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青铜器的灵魂——侯马陶范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强大诸侯国,位于山西南部的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晋国春秋晚期的都城所在地。1956年在新田遗址中发现了著名的侯马铸铜遗址,是当时晋国重要的手工业区域,其中出土了大量十分精美的青铜器铸造陶质模范,俗称侯马陶范。
  侯马陶范是晋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它在器型和纹饰种类上覆盖了已知当时晋国青铜器的大多数,并以许多前所未见的器型和纹饰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晋国青铜文化的认识,还使一些长期不明时代或产地的流散晋国青铜器得以“认祖归宗”。
  侯马陶范具有复杂的解剖式分型和精美异常的纹饰,它在制范、铸造和纹饰雕刻上可以为人们提供在青铜器上无法获得的观察效果,因此它对晋国青铜文化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和美术史的研究上也是一批弥足珍贵的资料。侯马陶范所含的古代信息是多方面的,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但它上面的动物形象,包括人类幻想的神灵和现实生存过的动物,乃至各式各样的人物造型,宛如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体。在侯马陶范上不仅传统的神化动物经过高浮雕打扮后再度亮相汇集一堂,那些生活中写实的动物也栩栩如生,如虎、熊、牛、猪、蛇、鹰、雁、鱼、蛙、蝉等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侯马陶范上不仅仅是各种动物充满了活力,连形形色色的植物纹和几何纹也极力舒展着它们巧妙的身姿。人物的形象虽然不多,但却来自当时社会的各个不同的阶层,它们的出现打破了古代多以神怪形象的动物统治中国青铜器纹饰艺术多达十多个世纪的局面,从而也宣告了一个新艺术纪元的开始。从这些精美的陶范中可以想象出侯马铸铜遗址当时铸造青铜器的景象是多么的辉煌。
  侯马陶范是古人用他们的鲜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火与土的艺术。在这些泥块上,不仅凝聚着古人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在这些陶范纹饰外在的内容和形式上也隐约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感情愿望,乃至他们所经历的时代风云。综观侯马陶范上各类造型题材,不仅种类空前丰富,而且其形象也非常生动传神。侯马陶范除了反映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晋国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生产规模的一般状况外,还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在制作技法上也多种多样,它们闪耀出古代人类无限的智慧之光。
  兽面纹模 为长方形,采用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主线条粗犷刚劲,细线条精致细腻。图案为兽面纹,各部位刻划明确,椭圆形双目,眉毛向上卷曲,耳为虎耳形状,双角向左右两边展开后又向下钩曲,兽口大张,尖锐獠牙外露,表情十分凶恶。在主纹内以鳞纹、斜角云纹、鱼子纹和斜线纹等作为填充纹饰,体现出晋国铸铜工匠的高超技艺。
  羽翎模 为长条形弧状,下边的弯曲孤度大于上边,通体为规整的羽翎纹,纹饰图案雕刻清晰,层次错落有致,相互叠压,结构紧凑,制作技术极高。
