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美文”。他散文作品的字里行间所显示出的作者极深的语言造诣,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特色,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要谈朱自清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他散文超乎寻常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情韵美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是《背影》语言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作品叙写“我”和父亲为祖母谢世而奔丧回家,丧事之后“我”要回北京读书,恰好和父亲同行至南京,临行时,父亲又特地去为“我”买了几个桔子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地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后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眼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这是一段叙述性的文字,虽没有任何装点,没有任何雕饰,但却字字感人,句句动人,可以称之为一首抒写父子情深的叙述诗。全段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感情色彩,那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儿子对父亲的依依之情,犹如一股股细流奔泻于字里行间,作者笔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像是一个个感情的音符,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弦,让人不能自已。也正因为作者笔底含情,情注其中,才使得父亲的“背影”具有夺人心魄的光彩。
二、语言的绘画美
朱自清的散文文字精美,除了其语言情韵优美,还具有形象性、具有一种绘画的造型力,显示出立体的诗、立体的画的美感。读朱自清的散文,掩卷之后,作者精心营构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仍然历历如在眼前,有的甚至还会成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读《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像是不自觉地被作者带入了一个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在灯月辉映、浆声悠扬之中,和作家一起领略秦淮河的无边风光,沉溺于无穷的遐思之中。文章简直是一幅色彩素雅、画面鲜美动人的月色图。作者在形象化、立体感的语言中,熔铸了无限的神思妙想,充分显示了文字的绘画美。那迷人的月儿,那月色映照下的杨柳、老树,那无生命的自然,都化为了充满灵性的活物,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佳境,使人如睹名画,如读好诗,得到沁人肺腑的美的享受。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表现力,使语言形象化,具有绘画的美感,朱自清的散文还善用修辞,尤其善用比喻。《荷塘月色》中作者匠心独具地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等,精妙生动,历历如画,美不胜收,形象鲜明,仿佛呼之欲出。
三、语言的音乐美
1、整齐之美
朱自清先生通常是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句等句式,使语言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滞,构成语言形式的整齐之美。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描写满月的被淡云遮住而不能朗照的夜景时,就运用了对偶句式:“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这里,以“酣眠”对“小睡”,相映成趣,句式整齐优美。再有《浆声灯影的秦淮河》,作者描写荒江野渡光景,用的也是对偶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简洁的八个字,对仗极工,天上的月和地上月下的林,相对相映,勾勒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写意画。
2、抑扬之美
利用语言的强弱和句式错落有致的变化,构成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波澜起伏的音乐美感,这也是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声调的平仄的相同或相对,构成语言的抑扬之美,这是诗人写诗常用的艺术手法。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在散文创作中,他是很注意平仄格式的。例如:“淡淡的月,疏疏的林”,“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等,都充分注意了平仄的相间和相对,又仿佛是顺手拈来,不着一点痕迹,琅琅上口,韵味无穷,是诗化了的散文语言。句子长短搭配,骈散结合,参差错落,也可以构成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之美,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3、回环之美
朱自清先生最喜欢用双声词、叠韵词,特别是叠字、叠词等,使其散文语言显示出一种回环的音乐美。就以《荷塘月色》为例,双声词有“约略,均匀”等,形式多样,不具一格的叠字、叠词更是举不胜举,如渐渐、田田、悄悄、曲曲折折、隐隐约约等。这种语言中声、韵和字、词的重叠复沓,既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给人鲜明的印象,又具有语言形式上的回环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百吟不厌。
四、语言的朴素美
我们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美,尤其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但这种美,不是浓妆的艳妇之美,而是洗尽铅华、质朴的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美。且看《威尼斯》中一例。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
以上一斑,足可以窥全豹。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就是如此本色,字字句句,质朴无华。这种口语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通俗平易的特色,读起来好象作者和读者盘膝话家常,亲切有味。
单位:浙江诸暨市草塔中学
一、语言的情韵美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是《背影》语言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作品叙写“我”和父亲为祖母谢世而奔丧回家,丧事之后“我”要回北京读书,恰好和父亲同行至南京,临行时,父亲又特地去为“我”买了几个桔子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地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后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眼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这是一段叙述性的文字,虽没有任何装点,没有任何雕饰,但却字字感人,句句动人,可以称之为一首抒写父子情深的叙述诗。全段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感情色彩,那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儿子对父亲的依依之情,犹如一股股细流奔泻于字里行间,作者笔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像是一个个感情的音符,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弦,让人不能自已。也正因为作者笔底含情,情注其中,才使得父亲的“背影”具有夺人心魄的光彩。
二、语言的绘画美
朱自清的散文文字精美,除了其语言情韵优美,还具有形象性、具有一种绘画的造型力,显示出立体的诗、立体的画的美感。读朱自清的散文,掩卷之后,作者精心营构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仍然历历如在眼前,有的甚至还会成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读《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像是不自觉地被作者带入了一个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在灯月辉映、浆声悠扬之中,和作家一起领略秦淮河的无边风光,沉溺于无穷的遐思之中。文章简直是一幅色彩素雅、画面鲜美动人的月色图。作者在形象化、立体感的语言中,熔铸了无限的神思妙想,充分显示了文字的绘画美。那迷人的月儿,那月色映照下的杨柳、老树,那无生命的自然,都化为了充满灵性的活物,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佳境,使人如睹名画,如读好诗,得到沁人肺腑的美的享受。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表现力,使语言形象化,具有绘画的美感,朱自清的散文还善用修辞,尤其善用比喻。《荷塘月色》中作者匠心独具地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等,精妙生动,历历如画,美不胜收,形象鲜明,仿佛呼之欲出。
三、语言的音乐美
1、整齐之美
朱自清先生通常是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句等句式,使语言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滞,构成语言形式的整齐之美。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描写满月的被淡云遮住而不能朗照的夜景时,就运用了对偶句式:“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这里,以“酣眠”对“小睡”,相映成趣,句式整齐优美。再有《浆声灯影的秦淮河》,作者描写荒江野渡光景,用的也是对偶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简洁的八个字,对仗极工,天上的月和地上月下的林,相对相映,勾勒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写意画。
2、抑扬之美
利用语言的强弱和句式错落有致的变化,构成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波澜起伏的音乐美感,这也是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声调的平仄的相同或相对,构成语言的抑扬之美,这是诗人写诗常用的艺术手法。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在散文创作中,他是很注意平仄格式的。例如:“淡淡的月,疏疏的林”,“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等,都充分注意了平仄的相间和相对,又仿佛是顺手拈来,不着一点痕迹,琅琅上口,韵味无穷,是诗化了的散文语言。句子长短搭配,骈散结合,参差错落,也可以构成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之美,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3、回环之美
朱自清先生最喜欢用双声词、叠韵词,特别是叠字、叠词等,使其散文语言显示出一种回环的音乐美。就以《荷塘月色》为例,双声词有“约略,均匀”等,形式多样,不具一格的叠字、叠词更是举不胜举,如渐渐、田田、悄悄、曲曲折折、隐隐约约等。这种语言中声、韵和字、词的重叠复沓,既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给人鲜明的印象,又具有语言形式上的回环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百吟不厌。
四、语言的朴素美
我们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美,尤其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但这种美,不是浓妆的艳妇之美,而是洗尽铅华、质朴的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美。且看《威尼斯》中一例。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
以上一斑,足可以窥全豹。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就是如此本色,字字句句,质朴无华。这种口语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通俗平易的特色,读起来好象作者和读者盘膝话家常,亲切有味。
单位:浙江诸暨市草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