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韦恩斯坦:运作奥斯卡的人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红毯上的明星再熠熠生辉,明眼人都无法忽略,真正的大BOSS是那个在人群中挽着老婆的胖子——哈维·韦恩斯坦。
   要想获得奥斯卡,你不但要拥有出色的演技、完美的角色驾驭能力、与影片剧情极高的契合度等自身条件,还得倚靠影片发行公司的强大运营、公关手段的恰到好处、媒体造势的拿捏得当。多年的事实证明,跟着哈维·韦恩斯坦有奖拿、有肉吃。
   这个奥斯卡专业户,以圣丹斯电影节起家,在过去20年里,斩获了287项奥斯卡提名,赢得了63座“小金人”。韦恩斯坦胜利的第一步,是摸准评委们的口味。根据《洛杉矶时报》最近的调查所显示出的学院会员组成来看,奥斯卡94%的会员是白人、77%是男性、平均年龄62岁、50岁以下的会员只占14%。在戛纳电影节看到《艺术家》这部电影后,韦恩斯坦就明白,这是为评委们量身订做的礼物。
   还有什么比人到半百、事业萧条的背景,更能引发白发老人的共鸣?还有什么比有一位红颜知己不忘当年提携之恩,依然心怀眷恋的情结,更符合他们的期待?还有什么比黑白、无声、模拟好莱坞经典时代明星的举手投足的做派更能契合他们的欣赏口味?所以韦恩斯坦毫不犹豫地买下这部电影的发行权。
   然后,韦恩斯坦聪明地为《艺术家》定调:这是一部精致的默片艺术,同时围绕着还原艺术本质,拯救沉迷3D炫技中的电影和观众大做文章。连消带打,顺手便将了带有3D元素的竞争影片《雨果》一军。
   去年韦恩斯坦运作《国王的演讲》也用了这一招。他宣称:“谁也没说一定要使用FACEBOOK才是跟得上时代,很多人性的东西是不分时代、永恒不变的。”此话一出,颇得年纪大的、害怕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奥斯卡评委欢心。为什么一定要拉扯上FACEBOOK?当然是为了踩竞争对手《社交网络》一脚了。
   当然,这种“攻击”还算小把戏。回想第75届奥斯卡,《钢琴师》作为公认的年度最好电影,让韦恩斯坦手上的《芝加哥》压力重重。这时《钢琴师》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年轻时曾在好莱坞犯下强奸案的新闻突然被翻了出来大做文章。最后,丑闻加不能到达现场最终让《钢琴师》失去最佳影片奖项,胜出的是《芝加哥》。
   还是围绕评委做文章。每年参与奥斯卡外围评选的影片相当海量,平时各有各忙的评委们哪里有空全部看完,就算看完多少也会人之常情地出现类似记忆错乱、暂时性遗忘的情况。所以给评委们寄参赛的DVD、安排放映会是韦恩斯坦的一贯手段。
   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为了保证公平,奥斯卡评委有5000多名,美国媒体都弄不清楚是哪些人,韦恩斯坦却能凭借自己的人脉资源将资料送上门去。据说,在韦恩斯坦公关团队的疯狂操盘下,海量DVD的发放,让众多评委在“百忙之中”只看了《国王的演讲》,才使得此片在决赛时刻爆发能量。
   还有人说,韦恩斯坦经常和奥斯卡评委们以电话或者面谈的方式交流电影看法,比如“你觉得我家XXX片子如何”。那对方肯定会回答“你家的XXX片子不错”。然后,他转头就告诉媒体,“某某跟我说,他很喜欢我们的XXX电影”为自家影片造势。
   更能体现韦恩斯坦运作手腕的还有排片时间。当年《社交网络》早早在北美地区大规模上映,聚集了眼球和人气,《国王的演讲》则一直小规模上映,直到《社交网络》风头渐渐回落,才发力加场次。这回《艺术家》同样做了漫长的舆论预热,才踩着颁奖礼的时间点有计划地扩大上映场次,造成话题效应,在颁奖季中始终保持了高人气。
   期间有观众冲进影院发现这是一部默片,要求退票,韦恩斯坦意识到这桩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卖点。经过他包装,这则消息转变成向评委“吹风”:奥斯卡还是要注重点品位档次的,普通观众可能并不了解电影内涵。
   为影片造势还可以包括从9月份多伦多开始的颁奖季多去露几下脸,什么工会奖、金球奖都是为了给没时间看完所有影片的奥斯卡评委留下印象。
   奥斯卡的“潜规则”是:在商业片中选艺术片,商业上太成功了反而可能影响获奖。所以如何把握造势的“度”,很微妙。
   通过种种运作,结果便是法国默片《艺术家》囊括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三大重要奖项。所以有人说《艺术家》获奖是艺术的胜利,更是韦恩斯坦公关的胜利。
其他文献
“现在谁给小角楼注入一个亿的资金,小角楼马上给他翻出五个亿!”小角楼酒业宣传资源部副部长陈小斌敲着桌子告诉《商界》记者。   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上海普凯投资基金。   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西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的白酒企业,2012年1月4日被媒体曝出负债3.01亿元,资不抵债,因此作价4000万元,股权整体挂牌出售。  2012年2月24日。阴雨。《商界》记者来到四川小角楼
期刊
