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视角下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

来源 :金融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mxfy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与行业竞争程度有一定联系。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的问卷调查,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探讨了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创办期、二次创业期和成长期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成长能力有促进作用;当企业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是负面的。
  关键词:行业竞争程度;种群生态学;企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12-0054-05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以来,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出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传统产业得到改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综合能力提升、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但因政策法规、区域创新网络、行业竞争等企业外部成长环境的不完备性及企业内部创新能力、自我生存能力的缺乏性,其成长状况堪忧。统计数字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9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中小型科技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据统计,中关村IT企业的寿命周期非常短,仅为1—5年,约有20%—30%的初创企业面临倒闭。造成中小型科技企业短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行业竞争程度。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物进化论被引入组织研究中,创立了组织研究中的种群生态学理论。此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组织生态性进行分析研究,但是目前仍缺乏从行业的某一方面进行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本文以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山东省的调查数据,分析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影响。
  二、相关理论基础
  生态学的思想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只有10余年的时间。 穆尔(Moore,1996)最早定义了商业生态系统,并构架了基于协同进化的企业战略。沈(Tan Sen,1996)提出了构建企业生态学的思想。亚伯(Joseph Abe,1998)在其著作中详细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的生命属性和企业管理的生态方法。我国学者孙成章1995年开始利用生态思想进行企业研究。韩福荣(2000)系统论述了企业的生命特征和生态学方法在企业管理和产业组织分析中的应用。杨忠直(2003)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模型化了企业的生命特性及生态管理过程。
  从仿生学的角度,企业组织可以看成是有机的生命体,其生存发展机制是需求、竞争和平衡,其生命阶段也表现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过程。需求是企业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原动力,求生是企业的最基本需求;竞争则通过企业的外在效益来实现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平衡是通过企业组织的内部协调来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任何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同类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即企业的行为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宏观环境。这种关系与自然界的生物系统极其相似,且行业竞争主要是指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作用机制。
  三、种群生态下的行业竞争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
  种群内个体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小型科技企业也是一样,不可能单独存在,或多或少依赖于其他企业,即行业的发展。行业有基本特征,行业中存在数量动态调节规律,同时行业中企业的分布也影响企业的成长。
  (一)行业的基本特征
  行业中全部企业数目的多少称为行业的大小,行业大小在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行业环境中可获取的剩余价值的空间和可利用的物质和资源的多少,当行业中物质和资源丰富,且剩余价值空间很大时,行业将扩大,将有更多的外来企业进入该行业;当行业过饱和时,发展不顺利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获取不到足够的物质和资源以及剩余价值,将退出该行业,所以行业存在一个最合适的规模,从长期来看行业中的企业数将以不同的形式趋近这个最合适的数目。行业的年龄结构是指行业内各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期的分布情况,即各发展阶段的企业占行业大小的比例,这个比例结构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行业中处于成长初期的个体越多,行业的增长越快,行业中发展阶段的比例结构越复杂,行业的适应能力越强。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增长型行业、稳定型行业、衰退型行业。
  (二)行业的数量动态以及调节规律
  行业规模有两种基本的增长模型:指数增长和Logistic增长。在无限环境中行业大小的增长呈现指数增长,假定进入率为α,退出率为β并保持不变,第t年的行业大小为Nt,第t+1年的行业大小N(t+1)=Nt*(1+α-β), 第t+λ年的行业大小 N(t+λ)=Nt*(1+α-β)λ,当α大于β时,行业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当α小于β时,行业规模呈现下降 趋势,对于α大于β情况下,行业规模增长趋势呈“J”形。
  [Logistic增长]
  图1:行业规模增长趋势图
  行业的指数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无限增长,但就实际情况来说,行业规模的增长是有限的,因为行业规模受到资源、区域服务等因素的限制,即行业的进入率和退出率影响行业规模的同时也受到行业规模的影响 ,当行业中企业数目很多时,行业中的企业竞争更激烈,环境资源决定了行业规模的限度,随着行业的增长,进入率会下降,退出率会增大,当达到行业规模的限度时,行业将会停止增长。指数模型中引入K值后变成模型(1):
  [dN/dt=rN(K-NK)] (1)
