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大杠杆、放大收益”是券商向客户推荐融资融券业务时喊出的响亮口号,但券商在鼓吹“放大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提醒投资者“两融”业务同样会放大风险。券商为了自己的个体利益,而将风险“隐藏”起来的宣传手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融资融券业务自推出之后,其发展异常迅猛,其中又以融资业务表现最为出色。来自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年初至6月底,两市融资余额从878亿元增长至200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250%。融资余额大幅飙升的背后,是监管部门“重融资、轻融券”的结果,亦是诸多券商纷纷降低“两融”门槛的必然。
融资融券作为监管部门推出的创新业务,本意是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也是投资者获利的一种全新工具。然而不幸的是,“两融”业务已蜕变为A股市场的又一“绞肉机”。从年初至今,“两融”客户超过九成出现亏损,即使是将时间拉长至3年,亦有六成投资者为其所累,“两融”业务仅仅只是少数参与者的盛宴。
“两融”业务成为股市新的“绞肉机”,并非没有原因。首先,融资融券业务自试点开始,A股就一直处于熊市阶段,从2010年至今,股市鲜有像样的表现,更多的是下跌。去年与今年,股指曾经两次重回“1”时代,特别是今年6月底的暴跌,上证指数不仅跌穿了去年的低点1949点,甚至还创出1849点的五年来的新低。由于“两融”业务中融资余额占据“两融”余额95%以上的比例,股市的下跌,融资者出现亏损其实已经“被注定”。
其次,券商大幅放低“两融”门槛放大了投资者的风险。在“两融”业务推出之初,出于防范风险方面的考量,监管部门将参与“两融”业务的门槛设置为50万元与开户时间不低于两年,而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与获取更大的利益,目前这一门槛已“被下降”至20万元与开户半年时间。开户只有半年的投资者参与“两融”业务,明显是把投资者往“火坑”里推。这些投资者参与“两融”业务,亏损几乎是“主旋律”。
其三,“两融”业务的“跛脚”运行也放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转融通试点虽然已经推出,但监管部门对于转融资与转融券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目前,转融资试点已经先行启动,但转融券却受到限制。监管层此举虽然意在稳定市场,但由于单一券商融券品种、数量等均有限,投资者融资时基本没什么障碍,但融券却受到较大的影响,融资买入后无法通过融券卖出对冲风险。由于近几年行情一直低迷,参与“两融”业务意味着将承担更大的风险,事实也正是如此。
融资融券虽然属于创新业务,但对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散户来说,置身其中,其劣势地位将更加突出。一个并不规范的市场,最弱势的地位,休说是什么融资融券这种“创新”业务,无论监管部门推出什么花样,散户亦只有被鱼肉的命运,所谓的创新工具也将演变为股市新的“绞肉机”,这已为A股市场的历史所证明。如果监管部门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今后还将不断地被证明。
融资融券业务自推出之后,其发展异常迅猛,其中又以融资业务表现最为出色。来自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年初至6月底,两市融资余额从878亿元增长至200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250%。融资余额大幅飙升的背后,是监管部门“重融资、轻融券”的结果,亦是诸多券商纷纷降低“两融”门槛的必然。
融资融券作为监管部门推出的创新业务,本意是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也是投资者获利的一种全新工具。然而不幸的是,“两融”业务已蜕变为A股市场的又一“绞肉机”。从年初至今,“两融”客户超过九成出现亏损,即使是将时间拉长至3年,亦有六成投资者为其所累,“两融”业务仅仅只是少数参与者的盛宴。
“两融”业务成为股市新的“绞肉机”,并非没有原因。首先,融资融券业务自试点开始,A股就一直处于熊市阶段,从2010年至今,股市鲜有像样的表现,更多的是下跌。去年与今年,股指曾经两次重回“1”时代,特别是今年6月底的暴跌,上证指数不仅跌穿了去年的低点1949点,甚至还创出1849点的五年来的新低。由于“两融”业务中融资余额占据“两融”余额95%以上的比例,股市的下跌,融资者出现亏损其实已经“被注定”。
其次,券商大幅放低“两融”门槛放大了投资者的风险。在“两融”业务推出之初,出于防范风险方面的考量,监管部门将参与“两融”业务的门槛设置为50万元与开户时间不低于两年,而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与获取更大的利益,目前这一门槛已“被下降”至20万元与开户半年时间。开户只有半年的投资者参与“两融”业务,明显是把投资者往“火坑”里推。这些投资者参与“两融”业务,亏损几乎是“主旋律”。
其三,“两融”业务的“跛脚”运行也放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转融通试点虽然已经推出,但监管部门对于转融资与转融券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目前,转融资试点已经先行启动,但转融券却受到限制。监管层此举虽然意在稳定市场,但由于单一券商融券品种、数量等均有限,投资者融资时基本没什么障碍,但融券却受到较大的影响,融资买入后无法通过融券卖出对冲风险。由于近几年行情一直低迷,参与“两融”业务意味着将承担更大的风险,事实也正是如此。
融资融券虽然属于创新业务,但对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散户来说,置身其中,其劣势地位将更加突出。一个并不规范的市场,最弱势的地位,休说是什么融资融券这种“创新”业务,无论监管部门推出什么花样,散户亦只有被鱼肉的命运,所谓的创新工具也将演变为股市新的“绞肉机”,这已为A股市场的历史所证明。如果监管部门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今后还将不断地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