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维度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建议应积极剖析儒家思想对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批判性地继承儒家文化, 培养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为我国体育发展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
关键词:儒家思想;体育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4-0027-04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Chinese sports culture
ZHAO Bingchun
(Shandong Track and Field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logic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fucianism is the found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s culture; Confucianism has influence on sports culture in terms of spiritual, institutional, behavioral and material aspects; we should actively dissect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sports culture, critically inherit Confucian culture, cultivate healthy and upward sports culture, and create favorable cultural conditions for Chinese sports development.
Key words:Confucianism; sports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收稿日期:2021-02-09
作者简介:赵炳春(1970- ),男,教练员,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思想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早已潜移默化地融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1]。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然会被物化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1 儒家思想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体育精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生活互动产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以及所显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是体育心理要素,是由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体育社会价值观和体育健康观构成的[2]。
1.1 儒家思想对体育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体育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种文化,其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体育经济价值观。儒家思想崇尚“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儒家思想中,对待“义和利”的观念是,君子要以“义”为处事和立身之本,当义和利不能两全的时候,应该舍利而取义[3]。体育在社会中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性文化适应,儒家的义利观,不承认利也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基本与利脱节。中国传统体育与经济的发展未能结合在一起,儒家思想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表现在体育上就是注重精神培养,但不提倡身体机能方面的培养,这使得体育丧失了对人外在体质能力的培养,缺少发展壮大的动力,这不仅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消極的影响,而且对培养以提高劳动者体力和技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束缚,使得体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缺乏积极影响。
1.2 儒家思想对体育精神价值的影响
体育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活动,运动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完美技艺,有其他艺术不能替代的魅力,它给人们带来不仅是精神上的寄托,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还可以缓解压力、宣泄失意的情绪、促进情感的交流、陶冶情操,有利于运动思维的拓展,在感受生命在不停地运动的同时,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这是体育所带来的精神价值。在中国古代,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如蹴鞠和摔跤等,这些体育活动以其激烈的竞争激发了群众的热爱,使体育活动成为人宣泄情感的途径和寄托精神的载体。儒家思想主张“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是为维护封建的统治、建立等级严明的封建秩序的需要,会压抑人的情感,形成个体要服从于集体的观念,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安分守己,安于本分。在儒家思想的氛围下,中国传统的体育活动不是人们精神的享受和情感寄托的载体,更不能作为情感宣泄的途径,体育的精神价值未能在封建社会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1.3 儒家思想对体育社会价值的影响
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精神文化所依赖的精神支柱,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价值,让每一个个体参与体育,充分展现自我,养成独立人格,培养永不服输的精神,坚定自己的意志,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并改进技术,在体育运动中凸显自己的实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以体育为载体,表现对个人奋斗的肯定,使“个人主义”成为一种个体在社会中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价值标准。盛行于西周的礼射活动,它的组织有序、程序规范、规则统一,是现代体育的雏形,但这一具有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本体的功能,而被封建统治阶级当成施行“仁”与“礼”的载体,是为了维护“明君臣之义”和“明长幼之序”封建伦理等级秩序,并非是在这一礼射活动中培养人的竞争意识。 1.4 儒家思想对健康价值的影响
参与体育活动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坚持合理的体育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抵抗疾病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还可以发展身体机能和保持精力充沛,积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在儒家思想中,尊文贬武的观念一直盛行不衰,逐渐使中国人养成“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的观念,不注重身体外在的锻炼,而注重文质彬彬的内在气质的修养,鄙视体力活动的开展。中国传统体育特征向静态的方向发展,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养生为主的体育观开始形成,大多数的体育活动动作迟缓,注重体内运气,动静结合,通过身体外在的身体锻炼完成内在精神的升华。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体育特征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和气功等,成为“以心为本”的体育活动[4]。这与西方体育追求肌肉力量的爆发,强调外部竞技能力的培养,并把人体分为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重视“以身为本”的西方体育活动是有质的区别的。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所表现出的是对封建伦理纲常的顺从,是服务于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封建社会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体育经济价、体育精神价值和体育健康价值没有很大程度的积极意义。