  夔龙纹陶模 为不规则形,部分残缺,纹饰凸出基体为高浮雕,主纹为两条相互交缠的夔龙,形体为“C”形,龙口张开,上下唇均向上卷曲,目大而圆,眼角卷曲,角短而粗呈尖状,内填两排鳞纹,龙爪尖锐且收缩呈包裹状,龙体内填云纹,另外一条龙体内填斜线纹。
  夔龙衔虺纹陶模 为长方形,一角残缺,主纹为两条夔龙纹,左边夔龙呈“S”形,张口露齿,角粗大,呈“S”形与右边龙尾交缠,内填两排相互叠压的鳞纹,龙腿粗壮,龙爪尖锐而有力地抓住右边的龙尾,龙体内饰卷云纹。右边夔龙面目凶恶,口衔细虺颈部,前爪紧抓细虺尾部,夔龙身体中部长有羽翼,身体内填充斜角云纹。整体纹饰刻划精细,层次感极强。
  凤纹钟舞模 为扇形,是编钟舞部的四分之一部分,纹饰为高浮雕,边缘有高出纹饰的棱边。凤首为大勾喙,眼睛圆大,冠弯曲向上,身体修长,装饰两排鳞纹,鳞纹相互叠压,装饰整齐,羽翼丰满,三只大羽展开似作飞翔状,纹饰内分别填充云雷纹、鳞纹、圆点纹、斜角云纹、斜线纹等。
  饕餮衔凤钟鼓模 为编钟鼓部的中间部分,整体为兽口衔凤的图案,兽口部张开,獠牙尖锐,唇上卷,眼睛大而圆,眉毛细长,角向上扬起后呈“S”形弯曲,角内以鳞纹填充,兽面部以鱼子纹装饰。凤体修长呈弯曲状从兽口内穿过,内填鳞纹,鳞片相叠,排列整齐,凤腿粗壮爪尖锐,紧紧地抓住兽角,显得刚劲有力。
  饕餮衔虺钟鼓模 整体为长方形弧状,由左右两块组成一个兽面,采用浮雕技法雕刻,为编钟的鼓部纹饰模。图案为兽面衔虺纹,兽面双目突出,唇上卷,獠牙尖锐,兽爪紧抓两只小蛇,张口咬住小蛇的前部,表情凶恶无比。兽体以“S”形向外展开,又与“S”形凤纹相交缠。
  双身龙纹钟钲模 略呈梯形,上宽下窄,共装饰四组龙纹,上下依次紧密相连,唇上卷,眼凸出,角短而平齐,身体向左右两侧展开后又向下延伸,尾部再向上卷曲,主纹饰内以云雷纹和鳞纹作为填充。
  蟠螭纹模 为长条状弧形,纹饰为三条螭龙呈“S”形排列状,唇上卷,圆目,角向后,身体内以斜线纹填充,前半部和后半部的斜线角度不同,以表示身体的转折。
  散虺纹阳燧模 基体近似长方形,一端略残,模面直径为5.3厘米,以钮为中心把纹饰分为三个区域,以单线索纹分界。内区为细线勾勒的云纹,中区为凸起的散虺纹,以鱼子纹衬地,外区为单线卷云纹。从此模的直径可以明确地知道古代阳燧的实际大小。
  斜角云纹鉴口沿模 为弧形长条状,外缘面上有八个长方形槽,饰斜角云纹,前部尖锐,中部卷曲棱角圆滑,后部分叉尖锐,后一组纹饰的尖部与前一组纹饰的分叉部互相衔接,填纹亦为斜角云纹,整体纹饰刻划精致细腻。
  兽头口模 为青铜口部的整体模,饰兽面纹,面相狰狞,兽口大张,獠牙尖锐,唇向上卷曲,双目圆睁,目上有宽而粗的眉毛,兽角粗壮作内卷式,鼻梁上正中间有类似当卢的装饰物,耳部饰鳞纹,脸部饰卷云纹。
  雷纹模 为弧形不规则状,部分残缺,纹饰图案规整,均以短斜线排列组成方形的雷纹,结构紧凑,相互勾连,中间饰云纹。
  鼎耳内外范 为一套完整的鼎耳待铸范,浇口下部中央凸出三角形榫将直浇口分为两道,上部两侧各有一个圆坑为固定芯的芯座,中间的活动芯为长条形,永久性泥芯呈“U”形,每面上有九个三角形芯撑,范外面敷一层草拌泥。   虎形器耳范 为长条形复合范,由两块外范和一块内芯组成一个完整的虎形待铸型体,拼合时由榫卯定位,虎形尾部带有浇口,呈漏斗状,可以确定浇铸时是直立状浇铸。虎口微张,露齿,身体略曲,尾巴向上弯曲,四肢粗壮,爪伏地,虎身饰草叶状云纹,尾饰鳞纹。
  夔龙纹陶范 为不规则形,部分残缺,纹饰与前述夔龙纹陶模相一致,是夔龙纹陶模的翻制范。纹饰低于基体,主纹为两条相互交缠的夔龙,形体为“C”形,龙口张开,上下唇均向上卷曲,目大而圆,眼角卷曲,角短而粗呈尖状,内填两排鳞纹,龙体内填云纹,另外一条龙体内填斜线纹。
  蟠虺纹钟甬范 为编钟甬部的一半,呈长条形半圆状,自上而下饰四组蟠虺纹,中间以素宽带分隔,细虺相互交缠盘绕,繁密细致,斡部中间有两个圆孔与镶嵌合好的旋范相通,旋范为先做好后镶嵌到甬范上。
  饕餮纹钟体陶范 为弧形,是编钟钟体的一半完整范,钲部的枚带与缘带以陶索纹分隔,线条极其细腻。枚饰蟠螭纹,三个一组,蛇头一向左,一向右,中间的向上。篆带饰细线勾勒的蟠螭纹。鼓部饰兽面纹,兽口大张,唇上卷,角向上弯曲,身体向两侧平行展开,爪尖锐锋利。
  举手人物范 为梯形,主纹饰是一人站立状,双手上举,十指并拢,似托物状。五官清晰,头戴月牙形“冠”,用绳带系于颌下,身着左衽长衣,衣纹为以斜角雷纹填充的宽带纹,腰带呈双蝴蝶结系于腹前,穗下垂。从长衣的纹饰可明确看出古人的着衣方式和腰带的系结方法。
