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适应时代需要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练笔作为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指导学生通过小练笔掌握写作门路,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练笔;方法;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人教版语文教材除了单元作文之外,还安排了不少小练笔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小练笔是围绕一个训练中心所进行的篇幅较小的写作练习,是掌握一定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然而,倘若不对学生的小练笔制定一定的要求,“小练笔”的作用就显得可有可无。
事实上,多数学生并不缺乏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然而一旦将这些素材化为书面表达,却又显得粗糙苍白,言之无味。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口语化”、“流水账”表达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写作方法,缺乏润色文字的意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优化教学,从“小”入手,通过小练笔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达到练笔要求。
一、重视语言教学,品味词句
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都会布置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摘抄,但是多数学生却无法把这些词句应用到习作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这些词句的认识是粗浅的,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品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句意,感受词句的表达效果与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与应用。
1、引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建立与画面的关联
写作就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对具体物象的文字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读、品味课文中的美词美句,并根据文字的描述进行画面想象,从而建立起文字与画面的关联。例如教学《观潮》一文,可以借助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水天相接”、“横贯江面”,什么叫做“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看到类似的画面,自然浮现这次词语。此外,教师也可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最后出示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明白作者这样表达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就可直接出示书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最后出示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合画面品读。
2、有意删减、替换词句,树立细节意识
一篇文章,如果能够适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等作用,让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然而不少同学在小练笔中对于细节的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与其每次在习作中强调要有丰富的细节描写,不如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细节意识,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体味,感悟细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意的删减、替換原文词句,削减其中细节,进而引导学生品读,与文章的描述建立对比,感受原文表达的微妙。叶圣陶就曾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我在出示这个句子的时候,故意把这个句子改成”他睁着眼,又摇了摇头。”学生一读,很自然地感受到这语句中的几处细节极其形象地刻画出严监生当时焦急的心理状态。
3、言为心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如果一篇文章缺乏真情深感的流露,那么无论文辞怎么优美,都不能打动读者。“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沟通与对话。老师在阅读指导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验,在阅读中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从“小”入手,逐步提高
人教版的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单元习作,一是小练笔。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对其重视起来。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随意布置,还是有意拔高要求,都有违小练笔的使用原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为了使小练笔能够真正有效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从“小”入手,逐步提高。
1、“小”的选题
“小练笔”的时间宜短而快,所以在选题要“小”。相对于习作,练笔的内容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求选择恰当的练笔内容。例如《一面》一文,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惜笔墨,细致入微。几处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生动逼真、形神兼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本课,其中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在安排学生摘抄文中的外貌描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确定练笔内容:观察你身边的人,对其进行外貌描写。这样“小”的选题,不仅有意识地强化了知识点,更因其篇幅短小而让学生乐于去写。
2、“小”的要求
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同样,如果教师布置小练笔没有一定的要求限制,那么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可能语言干涩、内容空洞,效果甚微。教师布置小练笔一定要明确练些什么。可以给定一些好词,要求学生把词语融入到练笔中;可以是仿写一个句段,学习修辞的运用;可以是既定一种结构。例如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要求学生在描写中做到既有整体勾勒,也有局部特写。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要求学生在描写中运用一定的修辞突出景物特点。有了要求,学生的练笔才有方向,不至于无从下笔。但是一次练笔,不宜过多要求,尽量做到“小”而“精”。
3、“小”的系列
让小练笔系列化的显著作用就是让学生对某一写作技能的理解与训练更加扎实、透彻。鉴于教材也是根据一定的专题划分单元的,教师可以依据单元主题,安排有一定时间长度、有一定训练力度的“练笔”专题。比如,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练笔内容,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必定越写越顺。
三、注重评价,激励写作欲望
小练笔因其篇幅较短,所以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评价。尽管教师有义务指出学生小练笔中存在的不足,但是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批改学生小练笔时,教师应该多予以学生赞美和肯定,哪怕练笔中只是一个好词的正确运用。教师的鼓励与成功的体验是一种极大的情绪力量,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写作欲望。此外,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更多样,例如师生共评,组员互评的方式就能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提高品读与写作的能力。
练笔,是发展书面表达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小练笔的最大功效,让学生理解写作方法,又在练笔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周生艳,《学校教育研究》2015.3