2 儒家思想对体育制度文化的影响
体育制度文化,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要求,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为满足不同水平阶段参与相同体育项目的要求,制定的体育规则;为适应体育爱好者在社会发展中集体的形成,组建的不同体育项目组织和机构;以及为有效的管理体育组织和机构,制定的管理体制[5]。儒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精神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必然主导中国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6]。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統体育文化向着重人格的价值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对人的内在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通过对带有竞技性身体运动的束缚,达到个体个性的压抑,体育活动也从竞技性向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方向发展,使体育活动变成一种表演活动。传统体育并非大众都可参与,只有少部分的“演员”能够参与表演的街头杂耍,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普通大众缺少对参与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育行为追求,很难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体育爱好,并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致使中国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缓慢。使得当时所形成的体育组织和团体不过是大众进行体育表演的街头杂耍团和戏班,这些原始体育组织和团体都是为表演体育活动而服务的,各个体育社团和组织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没有相同的体育项目的比拼,很难形成统一的为竞赛体育活动服务的体育社团组织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而对于具有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普遍带有“胜固可喜,败亦无忧”的态度,比赛胜负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保持谦谦君子的态度。古代体育活动不是用来展现个性,判定输赢的方式,而是作为道德教育的途径,人参与体育活动是尊崇礼德、陶冶情操的工具和方式,这就使得古代体育活动制定的规则不是对参与体育竞赛者的公平而服务的,是为了约束参赛者道德要求提出的社会伦理观念。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传统体育活动不能建立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竞赛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体育制度文化,缺少必要的生存环境,参与人数较少,没有形成正规的体育社团和组织,统治者主导体育思想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过是对封建礼教的顺从,体育的竞争意识还没有在中国传统体育中发展起来,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发展的步履较为缓慢。
3 儒家思想对体育行为文化的影响
体育行为文化是体育文化的行为要素,是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层面探讨的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运动中人的地位、权势以及角色。《荀子·富国》中记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其称也”,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懂礼、学礼、尊礼[7]。体育行为文化的追求更加注重内在品质和精神修养,并凸显出明显的注重人格培养的心理倾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外敌入侵所带来的文化侵略和和平年代的文化交融,使具有不同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体育活动传入到我国,这些体育中包括一部分含有竞争意识的体育项目,如马术和摔跤。儒家所倡导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心态,限制了体育行为中竞争意识的发展,但是这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传入的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的特点,这与处于封建社会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在以后的发展形势下,失去了必备的社会思想支撑,进而失去了社会生存能力,逐渐在封建社会中消亡。有些体育活动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深受大众的喜爱,统治者用儒家思想对这些体育活动进行制约,逐渐被同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儒家思想传统观念的体育活动,使得一些具有竞技意识的体育活动向失去和弱化竞争性体育行为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君子之争”的游戏和教化封建士人“礼”的途径。“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儒家重礼,以雍容揖让为娴雅”的君子文质彬彬礼节与体育活动的竞争意识行为背道而驰,不符合传统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此背景下,带有竞争的体育活动向着非竞争性或竞争性较弱的方向发展,使之变成具有很强表演性、游戏性、观赏性和技巧性的体育表演活动,限制竞争意识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中体育行为的发展,维护稳定的封建统治。
儒家文化适合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农业型社会,在长期封闭的农业社会中,儒家思想为迎合封建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倾向,并且对外来的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结构一直趋于稳定,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使得体育行为必须适应儒家思想的要求。
4 儒家思想对体育物质文化的影响 体育物质文化,即体育文化的物质要素,也就是体育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在进行所有的体育活动中,包括具有体育文化特性的各种实体产品和物质基础。如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体育场地,不同种类的体育设施,不同体育功能的体育器械、装备,以及满足不同群体进行体育活动的运动环境。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通过人们在参与的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所需物质产品的体现,精神文化的发展受制于儒家思想的制约,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同样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8]。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修身养性是体育活动的主体价值。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多数以个体活动为主,使自己脱离外界环境的拘束,是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宇宙,徒手是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无需体育器械与体育场地的协助,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足球,古典足球的盛行,使足球运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皮球本身越来越完美,古典足球用动物毛发编制成的圆球,到了晚唐以后,用动物膀胱作为替代,皮球由人用嘴吹气,跟现在用气筒打气的足球如出一辙,符合现代足球的特征,运动场地更加具有规模化,不仅具有专门的比赛场地,而且还有攻防双方的球门。