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科院校因其办学特点的要求须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建立一种以学生科研立项为契机、以基层学院团委为核心、以学院创新实验室为基础、以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为提升点的适用于工科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培养方案根据学生个体素质培养科技创新型学生以符合国家建设需求。
关键词:基层学院团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工科院校作为工程型人才的主要培养载体,在当今社会也同时肩负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然而目前的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局限在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与创新场所,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未能在学生和创新实验室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可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科研立项几校外科研项目为契机、以基层学院团委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弥补现存培养方案的缺陷。该培养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更加贴近学生。以学院团委与创新实验室、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相配合通过创新人才库档案建设和针对性培养计划,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基层团委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基层学院团委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部门,与授课教师相比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并且基层团委在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的辅助下能对整个学院的学生创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长期测评。同时基层团委的工作范围广、工作权限较大且便于与创新实验室及校外机构取得联系。因此,将基层团委引入培养方案能提高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和普及性。在该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基层团委需进行以下工作。
1.信息采集和资料库建立
本培养方案是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该信息库需由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定期汇总进行维护。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信息和科研立项申请、完成情况及创新实验室目前待完成项目等。基层团委可以通过信息库的检索功能方便的整理出当前正在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信息及其完成情况并将尚未开始的科研立项进行再次发布。同时基层团委可以在与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后,将数据库中优秀科研人才推荐到相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立项发布、采集和立项分期检查
科研立项主要分为给定命题的项目设计和自主命题的创新研发。在该培养方案中,基层团委应定期采集所在院系实验室尚待解决的创新项目,并将其汇总下发给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以便于在全院范围内公示。同时,学生工作辅导员应做到随时接收学生立项申请,并将给定命题的立项申请统一上交给基层学院团,由其交至各对应实验室。自主命题的立项申请需联系由有丰富创新经验学生所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后交至相应实验室,同时将合格申请录入资料库。
基层学院团委需联合实验室对资料库中科研立项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其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缓慢的科研立项,根据其参与态度进行区分处理。对创新态度认真但立项进展缓慢的学生,基层团委可为其联系相应老师、学生进行辅导。对态度懒散且经劝导仍不思进取的学生,基层团委可取消其继续参与科研立项的权利,直至其创新态度得到改善。
3.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基层团委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服务与监督部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正确引导的责任与义务。故其在日常工作中应在所在院系积极的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为此基层团委可以组织如下活动。首先,定期举办创新讲座。可以邀请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老师或在创新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讲座。其次,可在学院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创新社团可以对刚起步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进行基础培训,以提升其动手能力。最后,可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比赛。通过比赛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创新比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检验与测试。
4.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衔接
基层团委书记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在该培养方案中同时起到联系校外机构的责任与义务。校外企业与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实践的主要场所随着工作份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力不足或后备人才短缺等问题。同时经过培养计划系统培养的创新型学生在掌握一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更广阔的场所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基层团委可以与校外机构进行协商将其引入培养方案,推荐创新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校外机构的实践项目。期间基层团委需配合校外机构对推荐学生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能按时完成项目需要。
5.基层团委职能示意图
二、实验室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1.科技创新实验室定位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目前的高校创新实验室通常普遍存在监管松散、实验室间彼此沟通匮乏等缺点。归其原因是部分创新实验室教师将主要精力置于自身科研任务而忽略了实验室管理。因此,目前的创新实验室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培养方案将创新实验室培养方式由被动的等待学生参与转换为主动的提供创新项目与创新场所,同时将助教引入实验室机构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机构完整性。
2.创新实验室工作方式
为确保创新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需进行下列改革:
首先,在各实验室设立助教岗位,配合实验室老师开展实验室常规工作。助教的人选可由科研任务较少的年轻教师或是有多年创新经验的研究生担任,其主要工作为定期组织开放实验室和学术研讨活动等活动,以此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和学术氛围。同时应在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对实验室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查缺补漏逐步提升。
其次,创新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设立给定命题的科研立项并交予基层团委下发。并且在基层团委的配合下对选择本实验室科研立项的学生进行初期培训和定期检查。同时实验室可定期组织或承办各类科技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锻炼、得到提升。
最后,为综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创新实验室教师之间应建立长久稳定的联系机制,彼此配合相互协同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同时为提高实验室教师及助教的工作积极性,需对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的薪酬根据其工作量进行明确区分和系统规划。
三、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培养方案实施步骤
该方案旨在系统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其培养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基础理论教学,该环节主要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进行科技创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基层团委作为该环节课程的组织者需配合实验室教师及助教对学院有创新意向的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其次,是实验室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以科研立项为主要实践载体。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须结合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并配合实验室做好学生的中期培养。最后,是校外机构工程实践环节,该环节是对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阶段。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需对所在院系创新学生进行客观考核并推荐适合学生参与其中。由于工程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该环节的参与学生也仅局限在小规模范围之中。
2.培养方案实施条件
为使本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实施院校需进行如下改革:
首先,应改进创新实验室的培养方针。目前的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往往是在为国内外相应赛事进行人才培养。其培养的初衷仅局限在获取比赛成绩,虽然参加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种培养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故创新实验室应改进过往的培养方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的,以参加比赛为培养渠道。
其次,高校需对校内创新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划和协同建设。随着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深入进行,单一实验室将无法提供完整的科研立项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为此高校应建立一种应用于创新实验室彼此交流协作的机制以满足学生创新需求。
最后,基层团委作为该培养方案的核心应进一步地做好学生与实验室的沟通交流工作,同时定期更新数据库,并提升与校外机构沟通的力度与频率。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基层团委为核心的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原理、功能以及使用说明,总的来说此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①方案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②以科研立项为契机进行创新培养,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③培养方案工作原理简单、信息库软件实用性强,便于高校推广。④与校外机构的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学院学生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嘉男.高等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4]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
