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民营经济应该延伸到1949年以前,从戊戌变法开始,很是恰当。这也引起我的一点儿回忆。我5 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读小学中学时家里很困难。记得家里那时有久大精盐公司的400块钱股票,每年可领到息金。
1949年以前,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很不发达,受到"三座大山"的制约。范旭东、陈嘉庚、卢作孚、陈光甫这些人,大概是同一代人,他们是国家的功臣。一个社会的进步离开经济进步是不可能的。原来我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明确的,延安时期和进城前,讲到的都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必须要让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一个发展,而且讲得很清楚,我们中国的工业只有10%,90%是农业。那时还强调,蒋介石的统治使得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都是这样讲的,这就是允许"光彩的事业"很好地发展,中国的私营经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才有刘少奇的天津讲话。这是毛泽东同意的。可是从此以后,"光彩的事业"经历了不断升级的三个萎缩的过程。第一步就是"三反五反","三反五反"有正面意义,但它的后果是导致工商业者都胆战心惊,例如卢作孚自杀了。第二步就是1956年天安门开大会,敲锣打鼓,庆祝公私合营,就没有什么"光彩的事业了",大公无私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了。第三步是人民公社化。我在农村呆过好多年,农民手中没有钱,连卖鸡蛋砍柴卖都不行,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现在宪法也作了修改,正面肯定了民营经济。邓小平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按毛的思想是修正主义,"修"到底了。"文革"前搞"社教"运动时,说"四清四不清"都不行,必须是两条路线斗争,最后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就在党内"。所以才有"文化大革命"。
我觉得今天研究民营经济应该起这么个作用:就是要说明100年以来,从经济上说,从生产力的发展上来说,推动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不错,我们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民",经农业合作化高潮进到人民公社化(其中有"大跃进"运动),结果反而把农民捆得死死的,个人没有了任何自主权利,而且还饿死了几千万人,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现在我们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应当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过去有的路走错了。应当说明陈嘉庚、卢作孚、范旭东、陈光甫、荣毅仁家族等走得对,他们没有要国家投资,他们发展了"光彩的事业"。现在的民营企业比他们那个时代所处的环境好,过去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在首先是被全世界尊重的独立的国家,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发展全民经济的国家。
回顾我们过去搞的计划经济,是产品经济。说得简单一点,在观念上就是不懂得钞票也能生钞票,不懂一块钱能变两块钱、三块钱。资本主义最懂得这个。我们没有利润观点,就懂得花钱。关于公与私的关系,利与义的关系,可以说,我们过去很糊涂。所谓"大公无私"是"义而忘利",是培养人的道德精神。关于"私"字,林彪讲得很绝,"一闪念都不能有"。事实上没有私就没有公,私和公是统一的。私同发挥个人创造力是相联的,民营企业最便于发挥创造力。过去我们搞运动,搞大批判,就是培养人说假话,培养假道学。所以现在我们应明正言顺地恢复历史真象,恢复基本常识。100年以来推动社会进步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光彩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还要靠"光彩事业"。现在我们的国营企业不太"光彩"。国营企业要进行改革,困难不少。但是我们也不是虚无主义。50年代以来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为我们国家工业还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特别是大工业。我们过去就是被一个东西搞死了,那就是阶级斗争。认为就是农民战争、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推动历史进步,到最后就是"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国家目前最缺少的就是创造力,很多精力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
今后我们这个社会怎样划分阶级我搞不清楚。美国"白领"阶层大大多于"蓝领",现在还有"金领"(搞电脑的),现在我们讲知识经济。知识分子下海是好的现象。我的意见是研究民营经济要用事实来说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是靠科学技术进步,靠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方面讲,应该是靠自由和民主,还有法律和法治。我们现在依靠市场经济发展整个经济,还没有发现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代替市场经济。
本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阵营的存在,曾逼得资本主义国家向生产社会化迈进,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也在不断改进中。如战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搞经济国有化(美国除外),但弊病很多,西欧一些国家又改回来。现在欧洲的一些社会民主党当政的国家,在搞"第三条道路"。所以研究中国的民营经济问题,回顾私营经济的历史,还要联系百年来及今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研究。现在的"下岗"问题,农村2亿剩余劳动力问题,是社会和国家最大最严重的问题;还有人口问题---人口要发展到16亿才可能停止。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研究民营经济问题要联系这些问题。民营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这篇文章是李锐同志1999年4月2日在北京一次民营经济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文章发表之前经过了李锐同志的审定和修正。)(编辑:橡子)