  式(1)中,dN/dt是行业规模的瞬时增长量,r为内禀增长率,N是行业大小。上述微分方程(1)是1833年由魏豪斯(Verhurst)首次提出,被命名为Logistic方程。Logistic方程和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模型相比,增加了修正项( K-N)/N,称为增长的可实现程度,也称为Logistic系数,该系数对行业规模的变化有一种制动作用,使行业规模总是趋向于行业大小的限度,形成了一种S形的增长曲线。3个变量即N、Logistic系数(K-N)/N和瞬时增长量r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的效应,因此,行业规模在K值上下周期性波动。行业中企业的实际数量动态受到有规律的波动、行业大爆发、替代行业的入侵、行业衰亡等过程的影响。行业大小的波动是由内因和外因不断变化引起的。环境因素不是恒定的,存在着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波动,这种波动影响行业的大小。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动,行业大小也具有不同的波动规律:一类是非周期性的极少见的波动;另一类是周期性的波动。无论哪种波动,行业发展越成熟,环境越稳定,则波动越小,波动幅度越低。存在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行业可能出现行业大爆发。当行业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或替代行业的兴起,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行业规模将持续地降低,即行业将衰退,甚至消失。当行业的规模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行业中存在一种使规模返回平衡水平的作用,存在着调节机制,调节机制来源于行业内部企业的作用、行业间的作用和环境对行业的作用。行业中存在两类企业:第一类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企业数目多,竞争激烈,但适应能力强;第二类企业规模大,竞争力强,适应力弱,遭遇较强的变动,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消亡。第一类企业以提高扩散能力、适应能力而生存发展,第二类企业以提高竞争能力来生存发展。   (三)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关系分析
  企业空间上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集群分布形式是最常见的,主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中关村IT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关村分布了大量的高校,能够为IT产业输送大量的高水平人才。行业的密集程度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影响的,过疏或过密对行业多有限制性的影响,所以行业应该避免过分分散和过分拥挤,使行业内企业能获得最佳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行业内竞争可分为分摊竞争和争夺竞争两种:
  (1)竞争中的胜利者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尽量多地得到可控制的资源,而竞争失败者则把资源让给竞争胜利者,这就是争夺竞争策略。根据种群生态理论,在争夺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当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的数量总和小于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量时,即不会超越环境的上限容量,这时候市场中的企业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资源,即需求是充分的,但是行业的供给量是不充足的,所以在这种情形下,该行业内的竞争一般不会导致企业退出,但是也会有部分企业因自身的经营问题被淘汰。当行业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上限时,往往就会出现资源的密集竞争,谁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谁将有更多的机会在竞争中存续下来,并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些无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获取发展资源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将会失去发展的空间,从而被市场所淘汰。
  (2)在分摊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行业中所有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都是按照平等的机会原则获得市场资源的,都有均等的机会参加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市场竞争通常没有完全的胜利者,有时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都是按照平均的方式获得资源的,从而有可能导致获得的资源都不足以维持企业生存的最低条件,使得整个行业难以维持下去。针对分摊竞争市场,通常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数量未超过最大的市场容纳量时,此时行业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同争夺竞争市场的表现一样,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资源,从而实现生存发展。但是,当行业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的数量超过行业所能容纳的企业个体数量时,资源均衡划分的方式将使得行业内的企业个体都因获取的资源不足以弥补发展所需要的最低限制,从而导致大多数企业无法维系生存,最终退出行业,甚至使得整个行业消亡。
  整体来看,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的成长有十分重要影响。任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适度规模的问题,即行业大小有一个上限的约束。在达到这一行业上限之前,行业内竞争反而有助于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间的信息资源传递,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时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当行业中中小型企业个体数量超越了行业资源所能容纳的企业个体总量后,势必在行业内引发激烈的资源竞争,行业竞争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增大,这时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是负面的,主要是因为资源争夺引发的激烈竞争。同时,行业的发展所处的阶段同中小型科技企业所处的阶段具有相关性,当行业处于未饱和状态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所处的阶段应该是前两个阶段;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规模增加,行业慢慢饱和,中小型科技企业也将慢慢进入成熟期;当行业开始衰退,中小型科技企业个体也必将衰退。总之,行业处于不同阶段、中小型科技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时,行业竞争程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强弱程度不同,且影响方向不一致。鉴于本文所用样本数量有限,以及高新技术行业基本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本文未考虑行业的不同情况,而用山东省117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以上的理论进行数据分析。
  四、行业竞争对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本次调研中,为避免直接采用分数选项带来的调查结果中值现象,结合指标题干含义对分数表达的量化差别进行了表述,如很差/很低/很不合理/很不完善等、较差/较低/较不合理/较不完善等、一般、较好/较高/较合理/较完善等、很好/很高/很合理/很完善等。选用了行业竞争程度这一指标衡量行业竞争。企业成长情况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
  (一)调查统计
  问卷的发放地区为山东省,共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济南地区67份,青岛地区5份,德州地区16份,日照地区29份;按发展阶段统计,创办期12份,成长期64份,成熟期24份,衰退期2份,二次创业期1份,缺省问卷14份;按规模统计,中型52份,小型53份,缺省问卷12份;按技术水平统计,国际级7份,国家级31份,省部级16份,地市级24份,其他10份,缺项问卷29份;按企业性质统计,股份或有限责任公司58份,民营39份,国有或集体3份,外资或合资7份,其他10份;按行业统计,电子信息29份,环境保护6份,生物工程和新医药12份,先进制造技术29份,现代农业7份,新材料与应用10份,新能源5份,其他19份。
  样本企业的规模、性质、成长阶段、技术水平、行业及产业分布与山东省中小型科技企业总体分布接近,可代表总体用于数据分析。
  (二)数据分析