关键词:基层学院团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工科院校作为工程型人才的主要培养载体,在当今社会也同时肩负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然而目前的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局限在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与创新场所,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未能在学生和创新实验室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可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科研立项几校外科研项目为契机、以基层学院团委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弥补现存培养方案的缺陷。该培养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更加贴近学生。以学院团委与创新实验室、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相配合通过创新人才库档案建设和针对性培养计划,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基层团委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基层学院团委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部门,与授课教师相比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并且基层团委在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的辅助下能对整个学院的学生创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长期测评。同时基层团委的工作范围广、工作权限较大且便于与创新实验室及校外机构取得联系。因此,将基层团委引入培养方案能提高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和普及性。在该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基层团委需进行以下工作。
1.信息采集和资料库建立
本培养方案是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该信息库需由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定期汇总进行维护。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信息和科研立项申请、完成情况及创新实验室目前待完成项目等。基层团委可以通过信息库的检索功能方便的整理出当前正在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信息及其完成情况并将尚未开始的科研立项进行再次发布。同时基层团委可以在与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后,将数据库中优秀科研人才推荐到相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立项发布、采集和立项分期检查
科研立项主要分为给定命题的项目设计和自主命题的创新研发。在该培养方案中,基层团委应定期采集所在院系实验室尚待解决的创新项目,并将其汇总下发给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以便于在全院范围内公示。同时,学生工作辅导员应做到随时接收学生立项申请,并将给定命题的立项申请统一上交给基层学院团,由其交至各对应实验室。自主命题的立项申请需联系由有丰富创新经验学生所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后交至相应实验室,同时将合格申请录入资料库。
基层学院团委需联合实验室对资料库中科研立项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其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缓慢的科研立项,根据其参与态度进行区分处理。对创新态度认真但立项进展缓慢的学生,基层团委可为其联系相应老师、学生进行辅导。对态度懒散且经劝导仍不思进取的学生,基层团委可取消其继续参与科研立项的权利,直至其创新态度得到改善。
3.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基层团委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服务与监督部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正确引导的责任与义务。故其在日常工作中应在所在院系积极的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为此基层团委可以组织如下活动。首先,定期举办创新讲座。可以邀请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老师或在创新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讲座。其次,可在学院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创新社团可以对刚起步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进行基础培训,以提升其动手能力。最后,可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比赛。通过比赛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创新比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检验与测试。
4.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衔接
基层团委书记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在该培养方案中同时起到联系校外机构的责任与义务。校外企业与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实践的主要场所随着工作份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力不足或后备人才短缺等问题。同时经过培养计划系统培养的创新型学生在掌握一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更广阔的场所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基层团委可以与校外机构进行协商将其引入培养方案,推荐创新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校外机构的实践项目。期间基层团委需配合校外机构对推荐学生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能按时完成项目需要。
5.基层团委职能示意图
二、实验室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1.科技创新实验室定位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目前的高校创新实验室通常普遍存在监管松散、实验室间彼此沟通匮乏等缺点。归其原因是部分创新实验室教师将主要精力置于自身科研任务而忽略了实验室管理。因此,目前的创新实验室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培养方案将创新实验室培养方式由被动的等待学生参与转换为主动的提供创新项目与创新场所,同时将助教引入实验室机构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机构完整性。
2.创新实验室工作方式
为确保创新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需进行下列改革:
首先,在各实验室设立助教岗位,配合实验室老师开展实验室常规工作。助教的人选可由科研任务较少的年轻教师或是有多年创新经验的研究生担任,其主要工作为定期组织开放实验室和学术研讨活动等活动,以此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和学术氛围。同时应在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对实验室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查缺补漏逐步提升。
其次,创新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设立给定命题的科研立项并交予基层团委下发。并且在基层团委的配合下对选择本实验室科研立项的学生进行初期培训和定期检查。同时实验室可定期组织或承办各类科技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锻炼、得到提升。
最后,为综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创新实验室教师之间应建立长久稳定的联系机制,彼此配合相互协同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同时为提高实验室教师及助教的工作积极性,需对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的薪酬根据其工作量进行明确区分和系统规划。
三、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培养方案实施步骤
该方案旨在系统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其培养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基础理论教学,该环节主要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进行科技创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基层团委作为该环节课程的组织者需配合实验室教师及助教对学院有创新意向的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其次,是实验室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以科研立项为主要实践载体。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须结合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并配合实验室做好学生的中期培养。最后,是校外机构工程实践环节,该环节是对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阶段。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需对所在院系创新学生进行客观考核并推荐适合学生参与其中。由于工程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该环节的参与学生也仅局限在小规模范围之中。
2.培养方案实施条件
为使本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实施院校需进行如下改革:
首先,应改进创新实验室的培养方针。目前的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往往是在为国内外相应赛事进行人才培养。其培养的初衷仅局限在获取比赛成绩,虽然参加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种培养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故创新实验室应改进过往的培养方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的,以参加比赛为培养渠道。
其次,高校需对校内创新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划和协同建设。随着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深入进行,单一实验室将无法提供完整的科研立项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为此高校应建立一种应用于创新实验室彼此交流协作的机制以满足学生创新需求。
最后,基层团委作为该培养方案的核心应进一步地做好学生与实验室的沟通交流工作,同时定期更新数据库,并提升与校外机构沟通的力度与频率。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基层团委为核心的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原理、功能以及使用说明,总的来说此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①方案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②以科研立项为契机进行创新培养,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③培养方案工作原理简单、信息库软件实用性强,便于高校推广。④与校外机构的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学院学生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嘉男.高等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4]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