打着孕期护肤产品的旗号,实际上却是质量堪忧的普通化妆品;随便使用普通的美容仪器,便做起“产后护理”;同一套手法,换个名字便分身为“产后美乳”、“产后减肥”、“产后排残汁”等多般功效;吹嘘天然专业的产后恢复产品,其实是在小作坊的乳化锅中产生……   想加盟但没资金,总部便极力动员准备投资者先花几万元把一个区域“保护”起来;以低价吸引加盟商,开店之后公司却再也不闻不问;大做加盟广告,公司却并无特许资
期刊
长期以来,出租车牌照持有人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关系被看做是一种现代的剥削制度。以重庆为例,出az价为前3公里8元,以后每公里1.8元,其间较大的毛利空间,本可以让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但事实上,出租车收入的大部分落到出租车牌照持有人手上,出租车司机每天要在高压和不健康的环境下工作10小时以上,每个月的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而这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   ——如果仅从“善恶”的角度
期刊
2007年夏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领衔一项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突袭长三角。   吴仪不按常理出牌,绕开既定安排,径直步入上海松江一家“永和豆浆”。“油料重复使用,整体卫生状况奇差。”她勃然大怒,上海相关领导受到了严厉批评。    旋即,“吴仪批台商店家卫生差”的新闻被海内外媒体竞相报道。   永和豆浆遭遇了史上最严重一次危机。董事长林炳生以及他的胞弟林建雄紧张了。回过神来,兄弟俩感到不对劲
期刊
经过6年原始沉淀及全速发展,“车骑王子”加盟店猛然扩张到200多家,一举登上了国内“汽车漆面快修第一品牌”的宝座,一4S店主在谈及车骑王子2011年的扩张速度时,表示:太疯狂了。然而,就在今年3月9日车骑王子第二期门店经营策略研讨会上,其总裁葛双萍一语震惊四座:“放缓发展步伐。”这一决策的出台直接导致壮志满怀的其他高管“2012年再开200家”的计划,化为泡影。有人说,“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期刊
商业模式就像一块大号的创可贴,被中国企业贴在自己每一个弱点上。  中国企业对商业模式的过度迷恋与依赖,让企业变得脆弱不堪。一场厂商关系的矛盾,一次质量问题,一轮市场竞争,一个政策的变化,一项成本变动,甚至是一条微博的转发,都足以影响商业模式,使企业陷入崩盘之境。剥下了模式的外衣,原来光鲜明艳的企业,其实是如此单薄与贫穷。     这是一个动辄言及商业模式的年代。然而,却很少有企业真正懂得“模式”
期刊
当我们试图通过对商业模式非理性迷恋的解读,再次直面中国商业与商人灵魂中根深蒂固的功利与浮躁时,却发现,在这场模式的危局中,折射着中国企业几乎所有的短板与局限,隐藏着种种更为复杂的背景与夙因。    最后的暴富机遇   对于中国商业现象、商业秩序、商业逻辑的每一次反思,急功近利的暴富心态似乎总是绕不开的原因。   马云应聘警察、肯德基员工,甚至酒店门童都未被录取,却通过电子商务成为中国商界绕不开
期刊
何处落子  “当这个时代来临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在《激荡三十年》这本书的扉页上,财经作家吴晓波如此深情写到。  这当然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商业时代,群雄并起、逐鹿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而,在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后起之秀”的冲击之下,华为、格力、联想等“前辈”们看上去正以飞快的速度老去。  尤其是在这个资讯泛滥的
期刊
从一路凯歌的三株集团到踌躇满志的顺驰地产,一个颇有深意的现象是:越是看似精密独特的商业模式,往往越会产生最终打倒企业的反噬力。  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中国的商业模式信徒们,迷恋模式,依赖模式,但从本质上对模式并不尊重。反映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并非遵循商业模式本身的规律法则,而是尽一切可能地通过模式的设计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让商业模式为我所用。  然而,每个人都逃不过为自己的作为埋单。任何算计模式者
期刊
动力   陆子庭决定与迎香离婚。作出这个决定对他来讲,实在不容易。   不是因为他是贸易公司老总,资产过千万,担心财产分割,而是迎香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过重要影响。   陆子庭与迎香幼时是邻居,两家关系甚好,两个孩子青梅竹马,小学读一个班,放学后,不是你到我家做作业,就是我到你家来。初中在一个学校,两人成绩持平,都是乖孩子。到了高中,迎香的学习成绩依旧一路领先,而陆子庭因为迷上电子游戏而节节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