这本是通过足球运动的开展,使体育场地、器械设施和运动装备在内的中国古代体育物质文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开端。但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受三纲五常的影响,竞争激烈、对抗性强、身体接觸较多与参与人数较多的体育运动,不符合儒家思想所倡导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同时参与人身份地位的不同,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意识。从汉代开始,多数体育项目逐渐当做训练士兵手段,蹴鞠称为“兵伎巧十三家”,将蹴鞠竞赛的场地限制在宫苑和军营中,也就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鞠城”。在此后蹴鞠的发展受制于军事训练目标的影响,具有中国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的体育场地变成了军队的校场,所进行的蹴鞠比赛活动也变成了统治者校阅军队内容的一部分。随着蹴鞠运动不再顺应统治者的要求,蹴鞠运动逐渐成为下层群众娱乐的活动方式,没有了竞技性的意识,逐渐变成了观赏性的表演项目,所延伸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不能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传统足球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脱节,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相应地体育物质文化也得不到发展。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伦理道德为标准,在稳定和谐的氛围内进行,束缚了以外在身体运动为表现形式的体育项目的发展,社会的文弱之风养成,系统的体育项目难以形成,进行体育活动的专用场地、体育设施和运动装备的中国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得不到稳定的发展。
5 结 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主导和统治地位,构建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的同时,对约束人们言行,规范人们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诸如“礼与仁””“天人合一”“尊文贬武”“中庸”等思想的影响下,使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逐渐在体育精神、体育制度、体育行为和体育物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造成消极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核心,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持久不衰,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应积极剖析儒家思想中国对体育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周爱光,宋亨国.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再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5(9):16-19.
[2]曹莉. 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3]冯兵.“义”“利”的对立与统一——朱熹的义利观辨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阮清峰.科学发展观与“天人合一”的辩证关系[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2).
[5]闫二涛,王鹏.用儒家思想构建体育参与文化规范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20-23.
[6]马志虎,袁国伟.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7]刘夏夏.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初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8]郝雪停. 儒家休闲思想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13.
关键词:儒家思想;体育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4-0027-04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Chinese sports culture
ZHAO Bingchun
(Shandong Track and Field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logic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fucianism is the found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s culture; Confucianism has influence on sports culture in terms of spiritual, institutional, behavioral and material aspects; we should actively dissect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sports culture, critically inherit Confucian culture, cultivate healthy and upward sports culture, and create favorable cultural conditions for Chinese sports development.
Key words:Confucianism; sports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收稿日期:2021-02-09
作者简介:赵炳春(1970- ),男,教练员,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思想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早已潜移默化地融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1]。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然会被物化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1 儒家思想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体育精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生活互动产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以及所显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是体育心理要素,是由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体育社会价值观和体育健康观构成的[2]。
1.1 儒家思想对体育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体育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种文化,其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体育经济价值观。儒家思想崇尚“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儒家思想中,对待“义和利”的观念是,君子要以“义”为处事和立身之本,当义和利不能两全的时候,应该舍利而取义[3]。体育在社会中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性文化适应,儒家的义利观,不承认利也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基本与利脱节。中国传统体育与经济的发展未能结合在一起,儒家思想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表现在体育上就是注重精神培养,但不提倡身体机能方面的培养,这使得体育丧失了对人外在体质能力的培养,缺少发展壮大的动力,这不仅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消極的影响,而且对培养以提高劳动者体力和技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束缚,使得体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缺乏积极影响。