  依据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以及企业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本文首先将所有样本按照成长阶段的不同分为两组:第一组样本(样本Ⅰ)包括处于创办期、二次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第二组样本(样本Ⅱ)包括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然后,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 样本Ⅰ的回归分析。由于行业竞争程度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存在线性或非线性两种可能。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并没有严格限定二者之间是线性关系,而是以行业竞争程度为自变量,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为因变量,分别建立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关系模型,以检验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对样本Ⅰ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只有二次曲线模型通过了检验,回归方程为:
  [y=0.16x2+0.24x-0.158] (2)
  从方程(2)可知,行业竞争程度x与企业成长能力y呈现非线性关系,行业竞争程度大于0时,抛物线呈单调递增趋势。   2. 样本Ⅱ的回归分析。同理,仍然以行业竞争程度为自变量x,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关系模型,检验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
  对样本Ⅱ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只有线性模型通过了检验,回归方程为:
  [y=-0.45x+3.4×10-17] (3)
  从方程(3)可知,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之间为线性关系,且两个变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五、 结论和对策措施
  (一)结论
  1. 当企业处于创办期、二次创业期和成长期时,行业竞争程度与企业成长能力正相关,且二者是非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当行业中仍有企业处于样本Ⅰ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时,行业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否则企业将进入衰退期。行业在未饱和时,有充足的资源,且剩余价值空间很大,众多的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将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进入,加剧对资源的竞争。由于行业未达到最适度规模,无论是分摊竞争还是争夺竞争,都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果,使行业内企业获得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当企业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是负的,二者之间是线性变动关系。当行业中大多数企业处于这两个时期时,行业一般也发展到了过饱和阶段,对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处于衰退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衰弱,再加上获取不到足够的资源以及剩余价值,将逐步被淘汰出行业。同时,此情形下,行业中的企业数目和规模一般都很大,竞争也很激烈,由于没有多余的资源,激烈的竞争已经不能使所有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多数企业难以维系,逐步萎缩,只能选择放弃或重新进入其他市场,即寻找二次创业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处于上述两个阶段的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越高,企业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的难度越大,企业竞争能力日趋衰弱,最终将被行业淘汰。
  总之,行业内的竞争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行业内的竞争明显受行业密度的制约,在有限的环境和资源中,企业的数量越多,对资源的竞争越激烈,对每个企业的影响也越严重,企业的退出率会上升,进入率会下降。但是,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行业密度很低时,进入率可能会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增长,退出率会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即行业中企业的数量会随着密度上升而上升。
  (二)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的结论,可知行业竞争程度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按照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次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政府及各级行政部门。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较为详细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行业内与行业间的良性竞争,防止恶性竞争浪费资源,恶化行业发展。其次,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的创新,从各个方面鼓励新兴行业的发展,并延长行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2. 行业及管理机构。从中观层面来见,行业协会及各级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引导行业的发展,通过各种信息的发布、相关行业行为规范的制定等防止行业内出现过度竞争和企业生存状态恶化的情况,并促进行业内企业和区域创新网络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使得行业整体综合能力提高,扩大和增强行业的成长空间和生存能力。
  3. 企业。面对行业的生态状况,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行业特征、技术创新能力、成长阶段等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在尽可能避免进入过度竞争行业的同时,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处于创办期的企业,应该选择处于成熟期以前的行业进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保持技术创新,延长成熟期。处于成熟期以后的企业应该努力开发新的技术和市场,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Moore,J.F.1993. Predators and Prey:the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1(3).
  [2]Joseph Abe,Patricia Dempsey&David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Oxford:Butterworth Heinemann.
  [3]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状况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
  [4]中关村迷雾:新企业的快速诞生与快速灭亡[N].北京晨报,2005-6-5.
  [5]张明星,孙跃,朱敏.种群生态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
  [6]唐兴莉,魏光兴.企业生态管理的层次体系分析[J].商业研究,2006,(7).
  [7]曹凑贵.生态学概论 (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王 馨;校对 GQ,GX)
其他文献
重庆章先生:本人于今年2月在重庆某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购买时销售人员称该车为上年度款,加上让利促销,本人只需支付19.6万元即可购得原价为23.6万元的该车。提车时,仪表显示该车行驶里程为9公里。今年6月,因变速箱故障,车辆在被送至4S店维修时,本人得知车辆系经销商试驾车,仪表里程被调整过,无保修等服务。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维权?  购车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该汽车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