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教育求索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008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刘华,盐城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道德与法治课程基地主持人、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教师、江苏省妇联家庭教育特聘专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主持多项省重点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似乎天生为教育而生,每天都激情满怀,不知疲惫。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性格,刚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年,我就接手了八个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且乐此不疲。那时,分配到乡村学校的大学毕业生特别受学生崇拜和追捧,这让初为人师的我早早就产生了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而今,我的教学生涯已延续了近三十个年头,期间的辛酸苦乐几乎融进了每个日子,自不必细说,而最让我欣慰的,是自己始终坚守学生立场,努力激发每一个孩子奋进的力量,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文化创生,让学生找到最优秀的自己
  学校文化是什么?成尚荣先生曾经说过:“学校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得到。”基于“激發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力量”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一直思考着怎样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的学校,而不是校长的学校。为此,我在盐城开发区实验学校新校组建之初,就组织师生提炼了“大气谦和,博雅人生”的校园文化主张。我认为,站在学生立场的文化创生,最显著的特点应是学校到处都是“师生自己的文化”。而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始终追求的目标,不过分注重形式,而让学生尽情感受文化的魅力,实现以文化人。
  作为现代学校,文化主张应是灵魂所在,因而,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布设是没有生命活力的。2009年,我们在校园宣传栏里设置了“感动中国人物”介绍,一年后准备换上新一批人物时,我在十个班做了调查,发现竟然没一个学生能完整说出三个以上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为什么学生对每天必经之地的大幅宣传会熟视无睹?校园里到底有多少大张旗鼓的教育元素能影响到学生?我没有找到确切答案,但却得到了很大启发。从此,我们的“感动教育”首先都会以班会课的形式展开,让学生自己介绍候选人,每人遴选10人并说明理由。而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我们都会组织全校学生收看。从此,一个有趣的表达方式出现了——学生们在看到候选人出场后,纷纷叫嚷着“这个人是我选的”“这个人也是我选的”。而在平日里,你总会看到感动教育长廊经常聚集着一些孩子,他们沉浸在那些感人的故事当中。教育就是这样,看似深奥难测,其实奇妙无比,而其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当教育与学生发生关联时,其强大的育人力量自会源源而出。
  杜威说:“如果我们沿着过去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我深以为然。校园里同样一句标语,同样一排橱窗,育人的功能却千差万别。曾有来访老师问我,餐厅里那句“健康美丽基于营养”有没有什么故事?的确有故事——实际上,在我们学校,类似这种标语的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有一段时间,食堂反映可口的红烧肉学生竟然不吃,原因是学生认为吃了要长胖。很显然,学生的认识有偏差。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实际牵涉着学校教育的理念,政教主任因此在一次主题活动中“吓唬”学生说,不吃肉的女生29岁前就会成为“黄脸婆”。没想到学生们居然在嘻笑中接受了这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观点,其实他们更多地是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学校类似的标语很多,如“门前一堵墙,转弯好多路”,这是我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而题写的,目的是让那些心情低落的学生尽早振作起来。又如“宿舍不只是睡觉的地方”,这是一个学生在宿舍文化创建时提出的,让更多的同学懂得了宿舍也是相互包容、彼此尊重、纪律严明、助人为乐的公共场所。
  打造师生“自己”的校园文化,是我一直主张的学校文化布置的基本思想。当师生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自己的照片、事迹在墙壁或橱窗里展示,那该是一种多有正能量的激励方式。语文组长张老师说,今年有几个“学校形象大使”的读书介绍是老师硬加上去的,这几个学生平时不太爱阅读,可在“发书推荐”栏里却写着他们爱读书。问及他们为什么要“虚构”,老师们说学生爱不爱读书,关键看怎么评论他,如果大家都说他爱读书,他就真的会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橱窗里展示了几百人,其中虽有公认的佼佼者,引来不少同学拥趸,但其实每个展示者最关心的都是其本人。这也是这几年学校文化环境布置的独特之处——唤醒一个学生,激励一个学生,一个橱窗只为一个学生,一个活动对准一个学生。学校处处有着学生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激励着许多学生,但最大的受益者无疑还是故事的主人公自己。
  课程架构,让学生拥有成长的营养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学生人生发展的轨道,更是学生成长的营养。如何为学生架设更为宽广的人生桥梁?所谓格局有多大,发展空间才可能有多大,我想,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站在高位的,只有以“远望”的姿态,才能看得见更远的未来。
  2017年,我们开始与复旦大学附属五浦汇实验学校合作办学,他们的课程架构给了我很大启发。别看他们的学生参与了那么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却依然能在学业上勤奋努力,并拥有强烈的“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这让我燃起了要为学生架构起丰富的课程的念头。
  课程架构从何入手,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使课程真正丰富学生的成长?由此出发,我们的课程建设经历了从无序杂乱到整体架构,从单一学科到跨界融合的探索过程,最终确立了基本的理念——“全科育人,每门学科都重要;全员育人,人人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全域育人,处处有课程,事事皆课程”。