1.2 儒家思想对体育精神价值的影响
体育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活动,运动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完美技艺,有其他艺术不能替代的魅力,它给人们带来不仅是精神上的寄托,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还可以缓解压力、宣泄失意的情绪、促进情感的交流、陶冶情操,有利于运动思维的拓展,在感受生命在不停地运动的同时,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这是体育所带来的精神价值。在中国古代,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如蹴鞠和摔跤等,这些体育活动以其激烈的竞争激发了群众的热爱,使体育活动成为人宣泄情感的途径和寄托精神的载体。儒家思想主张“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是为维护封建的统治、建立等级严明的封建秩序的需要,会压抑人的情感,形成个体要服从于集体的观念,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安分守己,安于本分。在儒家思想的氛围下,中国传统的体育活动不是人们精神的享受和情感寄托的载体,更不能作为情感宣泄的途径,体育的精神价值未能在封建社会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1.3 儒家思想对体育社会价值的影响
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精神文化所依赖的精神支柱,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价值,让每一个个体参与体育,充分展现自我,养成独立人格,培养永不服输的精神,坚定自己的意志,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并改进技术,在体育运动中凸显自己的实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以体育为载体,表现对个人奋斗的肯定,使“个人主义”成为一种个体在社会中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价值标准。盛行于西周的礼射活动,它的组织有序、程序规范、规则统一,是现代体育的雏形,但这一具有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本体的功能,而被封建统治阶级当成施行“仁”与“礼”的载体,是为了维护“明君臣之义”和“明长幼之序”封建伦理等级秩序,并非是在这一礼射活动中培养人的竞争意识。 1.4 儒家思想对健康价值的影响
参与体育活动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坚持合理的体育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抵抗疾病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还可以发展身体机能和保持精力充沛,积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在儒家思想中,尊文贬武的观念一直盛行不衰,逐渐使中国人养成“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的观念,不注重身体外在的锻炼,而注重文质彬彬的内在气质的修养,鄙视体力活动的开展。中国传统体育特征向静态的方向发展,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养生为主的体育观开始形成,大多数的体育活动动作迟缓,注重体内运气,动静结合,通过身体外在的身体锻炼完成内在精神的升华。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体育特征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和气功等,成为“以心为本”的体育活动[4]。这与西方体育追求肌肉力量的爆发,强调外部竞技能力的培养,并把人体分为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重视“以身为本”的西方体育活动是有质的区别的。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所表现出的是对封建伦理纲常的顺从,是服务于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封建社会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体育经济价、体育精神价值和体育健康价值没有很大程度的积极意义。
2 儒家思想对体育制度文化的影响
体育制度文化,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要求,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为满足不同水平阶段参与相同体育项目的要求,制定的体育规则;为适应体育爱好者在社会发展中集体的形成,组建的不同体育项目组织和机构;以及为有效的管理体育组织和机构,制定的管理体制[5]。儒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精神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必然主导中国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6]。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統体育文化向着重人格的价值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对人的内在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通过对带有竞技性身体运动的束缚,达到个体个性的压抑,体育活动也从竞技性向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方向发展,使体育活动变成一种表演活动。传统体育并非大众都可参与,只有少部分的“演员”能够参与表演的街头杂耍,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普通大众缺少对参与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育行为追求,很难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体育爱好,并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致使中国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缓慢。使得当时所形成的体育组织和团体不过是大众进行体育表演的街头杂耍团和戏班,这些原始体育组织和团体都是为表演体育活动而服务的,各个体育社团和组织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没有相同的体育项目的比拼,很难形成统一的为竞赛体育活动服务的体育社团组织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而对于具有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普遍带有“胜固可喜,败亦无忧”的态度,比赛胜负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保持谦谦君子的态度。古代体育活动不是用来展现个性,判定输赢的方式,而是作为道德教育的途径,人参与体育活动是尊崇礼德、陶冶情操的工具和方式,这就使得古代体育活动制定的规则不是对参与体育竞赛者的公平而服务的,是为了约束参赛者道德要求提出的社会伦理观念。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传统体育活动不能建立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竞赛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体育制度文化,缺少必要的生存环境,参与人数较少,没有形成正规的体育社团和组织,统治者主导体育思想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过是对封建礼教的顺从,体育的竞争意识还没有在中国传统体育中发展起来,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发展的步履较为缓慢。
3 儒家思想对体育行为文化的影响