3.《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3
【关键词】 小练笔;方法;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人教版语文教材除了单元作文之外,还安排了不少小练笔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小练笔是围绕一个训练中心所进行的篇幅较小的写作练习,是掌握一定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然而,倘若不对学生的小练笔制定一定的要求,“小练笔”的作用就显得可有可无。
事实上,多数学生并不缺乏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然而一旦将这些素材化为书面表达,却又显得粗糙苍白,言之无味。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口语化”、“流水账”表达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写作方法,缺乏润色文字的意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优化教学,从“小”入手,通过小练笔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达到练笔要求。
一、重视语言教学,品味词句
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都会布置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摘抄,但是多数学生却无法把这些词句应用到习作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这些词句的认识是粗浅的,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品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句意,感受词句的表达效果与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与应用。
1、引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建立与画面的关联
写作就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对具体物象的文字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读、品味课文中的美词美句,并根据文字的描述进行画面想象,从而建立起文字与画面的关联。例如教学《观潮》一文,可以借助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水天相接”、“横贯江面”,什么叫做“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看到类似的画面,自然浮现这次词语。此外,教师也可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最后出示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明白作者这样表达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就可直接出示书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最后出示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合画面品读。
2、有意删减、替换词句,树立细节意识
一篇文章,如果能够适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等作用,让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然而不少同学在小练笔中对于细节的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与其每次在习作中强调要有丰富的细节描写,不如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细节意识,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体味,感悟细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意的删减、替換原文词句,削减其中细节,进而引导学生品读,与文章的描述建立对比,感受原文表达的微妙。叶圣陶就曾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我在出示这个句子的时候,故意把这个句子改成”他睁着眼,又摇了摇头。”学生一读,很自然地感受到这语句中的几处细节极其形象地刻画出严监生当时焦急的心理状态。
3、言为心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如果一篇文章缺乏真情深感的流露,那么无论文辞怎么优美,都不能打动读者。“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沟通与对话。老师在阅读指导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验,在阅读中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从“小”入手,逐步提高
人教版的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单元习作,一是小练笔。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对其重视起来。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随意布置,还是有意拔高要求,都有违小练笔的使用原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为了使小练笔能够真正有效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从“小”入手,逐步提高。
1、“小”的选题
“小练笔”的时间宜短而快,所以在选题要“小”。相对于习作,练笔的内容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求选择恰当的练笔内容。例如《一面》一文,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惜笔墨,细致入微。几处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生动逼真、形神兼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本课,其中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在安排学生摘抄文中的外貌描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确定练笔内容:观察你身边的人,对其进行外貌描写。这样“小”的选题,不仅有意识地强化了知识点,更因其篇幅短小而让学生乐于去写。
2、“小”的要求
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同样,如果教师布置小练笔没有一定的要求限制,那么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可能语言干涩、内容空洞,效果甚微。教师布置小练笔一定要明确练些什么。可以给定一些好词,要求学生把词语融入到练笔中;可以是仿写一个句段,学习修辞的运用;可以是既定一种结构。例如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要求学生在描写中做到既有整体勾勒,也有局部特写。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要求学生在描写中运用一定的修辞突出景物特点。有了要求,学生的练笔才有方向,不至于无从下笔。但是一次练笔,不宜过多要求,尽量做到“小”而“精”。
3、“小”的系列
让小练笔系列化的显著作用就是让学生对某一写作技能的理解与训练更加扎实、透彻。鉴于教材也是根据一定的专题划分单元的,教师可以依据单元主题,安排有一定时间长度、有一定训练力度的“练笔”专题。比如,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练笔内容,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必定越写越顺。
三、注重评价,激励写作欲望
小练笔因其篇幅较短,所以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评价。尽管教师有义务指出学生小练笔中存在的不足,但是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批改学生小练笔时,教师应该多予以学生赞美和肯定,哪怕练笔中只是一个好词的正确运用。教师的鼓励与成功的体验是一种极大的情绪力量,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写作欲望。此外,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更多样,例如师生共评,组员互评的方式就能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提高品读与写作的能力。
练笔,是发展书面表达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小练笔的最大功效,让学生理解写作方法,又在练笔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周生艳,《学校教育研究》2015.3
3.《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