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经阴道分娩巨大儿孕妇4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妇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巨大儿阴道分娩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97【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45-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其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为产科危症之一[1,2],临床表现为阴道持续小量出血或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是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发生比率约占总出血人数的70%左右[3]。巨大儿使子宫在孕期内过度膨胀,胎儿娩出后,其较难恢复正常收缩,易形成宫缩乏力,而引发产后出血[4]。本文选取经阴道分娩巨大儿孕妇20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经阴道分娩巨大儿孕妇4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孕妇中:年龄在23—39岁,平均年龄为32.4±3.8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6±1.2周。观察组孕妇中: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30.6±3.5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1.4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助产士正确处理各产程,当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肌注,并密切观察产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1.2.2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①胎儿娩出后,将缩宫素20U注射于子宫肌层内,并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协助胎盘娩出,若胎儿娩出10分钟后胎盘仍没有剥离征象,或胎盘娩出前产妇出血量已经超过200ml时,立即给予实施人工剥离胎盘术。②胎盘娩出后,给予产妇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缩宫素20U,以持续性促进其子宫收缩;若产妇有软产道损伤,要及时给予缝合,并在宫底放置纱带,以促进子宫收缩与恢复;此时护士应有节律、均匀给予子宫进行按摩,持续15分钟,帮助子宫收缩。③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间隔30分钟,按压宫底一次,并测量宫底的高度;鼓励产妇排尿,必要时可给予导尿处置。④良好的心理对子宫收缩可产生积极的作用,让家属陪伴在产妇身边,给予其心理安慰与支持;在产妇分娩30分钟内,护士要协助新生儿吸吮奶头,既可增进母婴感情,又可促使子宫收缩。⑤产妇分娩巨大儿时,第二产程所用时间较长,产妇会消耗大量体力,因此,胎儿娩出后,立即指导产妇进食温质、少量半流质食物,以补充体力。
1.3评价指标。采用称重法计算产妇分娩24小时内出血量:将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妇所用敷料的重量减敷料未使用时重量,除以1.05即为产妇出血量。产后出血判定标准。产妇在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统计方法行卡方检验,把均数±标准差确定为参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将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生出血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产生出血发生情况对比表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发生例数发生率(%)观察组20315.0对照组20735.0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表(ml)
组别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观察组301.5±104.7365.9±79.3对照组352.1±112.5421.2±128.4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巨大儿出生率在临床上也呈现增加的趋势[5]。巨大儿分娩后,极易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生出血发生[6]。在临床护理时,观察组通过正确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在子宫肌层内注射缩宫素;胎盘娩出后,给予产妇静滴缩宫素与子宫按摩;及时指导产妇给予新生儿吸吮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胎儿分娩速度,促进了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有效地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产生出血发生率为15.0%,其与王小红等人[4]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早期给予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产后出血在发生,降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均有重要意作用。参考文献
[1]龚惠芳.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02(18):217-218
[2]蓝卫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3):17-19
[3]吴秀芳.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08):52
[4]王小红.分娩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33-34
[5]刘岚,陆丽.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0):107-108
[6]李爱英.实施护理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66
关键词:巨大儿阴道分娩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97【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45-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其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为产科危症之一[1,2],临床表现为阴道持续小量出血或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是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发生比率约占总出血人数的70%左右[3]。巨大儿使子宫在孕期内过度膨胀,胎儿娩出后,其较难恢复正常收缩,易形成宫缩乏力,而引发产后出血[4]。本文选取经阴道分娩巨大儿孕妇20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经阴道分娩巨大儿孕妇4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孕妇中:年龄在23—39岁,平均年龄为32.4±3.8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6±1.2周。观察组孕妇中: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30.6±3.5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1.4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助产士正确处理各产程,当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肌注,并密切观察产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1.2.2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①胎儿娩出后,将缩宫素20U注射于子宫肌层内,并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协助胎盘娩出,若胎儿娩出10分钟后胎盘仍没有剥离征象,或胎盘娩出前产妇出血量已经超过200ml时,立即给予实施人工剥离胎盘术。②胎盘娩出后,给予产妇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缩宫素20U,以持续性促进其子宫收缩;若产妇有软产道损伤,要及时给予缝合,并在宫底放置纱带,以促进子宫收缩与恢复;此时护士应有节律、均匀给予子宫进行按摩,持续15分钟,帮助子宫收缩。③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间隔30分钟,按压宫底一次,并测量宫底的高度;鼓励产妇排尿,必要时可给予导尿处置。④良好的心理对子宫收缩可产生积极的作用,让家属陪伴在产妇身边,给予其心理安慰与支持;在产妇分娩30分钟内,护士要协助新生儿吸吮奶头,既可增进母婴感情,又可促使子宫收缩。⑤产妇分娩巨大儿时,第二产程所用时间较长,产妇会消耗大量体力,因此,胎儿娩出后,立即指导产妇进食温质、少量半流质食物,以补充体力。
1.3评价指标。采用称重法计算产妇分娩24小时内出血量:将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妇所用敷料的重量减敷料未使用时重量,除以1.05即为产妇出血量。产后出血判定标准。产妇在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统计方法行卡方检验,把均数±标准差确定为参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将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生出血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产生出血发生情况对比表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发生例数发生率(%)观察组20315.0对照组20735.0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表(ml)
组别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观察组301.5±104.7365.9±79.3对照组352.1±112.5421.2±128.4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巨大儿出生率在临床上也呈现增加的趋势[5]。巨大儿分娩后,极易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生出血发生[6]。在临床护理时,观察组通过正确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在子宫肌层内注射缩宫素;胎盘娩出后,给予产妇静滴缩宫素与子宫按摩;及时指导产妇给予新生儿吸吮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胎儿分娩速度,促进了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有效地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产生出血发生率为15.0%,其与王小红等人[4]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早期给予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产后出血在发生,降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均有重要意作用。参考文献
[1]龚惠芳.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02(18):217-218
[2]蓝卫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3):17-19
[3]吴秀芳.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08):52
[4]王小红.分娩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33-34
[5]刘岚,陆丽.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0):107-108
[6]李爱英.实施护理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