1949年以前,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很不发达,受到"三座大山"的制约。范旭东、陈嘉庚、卢作孚、陈光甫这些人,大概是同一代人,他们是国家的功臣。一个社会的进步离开经济进步是不可能的。原来我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明确的,延安时期和进城前,讲到的都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必须要让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一个发展,而且讲得很清楚,我们中国的工业只有10%,90%是农业。那时还强调,蒋介石的统治使得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都是这样讲的,这就是允许"光彩的事业"很好地发展,中国的私营经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才有刘少奇的天津讲话。这是毛泽东同意的。可是从此以后,"光彩的事业"经历了不断升级的三个萎缩的过程。第一步就是"三反五反","三反五反"有正面意义,但它的后果是导致工商业者都胆战心惊,例如卢作孚自杀了。第二步就是1956年天安门开大会,敲锣打鼓,庆祝公私合营,就没有什么"光彩的事业了",大公无私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了。第三步是人民公社化。我在农村呆过好多年,农民手中没有钱,连卖鸡蛋砍柴卖都不行,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现在宪法也作了修改,正面肯定了民营经济。邓小平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按毛的思想是修正主义,"修"到底了。"文革"前搞"社教"运动时,说"四清四不清"都不行,必须是两条路线斗争,最后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就在党内"。所以才有"文化大革命"。
我觉得今天研究民营经济应该起这么个作用:就是要说明100年以来,从经济上说,从生产力的发展上来说,推动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不错,我们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民",经农业合作化高潮进到人民公社化(其中有"大跃进"运动),结果反而把农民捆得死死的,个人没有了任何自主权利,而且还饿死了几千万人,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现在我们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应当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过去有的路走错了。应当说明陈嘉庚、卢作孚、范旭东、陈光甫、荣毅仁家族等走得对,他们没有要国家投资,他们发展了"光彩的事业"。现在的民营企业比他们那个时代所处的环境好,过去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在首先是被全世界尊重的独立的国家,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发展全民经济的国家。
回顾我们过去搞的计划经济,是产品经济。说得简单一点,在观念上就是不懂得钞票也能生钞票,不懂一块钱能变两块钱、三块钱。资本主义最懂得这个。我们没有利润观点,就懂得花钱。关于公与私的关系,利与义的关系,可以说,我们过去很糊涂。所谓"大公无私"是"义而忘利",是培养人的道德精神。关于"私"字,林彪讲得很绝,"一闪念都不能有"。事实上没有私就没有公,私和公是统一的。私同发挥个人创造力是相联的,民营企业最便于发挥创造力。过去我们搞运动,搞大批判,就是培养人说假话,培养假道学。所以现在我们应明正言顺地恢复历史真象,恢复基本常识。100年以来推动社会进步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光彩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还要靠"光彩事业"。现在我们的国营企业不太"光彩"。国营企业要进行改革,困难不少。但是我们也不是虚无主义。50年代以来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为我们国家工业还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特别是大工业。我们过去就是被一个东西搞死了,那就是阶级斗争。认为就是农民战争、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推动历史进步,到最后就是"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国家目前最缺少的就是创造力,很多精力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
今后我们这个社会怎样划分阶级我搞不清楚。美国"白领"阶层大大多于"蓝领",现在还有"金领"(搞电脑的),现在我们讲知识经济。知识分子下海是好的现象。我的意见是研究民营经济要用事实来说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是靠科学技术进步,靠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方面讲,应该是靠自由和民主,还有法律和法治。我们现在依靠市场经济发展整个经济,还没有发现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代替市场经济。
本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阵营的存在,曾逼得资本主义国家向生产社会化迈进,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也在不断改进中。如战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搞经济国有化(美国除外),但弊病很多,西欧一些国家又改回来。现在欧洲的一些社会民主党当政的国家,在搞"第三条道路"。所以研究中国的民营经济问题,回顾私营经济的历史,还要联系百年来及今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研究。现在的"下岗"问题,农村2亿剩余劳动力问题,是社会和国家最大最严重的问题;还有人口问题---人口要发展到16亿才可能停止。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研究民营经济问题要联系这些问题。民营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这篇文章是李锐同志1999年4月2日在北京一次民营经济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文章发表之前经过了李锐同志的审定和修正。)(编辑: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