体育行为文化是体育文化的行为要素,是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层面探讨的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运动中人的地位、权势以及角色。《荀子·富国》中记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其称也”,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懂礼、学礼、尊礼[7]。体育行为文化的追求更加注重内在品质和精神修养,并凸显出明显的注重人格培养的心理倾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外敌入侵所带来的文化侵略和和平年代的文化交融,使具有不同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体育活动传入到我国,这些体育中包括一部分含有竞争意识的体育项目,如马术和摔跤。儒家所倡导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心态,限制了体育行为中竞争意识的发展,但是这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传入的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的特点,这与处于封建社会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在以后的发展形势下,失去了必备的社会思想支撑,进而失去了社会生存能力,逐渐在封建社会中消亡。有些体育活动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深受大众的喜爱,统治者用儒家思想对这些体育活动进行制约,逐渐被同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儒家思想传统观念的体育活动,使得一些具有竞技意识的体育活动向失去和弱化竞争性体育行为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君子之争”的游戏和教化封建士人“礼”的途径。“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儒家重礼,以雍容揖让为娴雅”的君子文质彬彬礼节与体育活动的竞争意识行为背道而驰,不符合传统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此背景下,带有竞争的体育活动向着非竞争性或竞争性较弱的方向发展,使之变成具有很强表演性、游戏性、观赏性和技巧性的体育表演活动,限制竞争意识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中体育行为的发展,维护稳定的封建统治。
儒家文化适合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农业型社会,在长期封闭的农业社会中,儒家思想为迎合封建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倾向,并且对外来的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结构一直趋于稳定,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使得体育行为必须适应儒家思想的要求。
4 儒家思想对体育物质文化的影响 体育物质文化,即体育文化的物质要素,也就是体育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在进行所有的体育活动中,包括具有体育文化特性的各种实体产品和物质基础。如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体育场地,不同种类的体育设施,不同体育功能的体育器械、装备,以及满足不同群体进行体育活动的运动环境。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通过人们在参与的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所需物质产品的体现,精神文化的发展受制于儒家思想的制约,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同样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8]。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修身养性是体育活动的主体价值。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多数以个体活动为主,使自己脱离外界环境的拘束,是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宇宙,徒手是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无需体育器械与体育场地的协助,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足球,古典足球的盛行,使足球运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皮球本身越来越完美,古典足球用动物毛发编制成的圆球,到了晚唐以后,用动物膀胱作为替代,皮球由人用嘴吹气,跟现在用气筒打气的足球如出一辙,符合现代足球的特征,运动场地更加具有规模化,不仅具有专门的比赛场地,而且还有攻防双方的球门。这本是通过足球运动的开展,使体育场地、器械设施和运动装备在内的中国古代体育物质文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开端。但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受三纲五常的影响,竞争激烈、对抗性强、身体接觸较多与参与人数较多的体育运动,不符合儒家思想所倡导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同时参与人身份地位的不同,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意识。从汉代开始,多数体育项目逐渐当做训练士兵手段,蹴鞠称为“兵伎巧十三家”,将蹴鞠竞赛的场地限制在宫苑和军营中,也就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鞠城”。在此后蹴鞠的发展受制于军事训练目标的影响,具有中国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的体育场地变成了军队的校场,所进行的蹴鞠比赛活动也变成了统治者校阅军队内容的一部分。随着蹴鞠运动不再顺应统治者的要求,蹴鞠运动逐渐成为下层群众娱乐的活动方式,没有了竞技性的意识,逐渐变成了观赏性的表演项目,所延伸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不能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传统足球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脱节,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相应地体育物质文化也得不到发展。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伦理道德为标准,在稳定和谐的氛围内进行,束缚了以外在身体运动为表现形式的体育项目的发展,社会的文弱之风养成,系统的体育项目难以形成,进行体育活动的专用场地、体育设施和运动装备的中国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得不到稳定的发展。
5 结 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主导和统治地位,构建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的同时,对约束人们言行,规范人们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诸如“礼与仁””“天人合一”“尊文贬武”“中庸”等思想的影响下,使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逐渐在体育精神、体育制度、体育行为和体育物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造成消极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核心,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持久不衰,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应积极剖析儒家思想中国对体育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周爱光,宋亨国.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再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5(9):16-19.
[2]曹莉. 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3]冯兵.“义”“利”的对立与统一——朱熹的义利观辨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阮清峰.科学发展观与“天人合一”的辩证关系[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2).
[5]闫二涛,王鹏.用儒家思想构建体育参与文化规范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20-23.
[6]马志虎,袁国伟.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7]刘夏夏.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初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8]郝雪停. 儒家休闲思想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13.