  散虺纹舟内外范 为一套完整范,发现时已合好待铸,略变形,外范为腹部两块,圈足底部一块,内芯为腹部一块,合范后呈椭圆体,腹部纹饰分为四层,自口沿向下依次为斜角云纹、散虺纹、贝纹、散虺纹,内范已变形,表面平整,土质细腻,内部疏松,圈足底芯饰涡纹。
  鱼纹陶范 为不规则形,已残缺,主纹为三尾鱼,以细小的蟠虺纹衬地。鱼体细长,一尾头部残缺,两尾身体残缺,鱼鳞排列整齐,相互叠压,鱼鳍刻画精细,形态生动逼真,如在水中游动。
  龙纹匕范 为长条形,柄细长,饰细线菱形纹,首部为椭圆形,与柄连接处有一兽首,中间以左右对称的两龙装饰,龙体呈S形,整体以云纹衬地。
  虎搏鹰戈范 为戈形,一套两块,一块略残缺,戈尖锐锋利,銎部为椭圆形。主纹饰为恶虎擒鹰图案,虎张口露齿,体呈S形弯曲,内填云纹和圆点纹,虎前爪抓住鹰尾,后爪抓住鹰首,鹰作用力挣脱状。
  铜镜范 为圆形,镜面由内向外为四圈纹饰带,中心纹饰带为四叶纹,叶间平等布置四只展翅飞翔的鸟纹。第二圈图为四只同方向游动的鱼纹,第三圈为动物纹,为一只虎形兽追逐六只动物,形体似鹿、獐、兔,第四圈为相互连接的贝纹。
  以上所介绍的青铜器范模涉及的器型广泛,从中可管窥春秋时期晋国青铜制造业的繁荣与发达。(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最近我的学生蒋春音兴冲冲跑过来捧上一叠散发着墨香的书稿清样,邀我为她新出版的紫砂壶艺雅集写个序,看着她在紫砂艺苑渐渐结出硕果,我感到非常高兴,当面应允。  紫砂女蒋春音,有着现代年轻人少有的沉静和纯真。从儿时的玩泥巴到成长后的爱壶执陶,不为俗世的眼光牵绊,她始终忠于内心的感受和艺术向往。  这个纤细、聪慧的小女孩,对于手工技艺却表现出了内柔外刚的气度。她经常是一人一桌一椅,专心致志,埋首苦练于泥凳
期刊
杨飞云先生是将中国写实油画推向世界水准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追求的是欧洲古典主义美学,他的女性人体与肖像绵密圆润,细致典雅,在中国写实油画景观中享有不可比拟的声誉。从他的作品里,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他的超绝技艺,而且还能感受到他是十年敬虔求真的人格魅力。在艺道渐衰、风骨不存、追名逐利之时代,他竭智尽虑,澹泊清心,持守着高洁的灵魂,不持偏见,不轻认同,做人习画,自成一体。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演员
期刊
编 者 按  元青花鬼谷下山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已是将近十年前的事了,但收藏圈内关注元青花的热度依然有增无降。湖北祖恩先生无疑也是一个关注元青花的人,此篇文章从科技角度入手,解读元青花中至正型青花瓷的呈色特征及鉴别,且听一下他的见解。  “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是研究与揭示历史文物的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达到正确断代目的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能进行科学的总结,缺乏理论化,使它停留在
期刊
冠冕一代的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作为大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尽管毕生经历坎坷,但凭藉坚持不懈的努力修炼,艺术成就卓著,与八大山人、石、弘仁并誉为画坛“清初四僧”。笔者现以石涛晚年创作的《金陵怀古图》册为例,对其这类山水画艺术做一探讨。  一、生平事略及丹青风格  石涛(1641-约1718年),为明末全州(今广西桂林)人,俗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法名元
期刊
