦和灾难给了汶川、给了玉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灾难不能分担,苦难可以共度。对于学校,我们不禁要思索一下,除了号召学生捐款之外,我们还应给予我们的孩子什么?
  首先,我们要把灾难教育这一课补起来。灾难与挫折是最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灾难教育的程度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国家文明程度和国民防灾减灾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从普及灾难教育开始。在日本、美国等一些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把灾难警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除了对成人进行防灾教育,还从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为幼儿必修课。2005年3月20日,日本福冈县以西海域发生里氏7级地震,却仅有1人死亡,735人受伤。其原因在于日本平时的防灾教育和避险救护技能的训练使国民遇到地震并不慌张,显示出冷静、顽强、有序和善于协作的素养。许多国家都规定,中小学生每年要参加一到两次防灾避难演习,会定期举办活动纪念大的灾难。在中国,灾难教育不应仅是一门从娃娃抓起的课堂必修课,还应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课程。灾难教育不仅是一门与“逃生”有关的学问,更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学问。在汶川地震旧伤未愈,玉树地震又添新痕的这些日子里,各种各样的灾难教育正在中国大地上铺开。但综观此类活动,大都打着“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等名号。而事实上,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都只是一个提示,一个警醒,珍爱生命、远离灾难才是永远的主题。很多灾难损害后果的产生都源于无知,因而灾难教育首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灾难知识的教育。具体而言,这些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第一,灾难的种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的类型。例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海啸等属于自然灾难,火灾和核辐射等属于人为灾难。
  第二,灾难的危害。可以通过火灾、地震和海啸等具体的事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和他们的生活相关的灾难的危害性以及不同的灾难的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围。
  第三,灾难前兆和表现。许多灾难在发生前都会有一些征兆,如海啸发生时,海水会反常涨退,甚至会出现变色等现象;在某些地震发生前,会有动物的反常表现。灾难发生时也会有一些明显特征,如地震会造成房屋的摇晃以及物品的脱落。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部分灾难的发生做出初步的判断并及时采取防范和避险措施。8万个鲜活的生命,被印度洋海啸夺去。但仅仅因为一个10岁女孩的警告,普吉岛上约100名游客得以提前逃离海啸的魔爪。2004年圣诞节假期,英国10岁女孩蒂莉
其他文献
<正> 为了研究海南、南海及华南的历史,1991年4月下旬到7月上旬,我来海南考察,并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到西沙群岛进行考古调查。由于台风袭来,使我在完成对永乐群岛、中建岛及
9月开学季,大多數孩子已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然而却有一部分孩子则选择由父母授课“宅”家上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中显示,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里学习,孩子的年龄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它的产生源于家长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从早期单一家长教学发展为现在的教育联盟,“在家上学”正在逐步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一批由父母授课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