  基于学生立场的课程建设,我始终坚持“四问”,即:学生在哪里?教师在哪里?教材在哪里?评价在哪里?考虑到国家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是服从和服务、丰富和拓展,我提出了“学科 ”的基本思路,即课程围绕学科开展,让学生在课程建设中学会设计,找准与学科关联的资源,形成服从于学科教学的校本体系。学生最喜欢什么和学生成长最需要什么,也就是核心素养中提及的“通过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们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   由此出发,2018年以来,学校各学科都有了自己的序列化的课程,如语文学科的“语文 游学”课程,开辟了“跟着名著去游学”的专项课程;“语文 播音主持”课程,开设了“实校好声音”主持人年选;“语文 盐阜小记者”课程,写作纳入了“慧玩课程”等。在所有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活动和资源查找均由学生负责。五年级以上由学生负责设计方案,学校组织评审团答辩通过后组织实施。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我们则采用了“学科 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因趣走班”的形式,让“一人一项目”助推每个学生真正实现体育艺术“2 1”,即拥有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学科 ”课程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的标准问题、师资问题、评价问题等。
  2020年,我主持申报了“江苏省道德与法治课程基地”,学校课程架构开启了又一种新的形态。课程目标更加聚焦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更加侧重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更加注重体验探究,课程评价更加凸显多元发展。课程基地的建设让课程找到更多的物型依托,尤其是基地场馆的学科性育人功能因此被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基地共设九个场馆,包括模拟法庭、心灵驿站、生态创客、法制走廊、东蓠菜园、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家校共育会客厅、红色展区、国学馆等,九个场馆分别对应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某块内容,由学生根據分配的项目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每个班级在不同场馆轮流安排讲解员三人,或在基地场馆安排相应课时教学。基地场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深层次探究学习,推进课程育人走向高质量。基于学生立场的课程创新,我们又带着学生开始了“跨界 融合”的课程建设,并对课程创建组提出了“六个跨界”的要求,即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跨学界、跨学段、跨学校。
  实践告诉我们,要培育适应未来社会要求且具备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关注孩子,关注课程。同时,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我们就须顺应孩子的个性,创设自由成长的育人空间,开设适合孩子自然生长、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
  课堂变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时空和土壤。课堂决定了学生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怎样的速度去达到成长的目标。2007年,我曾向全校师生发放各类调研表,通过这种“问计于民”的方式,让学生回归到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为此,我和师生们共同确认了我们的课堂要求,即把自主的时间让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奖给学生,把合作的本领教给学生,把探究的情趣留给学生。教学改革的序幕因此拉开。以合作、展示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是育人的天地,即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唤发生命的活力。”但课堂改革不能从一潭死水变成一锅开水,而是要构建起有序的、有情的、有温的、有知的和有魂的课堂。学生的成长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和纠偏,因为所有合作、展示类的课堂一定是基于一定的组织进行的。为防止课堂教学天马行空,我给老师编写了《合作型成长课堂的纪律规范》,并提出“没有纪律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实际上,基于学生立场的分析,没有纪律的课堂根本无法保证个性化发展。回顾十多年的课堂改革实践,可以看到纪律保证是我们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十分注重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出“没有尊重就没有合作”。而“小组关爱”则是我们在推进改革中的一个新要求。小组建立起来后,要取得高效合作的效果,老师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课堂上,每一次的合作,老师都要参与一个小组,手把手地让小组合作的流程更加规范和流畅,同时让小组研讨的氛围更加浓郁,让讨论的问题更有水准。老师每天至少要找一个小组的全体成员集体谈话,或指出问题,或提出希望。每个小组要有自己的名称、口号、目标、誓言和行动宣言等。如此建立以学友情结为纽带的,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小组成员关系。在互学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班级学习小组也从“学习共同体”上升到“成长共同体”。
  站在学生立场的教学变革,也使我对课堂的思考更加理性,从追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到更加追求课堂育人的成效。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出台后,课堂如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我们更为关注的价值追求。课堂改革的理念也更加清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我们的课堂理念也随之向“课堂面向真实的生活,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思维保持有效维度,评价充满人文阳光”。于是,我们有了“学友我点赞”专栏,把合作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在彼此欣赏中拨开云雾;于是,我们有了“倾听十问”,把倾听作为对别人的基本尊重和自己的基本修养;于是,我们有了“学科主张”,把学科育人作为课堂育人的更高要求。
  教育的元素很多,但我一直坚持“课比天大”的思想,因为抓好课堂就抓住了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就培植了学生成长的生态园。
  家校共育,让学生推动教育的进步
  站在学生立场,学校教育的诸多方式都要创新。有学生对我说,家长会要让学生参与,要让家长听到学生的声音。这让我很受启发。家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学校相向而行就会让教育功能叠加。由此我一直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将家长的注意力引到关注孩子、关注教育的方向上来。我想,能牵引家长思想的还是学生。作为教育者,必须以孩子的优秀激发家长热情,以孩子的进步推动家长的进步。
  从此,我们的家长会都由学生策划,学生主持,家长会由“告状会”“批判会”变成了“展示会”“沟通会”“培训会”。每次家长会都有主题,如“我们一起远离游戏”“听听孩子们的心声”“班级微信群群规制定与解读”“家有考生,家长怎么做”。每次家长会,班主任和学生都会协商把家长中存的问题,班级需要家长提供的支持等都以主题形式推出。更重要的是,学生角色的转换把原来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劝导的事,变成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我们在放学区安置了一块30平方米的电子屏,建成了“10分钟开放式家长学校”。每天根据三个级部不同放学时间,分别展示20名学生的事迹和2名家长的家教经验。同时,学校所有的活动,集体或个人取得的成绩,优秀教师的事迹等,都源源不断地在放学区大屏上展示。很多家长每天都在放学区盯着大屏,迫切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时,我们班主任还会提前通知家长,告之最近大屏要展示的内容。当学校放学区成为“10分钟家长学校”后,施教区的人们也增加了更多的话题。