吴镜汀(1904-1972年),名熙曾,字镜汀,号镜湖,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他68年的人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17岁入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18岁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展,解放前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北平艺专山水画讲师,建国后历任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为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镜汀学有所宗,师从号称“南画正宗”的近现代画家金城(1878-1926年,
期刊
动物棋又叫斗兽棋,是中国民间独有的一种棋类游戏。对弈双方各有八只棋子,依大小顺序为象、狮、虎、豹、犬、狼、猫、鼠,较大的可吃较小的,同类可以互吃,而鼠则可吃象,规则大同小异。游戏一开始,所有的棋子都是背面朝上,谁也不知道那颗棋子是哪种动物,玩家轮流翻棋,一边翻一边吃对方的,最后将对手的棋子全部吃掉,你就赢了。上世纪7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都玩过类似的游戏,而现在已渐行渐远,成为绝唱了。机缘巧合,最近在
期刊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一生与梅结缘,其画坛生涯即是从学画梅开始。老家浙江安吉彰吴村村外十里处,有一条两岸遍植梅花的小溪名“梅溪”,打小吴昌硕就常以钓鱼为借口,到此赏梅,为日后画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昌硕创作的作品,有近三分之一以梅花为主题。为此,他自封绰号“苦铁道人梅知己”,大家也喜称他为“梅知己”。吴昌硕酷爱梅花,一生种梅、赏梅、画梅、咏梅,死后,长眠之所也选在了
期刊
桃花,是春天最美好的象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古代诗人描绘桃花的诗文名篇甚多,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人们最向往的理想境界。一年春天的开始,春光明媚,桃花艳丽,人们享受着春的美好。那桃树的娇美多姿,桃花的红粉如妆,成为画家常描绘的题材。清代著名画家黄慎,以他对桃花自然美的了解和深刻领会,及《桃花源记》诗文的内涵,进行挥毫,图之以形,创作了一幅美丽的《桃花源记图》
期刊
唐三彩是三彩艺术的精华,它实际上是对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多用黄、绿、白三种颜色,因而后人称之为唐三彩。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之间历经了一个由粗到精的缓慢烧造发展过程,到唐代,终于烧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唐三彩一词,不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载
期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孔子说:君子不器。赵孟,他做到了。赵孟是一位文化尊神,他是五百年一开花儿,五百年一结果儿,世上难得一遇的大才子。元朝统治者招安赵孟,本想让他成为一株瑚链,象征性地装点庙堂之高。可是,他却成为一棵“无用即是有用”的大树。赵孟用他隐逸的人生,荫蔽了中华千年的文脉。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对赵孟书法成就有很高的评价:“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但这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