  家长学校会客厅是我们的又一创意空间,这是“校长接待日”的一个区域,也是家长委员会集中议事的地方,同时还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场所。其最大的功能还是问题家庭教育的协调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聘请了心理学教授,把这个区域分为交流室和倾听室。老师和学生沟通时,家长在倾听室听学生反映的情况,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心理学专家则根据学生的陈述,对父母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几年来,家长们都体会到,学校每做一件事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在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如何正确相伴,如何让这些孩子少一些烦恼和焦虑,并拥有更宽的视野和更远的志向。
  这些年里,我一直审视着自己的学生立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我也一直用学生立场的基本思路来引导全校教师,从学生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身上挖掘唤发成长的力量,从学生身上体味品格的纯良和人性的美好。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组织路线一次次质的飞跃,所承载的精髓就是传承和创新,既在历史传承中不断汲取前人组织路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坚持组织路线的百年承继,又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不断推进组织路线建设进入新阶段,实现组织路线的百年超越.而且,党的组织路线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确保党的初心和使命,推进百年大党踏浪前行.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动力,为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贡献固收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党的历史,无疑是中华民族这部历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随着国内面部年轻化的就医需求日益增加,注射填充物产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保障填充物产品的安全和有效,生产企业、监管方、医疗人员和就医者需要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共识,并应用监管科学的原理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对其进行把控。该文在介绍面部注射填充物产品分类和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如何评价和保障该类产品的安全和有效进行讨论,并分析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已获准上市的该类产品各有优缺点,新一代的面部填充物产品则有赖于新材料和新技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
药品不良反应不仅涉及个体损害,还可能对一国公共卫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其已进入公益视野;而与普通治疗用药相比,传染病防控用药有更多特殊之处,新规则的出现、患者自主决定权受限及用药情况的复杂性等,使传染病防控所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变成一个公共问题。司法实践中,有患者以侵权诉讼的方式、公平的名义,试在医院、药企和个人之间分担风险来寻求救济,但此方式随着《民法典》对公平分担损失适用方式的修订已难以为继。为维护、实现公民的健康平等,对遭遇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建议建构以国家补偿义务为基础的直接救济机制:
摘 要 中学生网络德育出现“人学空场”问题,根源在于人本教育的缺失从而造成人的异化:将人工具化而无视人的个体性,将人抽象化而无视人的具体性,将人同塑化而无视人的主体性。突破这一困境,必须要坚持马克思的人学理念以求得人性的复归:在德育目标的制定上,以人为本从而复归人性;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引人入胜”从而复归生活;在德育过程的实施中,“因人而异”从而复归个体。  关 键 词 中学生网络德育;人学空
以配位化学为例,介绍了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将配位化学发展史上国内外科学家追求真知、热爱祖国、向往和平的一些励志故事融入配位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将配位化学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专业选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做到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必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冲击。高校在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维护教学秩序等方面更是面临严峻考验。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成为特殊时期高校的工作重点和重要依靠。本文结合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践,探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方法。
在中国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和发达地区家庭),只要有读小学中高年段或者初中的孩子,家庭作业常常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议题。“快点快点!”“别磨蹭了!”“都几点钟了,还没有写完?”……面对磨蹭的孩子,不少家长会耗尽最后一点耐心而急火攻心;而面对日复一日写不完的作业,一些孩子能拖就拖,有的干脆选择了放弃。  在这些家庭,不讲作业,上上下下充满温馨,家庭氛围一片祥和;一旦进入作业流程,里里外外便暗流涌动,
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反思红色教育实效不强的现实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凸显红色基因的核心地位,整体设计校本课程及实施行动,通过生动、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师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厚植红色基因,砥砺自身成长。
摘 要 采用问卷法对335 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究了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感恩干预和学校联结影响高中生感恩的路径。结果发现:亲子、同伴依恋、感恩干预均与高中生感恩显著正相关;学校联结显著中介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感恩干预对高中生感恩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学校联结是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感恩干预影响高中生感恩的重要中介机制。因此,促进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加强感恩干预,提升学校联结,可显著促进高中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